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巍峨的苍山十八峰脚下,一场“侦察”正在深蓝色的云南大理洱海进行。
一艘红旗招展的海事船离开洱海南岸的下关码头,缓缓驶向波光粼粼的洱海深处,一个黑白相间的圆盘从海事船船舷边慢慢放入洱海水中。“288国控点,能见度1.6米。”身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杨成跃一边读出数据,一边飞快地记在本子上。
一个银灰色的圆形小水桶放入蔚蓝色的洱海,分别在距水面0.5米处和距水底0.5米处取水,工作人员随后对水样进行过筛、除藻、装瓶封存,等待回实验室分析洱海水质各项指标。这是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近日在洱海进行的水质监测活动。工作人员当日随海事船在洱海上17条垂线34个监测点进行采水监测,这样覆盖洱海各区域的“侦察”每周进行两次。
划定“三线”
“今年洱海水质1月至5月及11月为Ⅱ类,6月至10月为Ⅲ类,因为往年12月都是Ⅱ类,预计今年有7个月达到Ⅱ类,而去年仅有6个月是Ⅱ类。这很不容易,自2015年以来首次将有7个月Ⅱ类水。”上海交大大理研究院副院长王欣泽告诉记者。据他分析,每年5月雨水增加、水温升高,11月水量减少、水温降低,这两个月都是水质争夺的焦点。去年和今年的5月都是Ⅱ类水,但去年11月是Ⅲ类水,今年11月终于扭转为Ⅱ类水。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大理考察时听取洱海保护情况介绍,要求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近两年来,云南省加大洱海保护力度,启动洱海保护抢救模式,实施七大行动,积极整治湖边客栈,严格划定和实施洱海生态环境保护“三线”(即洱海湖区保护界线“蓝线”,洱海湖滨带保护界线“绿线”,洱海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界线“红线”),终于使洱海水质有了明显变化。
洱海是一个南北走向的狭长湖泊,洱海湖水从南部浅蓝色水面逐渐变成湖中央的深蓝色,至北部水域则变浅蓝色,接近旅游热点双廊镇一带水域则出现一些暗绿色,透明度仅有1.3米。这表明人类活动越频繁的区域,湖水越难清澈,湖水蓝色越浅;离岸边越远则湖水越清澈越深蓝。
“要给洱海时间和耐心,湖泊保护不能仅仅看是几类水,更要看长远的保护工作,近几年洱海保护投入的资金超过了以前的累计数,要让其发挥长效作用。”在大理从事洱海保护研究11年的王欣泽说。
湖进房退
在洱海东北岸双廊镇玉几桥旁,毗邻湖边有一个农民文化大院饭店,今年7月以前,该饭店的外墙就立在湖面上,按照洱海生态环境保护“三线”的要求,该饭店外墙后退了两米,在饭店与湖水之间留出了两米的绿化空间。
“去年4月整顿湖边客栈时我们就停止营业了,今年完善了排污设施,又将水边的房子拆除后退两米重建,直接经济损失五六十万元,10月1日才恢复营业。”该饭店管理人员王世昭说,“我们响应保护洱海的措施,环境好了,大家都会好。”
“踩这脚刹车是很必要的。”双廊镇餐饮协会秘书长李敏插话说。他在小镇北口湖边有一栋新房,今年7月按“三线”要求拆除一半,后退了6米。
王世昭还带记者看了饭店里的污水处理设施,他说:“饭店的污水都经过处理后进入镇里的大管网,没有污水进入洱海。”
据了解,今年以来大理市为加大力度保护洱海,划定实施洱海生态环境保护“三线”,今年内将有1806户从湖边搬迁。截至11月21日,已有1720户进入评估,其中大部分在海西地区,双廊镇仅拆除46户。
水进田退
在洱海的主要源头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处处可见“洱源净、洱海清、大理兴”的标语。发源于洱源的弥苴河、永安江、罗时江呈“川”字形汇入洱海,为洱海提供了59%以上的径流水量,洱源也成为洱海保护的重要战场。
去年10月,记者曾到永安江大树营河段,当时河道左岸湿地初具规模,右岸正平整土地,建设生态隔离带。近日,记者重返永安江畔,只见大树营1391亩湿地芦苇摇曳,浑浊的江水从上游流进湿地,下游从湿地流出较清澈的江水,江中随水波飘荡的水草清晰可见。右岸已建成百米宽生态隔离带,2000亩木瓜树展露新枝绿叶。
“永安江上游是Ⅴ类水,经湿地净化后变成Ⅱ类水,通过退田退塘还湿,将每年减少化肥施用量1425吨以上,确保向洱海输送清洁江水。”洱源县环保局副局长李润荣说。至今年年底,全县累计恢复湿地将达2万亩以上。永安江沿岸通过种植5万株木瓜树、建库塘和截污沟,解决了永安江流域大蒜种植和农田尾水直接入河问题。
洱源县副县长段孔明介绍,大蒜是洱源农民的重要增收产业,如今为保护洱海做出了牺牲。今年全县蒜农原准备种12万亩大蒜,现在将全部禁种,蒜农们都签订了禁种、改种承诺书。
林进矿退
“小时候云浪箐山上都是森林,我们常来采杨梅,溪水可以喝。80年代以来附近建了水泥厂,长期在山上采石,山光了,溪水断流了,尘土飞扬。”在大理市凤仪镇云浪村长大的赵斌痛心地说。
2016年8月28日,央视《焦点访谈》曝光了大理市凤仪镇云浪村委会云浪箐部分石场存在非法采石、破坏森林资源的严重问题。大理市积极调查处理和整改,云浪箐在内的凤仪镇25个矿点被关停,6个矿主被追究刑责,凤仪镇原书记镇长被问责;去年以来,大理投资6200万元对云浪箐受损的9个边坡进行生态修复,矿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记者近日走进云浪箐,只见山谷两侧山坡满目疮痍,原来长期采石造成山坡上一片片巨大的横切伤口,虽有绿色防护网覆盖也难以遮住创伤,山坡上一片片种植的绿草和小树开始生长,山脚下溪流向8公里外的洱海流去。凤仪镇现任镇长杨益智说:“关闭矿山虽有短痛,但天蓝了、水清了,路宽了,保护了洱海。”
大理海东新区位于洱海东南面山区域,属喀斯特岩溶地貌,唐代《蛮书》对海东就有“土山无树”的记录。记者近日在海东新区市行政中心北侧看到,原来地形破碎的山坡、堆放渣土的山沟变成千余亩的秀北山森林公园,漫山的乔木、灌木郁郁葱葱,9个收纳雨水的景观调储水池十分壮观。新区共有森林公园23个,面积达3092亩,充分利用处理过的中水灌溉,不让海东一滴污水进洱海。
数年前,海东开发是大理最热的词之一,海东新区成为大理城镇上山的样板。如今,大理为保护洱海,实施海东新区生态绿化攻坚战,共建设公共绿化面积1.24万亩,将海东新区规划发展控制区125平方公里主动调减至20.43平方公里,准备将海东新区建成洱海东岸生态修复的示范区。
海东大开发变成大保护,不仅是海东发展战略的变化,也意味着洱海深蓝保卫战进入了生态优先的新阶段。
原标题:还洱海一片深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