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0号《China Daily》讯,经过调查,国家紧急事务管理部门的安全专家称,上个月河北省张家口致死23人的化工厂爆炸案主要归因于管理松散、维修不善以及紧急应对措施不当等。
这一事件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于化工厂安全运行的担忧。美国时代周刊评价此次事件说,该次爆炸事故是对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振兴的又一次挑战。为提升化工厂安全运行和降低环境影响,国家的“十三五计划(2016—2020)”提出,各地区应将分散的化工厂集中迁移至化工园区,统一服务和管理。这一措施被视为化工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
河北省计划到2020 年止,将完成95%的化工厂迁移。可惜的是此次爆炸就发生在迁移前夕。
化工园区模式起源于德国,经过一个世纪的演变逐步发展成为由多家工厂组成的生产网络,主要用以实现协同化的综合生产。园区的概念诞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现已成为现代化工产业的基本组成单元。
德国是传统的化工强国,相继培养了BASF巴斯夫、Bayer拜耳、Henkel汉高等业界霸主。不仅如此,鳞次栉比的中小型企业更是为行业发展默默奉献着不可估量的力量。据201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德国国内高达3300家化工公司,其中97%为中小型企业。
中小型企业的设备相对分散,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废物更是难以收集,使得处理难度和费用都显著增加。
另外,中小型企业的设备用途相对单一,单位生产成本较高。为应对愈加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小企业逐步将重心集中于高利润率的业务,逐步降低运营的消耗。(2018年德国贸易与投资部门援引德国化工联合会的报告称,尤其在过去20年,由于全球化工产业的极速扩张,欧洲在全球化工市场中的份额已经从32%跌至15%。)
在环境压力和运营成本的双重因素下,相对集中的化学工业园区逐步成为了化工企业倍加推崇的协同生产模式。
以德国园区为模板,中国早在1984年就在天津设立了经济开发区,并于2005年建立了面积为27平方千米的化学工业园区,至今运营良好。随着这种新的生产单位在中国的建立,不同程度得负责基础设施的搭建、管理和维护的园区运营方也就随之出现。与德国园区建立的初衷一致,中国园区也是为了达到以下三个基本目标:
1分散风险:主要用户之间通过所有权或者服务定价方式来分担基础设施的成本和规避服务运营的风险;
2提升效率:通过建立更加中立和透明的服务关系,以促进现场服务组织的工作效率;
3吸引合作:园区运营方尽量完善基建的补充和建设,达到“plug and play(即插即用)”的程度,足以吸引更多的生产公司加入,补充上下游企业,以完备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举例来说,宁波大榭化工园区内,烟台万华生产中所使用的原材料盐酸会导致废盐酸的出现,然而其刚好可以被园区内的一家生产氯碱的公司作为原料使用,同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被净化后可以被一家食品公司所利用。
中国虽已大量的借鉴了德国以及美国的园区发展,目前全国范围内已经建设了大量的化工园区,但是发展状况参差不齐。尤其今年下半年伊始,位于西南四川省宜宾市江岸县阳春工业园区的恒达化工厂发生爆炸,造成19人死亡,12人受伤。
化工厂从离群索居到群集聚居,依然不断出现的血淋淋事故不得不发人深思:我们在学习得过程中,是否注意到了自己的特殊性问题?!
首先,园区爆发式增长,空置率高。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CPCIF)发布的报告称,2004年全国范围内仅有园区17家。仅仅5年以后暴增至200家。而截至2015年底,全国范围内拥有超过500家化学工业园区(不同来源不同定义下甚至高达850家),其中包括:47家国家级、262家省级以及193家市级。疯狂递增的化工园区数量反映了中国化工产业的如火如荼,然而实际入驻的企业数量却不免让人望洋兴叹。报告进一步指出,全国范围内园区的工业企业入驻率超过50%,依然存在的较高空置率意味着共享服务的利用率有待提升。因此,目前来看,促进企业入驻以提升现有园区的使用率并且完善园区的基础建设已比继续增加园区数量更有实际意义。
其次,落后的管理水平。虽然国家级的园区已经拥有较为先进的管理水平,但是较小规模的园区尤其是西部地区,还主要由政府部门经营。往往他们对于化工生产需求的经验极为有限,并且对于出现的问题难于给予较为即时的正确反馈。
然后,有限得规划水平。许多小型化工园区在服务规划和整合方面没有得到优化。这涉及多个问题,包括:安全和环境保护,污水处理,危险化学废物处理设施,公共事故应急池,危险化学品车辆管理设施,应急响应和救援指挥系统等。
化工园区绝不是简单的生产工厂堆积,而应该是协同合作的有机整体。当我们努力去把分散得化工厂“赶”进园区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注重园区的“内外兼修”! 勿使“物换星移几度秋,桃花依旧笑春风”。
原标题:与德国化工园区相比,中国化工园区问题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