近年来,在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企业自身责任面前,各地区及相关公司纷纷加快布局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在政府的引导支持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中部区域和西部区域均积极开展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其中北京、深圳、荆门、西宁等依托市场潜力、政策鼓励、产业基础、资源条件等优势成为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先行城市;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相关企业方面,我国目前已拥有一定技术能力强、环保水平较高的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企业,部分已在汽车动力蓄电池拆解、回收利用上开展了大量工作,并积累了实践经验如格林美、华友钴业、赣州豪鹏等。
一、区域竞争格局分析
目前,我国为推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中部区域部分地区率先开展试点示范,并以试点地区为中心向周边区域辐射,主要涉及京津冀地区、山西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甘肃省、青海省等地区。
图1 中国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地域分布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18.10
专栏:我国各区域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发展特色
京津冀:作为新能源汽车最大的市场区域,动力蓄电池消费者重点集中区域,具备广阔的动力蓄电池回收潜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拥有代表企业北汽集团,在退役动力蓄电池梯级利用领域拥有中国铁塔,具备良好的退役动力蓄电池回收基础;此外,北京、天津等人才、技术优势突出,为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撑。
长三角:上海、江苏、浙江等区域。一方面,上海同样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应用核心区之一,动力蓄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巨大;另一方面,江苏、浙江等制造业突出,尤其在新能源汽车方面,龙头企业众多。
珠三角:主要为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新能源汽车消费众多,动力蓄电池回收市场空间巨大。广州市拥有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比亚迪,具备良好的退役动力蓄电池回收基础
中部区域:湖南、河南、湖北、安徽。动力蓄电池材料及动力蓄电池产业集中区拥有电极材料龙头企业湖南杉杉,锂电池龙头企业CATL。
西部区域:青海、甘肃、四川等地区,依托青海盐湖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是锂电池材料生产集中地区,西宁市、格尔木市等,金属锂资源丰富。
在市场需求及政策的推动下,北京市、深圳市、厦门市、宁波市、西宁市、荆门市等先行城市,依托自身市场、企业基础、产业配套等独特优势,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领域上开展了早期布局工作,并积累了实践经验。
图2 先行城市对比分析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18.10
二、企业竞争格局分析
赛迪顾问针对动力蓄电池回收渠道、梯级利用以及再生利用3个方面各自建立了相关企业评价体系(包括20个二级指标),综合评价分析得到目前我国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企业排行榜。其中,回收渠道企业TOP10,前5位分别为格林美、邦普循环、赣州豪鹏、比亚迪、北汽新能源;梯级利用企业TOP10,前5位分别为中国铁塔、北汽新能源、沃特玛、国轩高科、宁德时代;再生利用企业TOP 20,前5位分别为格林美、华友钴业、邦普循环、赣州豪鹏、光华科技。
表1 动力蓄电池回收渠道企业TOP 10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18.10
表2 动力蓄电池梯级利用企业TOP 10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18.10
表3 动力蓄电池再生利用企业TOP 20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18.10
三、赛迪核心观点
——政府部门需进一步引导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电池生产企业、回收拆解企业与综合利用企业等通过多种形式,构建多方参与者共同受益的商业模式,合作共建、共用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网
——在地区试点示范方面,政府可选择若干城市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试点示范。在回收利用企业试点示范方面,政府重点扶持领跑者企业,树立行业标杆并予以政策资金奖励支持。
——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相关企业需加快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水平提升,更新升级产品、技术、装备,提高动力蓄电池回收拆解的效率,降低回收利用成本,促进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集中化、系统化、循环化发展。
——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相关企业需创新售后服务模式,完善售后服务制度,积极拓展“互联网+”回收、动力蓄电池上门回收、动力蓄电池维修/更换服务等服务模式,促进动力蓄电池高效回收利用。
原标题:【热点】我国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产业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