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旨在落实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环保责任,解决地方环保主义对环境监测监察执法的干预,进一步统筹跨区域、跨流域环境管理的问题。在“量化考核、量化追责”的高压态势下,对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控、省控污染

首页 > 环境监测 > 其他监测 > 市场 > 正文

2018年中国环境监测行业快速增长 预计2019年市场空间超过400亿

2019-02-02 09:00 来源: 中国产业信息网 

“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旨在落实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环保责任,解决地方环保主义对环境监测监察执法的干预,进一步统筹跨区域、跨流域环境管理的问题。在“量化考核、量化追责”的高压态势下,对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控、省控污染源监测点显著增加。

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后省级及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由省环保厅领导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全国空气质量排名今年拓展到169个。2013年1月起,环保部对第一批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共74个城市开展空气质量排名,每月向社会公开发布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前10个城市和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后10个城市名单。但是随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继续按74城市进行排名存在全面性、完整性不足,一些污染较重的区域和城市未纳入排名等问题等问题。2018年6月,国务院发布《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扩大国家城市空气质量排名范围,包含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和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地区的地级及以上城市,以及其他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每月公布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幅度最差的20个城市和最好的20个城市名单。生态环境部从7月份起,在原来74个城市排名基础上,进一步将排名范围扩大至1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共55个,长三角地区共41个,汾渭平原共11个,成渝地区共16个,长江中游城市群共22个,珠三角区域共9个,以及其他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共15个。

全国169个空气质量排名城市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明确地方一把手责任,排名给政府带来巨大压力。《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中明确地方各级政府要把打赢蓝天保卫战放在重要位置,地方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第一责任人。严格考核问责,考核不合格的地区,由上级生态环境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公开约谈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实行区域环评限批,取消国家授予的有关生态文明荣誉称号;对工作不力、责任不实、污染严重、问题突出的地区,由生态环境部公开约谈当地政府主要负责人;制定量化问责办法,对重点攻坚任务完成不到位或环境质量改善不到位的实施量化问责。因此,在空气质量排名中落后的城市地方政府对于改善空气质量的需求强烈且迫切。

城市空气质量排名第发布,有效形成城市间空气质量“比、赶、超”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排名”对地方政府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倒逼”作用,传导治污压力,促进协同治理,为推动全国空气质量改善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发挥积极效应。当前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有可能进一步全部纳入空气质量排名。

《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完善环境监测监控网络,各地建立完善“网格长”制度,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优化调整扩展国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加强区县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建设,2020年底前,东部、中部区县和西部大气污染严重城市的区县实现监测站点全覆盖,并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实现数据直联。国家级新区、高新区、重点工业园区及港口设置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加强降尘量监测,2018年底前,重点区域各区县布设降尘量监测点位。重点区域各城市和其他臭氧污染严重的城市,开展环境空气VOCs监测。

生态环境部在2018年8月底启动“千里眼计划”,即利用卫星遥感等技术,对PM2.5年均浓度较高的3600个网格进行重点监管。并将从中选出800个网格加密布设3200余台PM2.5地面监测微站,将其进一步细分为28800个500米乘以500米的精细网格。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逐步扩大“千里眼计划”实施范围。2018年10月前实施范围为“2+26”城市;10月起增加汾渭平原11城市;2019年2月起增加长三角地区41城市,从而实现对重点区域的热点网格监管全覆盖。

在国家生态环境部开展城市空气质量排名的考核排名压力下,部分省市开始将空气质量考核排名下沉到对乡镇空气质量考核,进而开始建设乡镇站空气监测项目,而网格化监测是乡镇监测点布局的主要形式。2018年河南鹤壁,山东菏泽、日照,河北保定、沧州、唐山及张家口等地均建立了乡镇站空气监测建设项目。当前,在“2+26”通道城市基本完成网格化的布点覆盖,开始从重污染地区向轻污染地区延伸。在进行空气质量排名的169个城市中,有些城市(如南方地区)传统上认为空气质量情况较好,当地的空气质量检测体系也处在空白阶段,给网格化监测提供了充足的市场空间。

2013年以来全国智慧环保、生态环境大数据项目规划建设分布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排污费”改“环境税”历时悠久,2018年1月环境税正式开征。1979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确定了排污收费制度,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2011年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积极推进环保税费改革,研究开征环保税。通过2003-2011年间环境排污收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出台环境保护税时机已经成熟。2015年,新环保法出台,相比旧环保法,新环保法设计了”按日计罚、考评挂钩、行政问责“等制度,同时明确“依据法律规定征收环境保护税的,不再征收排污费”,这预示着环境税的征收成为必然。经过多方征求意见,2016年12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全文5章、28条。为了更好地保障环保税法的顺利实施,2017年11月25日,国务院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税实施条例》,2018年1月1日,环境税正式征收开始。

环境税立法历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征税主体由税务部门移至税务部门,执法刚性提高。环境税2018年1月1日开征,此次“费改税”涉及500多万户各类企业,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纳税人。环境税的开征使得收费主体由环保部门转移至税务部门,环保执法刚性增强,同时税率上浮,全面增加工业企业排污成本,环境税代替排污费使得工业企业的大气、水污染监测设备以及相应污染治理的需求快速释放。

2018年环境税开征,污染源监测设备需求提高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环境税的征收大幅提升工业企业在线监测设备空间:

重污染行业对监测设备需求大。环保税对重污染行业影响比较大,比如钢铁、水泥、印染、造纸等水、气污染物排放量大的行业。重污染行业征税种类多,污染当量大,需缴纳的环境税比较高。此外,平板玻璃、石化、有色金属、焦化、氮肥、原料药制造、制革、电镀、农药、农副食品加工等行业污染排放量处于第二梯队,影响也会较大。

规模较小的企业也倾向于使用在线监测。目前,重点企业在线监测的结果都已上收到省或国家,应该说数据准确性都会比较高。对重点行业企业需要安装自动监测设备,比如:钢铁、印染、火电、造纸等污染量大的企业。对于排污量较小的企业,采用自行监测和物料衡算方法,两者之间差异应该比较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倾向于自动监测设备。物料衡算里面的系数可选择范围比较广,一般来说,税务部门会倾向于征收高税额,选择高的系数,因此,企业为了减税,未来的趋势是使用第三方自动在线监测。

预计2019年环境税大幅提升,自动化监测设备需求扩张。2015、2016年中国排污收费征收193.1、205.7亿元。2017年,各省陆续公布了新的税额标准,基础税额为大气1.2元/当量,水1.4元/当量,同时各省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情况,适当提高了税额比例。预计2019年环境税征收835亿元。“排污费”改“环境税”后,税收刚性有望大幅提升税收幅度,SO2、NxOy、COD、氨氮等自动监测设备需求随之提升。

各省2019年环境估算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之后环境征收有望大幅提高(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5年之前,环境管理缺少顶层督察监督机制。2015年之前,中国的环保部门管理采用层层政策下达的垂直管理模式,弊端在于顶层对于政策的执行程度没有监督,许多政策停留在纸面,缺少督察监督。2015年之后,环保督察启动,环境问题全面暴露。2015年,频繁的重污染天气,以及水生态、固废污染等环境问题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时任环保部副部长的吴晓青宣布于同年12月开展“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2017年9月,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结束,2018年5月,环保督察“回头看”开启。环保督察涉及水、大气、固废、生态等各个领域,截至2018年7月,督察组共受理12.3万件生态环境问题举报,共责令整改8.7万家、立案处罚3万家、拘留2145人、约谈2万人,问责2.2万人。

环保督查严格的反馈问责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环保督察逐步常态化,环境监测设备需求持续。2015年7月中央深改组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明确建立环保督察机制,督察对象包括省级、2018年12月13日市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地方企业,实现了对“党政企”的全覆盖。除了中央按省份划分的环保督察之外,2018年起,中央先后进行了清废行动2018、水源地专项督察、蓝天保卫战、“2+26”专项督查、黑臭水体整治专项行动等专项督察。环保督察地区不断深入,督察内容不断扩大,对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监督不断增强,环保督察逐步常态化。在环保督察的推动下,政府和企业对于环境监测及排污监测的需求将持续提升。环保督察的常态化将会持续提高对地方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的需求,督查组的整改决策、反馈问责需要有环境监测数据作为支撑,水环境监测、大气环境监测设备持续受益。同时环保督察使得县、乡一级环境问题逐步暴露,环境监测及和环境治理需求逐步下沉。

环保督查常态化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监测行业十二五增速19%,预计十三五复合增速16%。环境监测行业从2010的93亿增长到2015年的223亿元,复合增速19%,行业空间接近翻倍,增长的动力来源于大气、水质、工业源监测的高速增长。2018-2020年,我们预计监测行业也会保持较高增速,按照16%的增速估计,2019年市场空间超过400亿。

环境监测市场空间(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根据细分板块估算,2018-2020年环境监测年均市场空间415亿元,其中大气74亿/年,VOCs监测79亿/年,水质监测103亿/年,污染源监测145亿/年,土壤检测14亿/年。

十三五监测细分领域估算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大气空气质量监测市场空间42亿/年国控点市场空间在3亿/年。2018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对1436个国家空气监测站进行运维招标。2019-2021年3年总运维金额8.9亿元,市场空间在3亿/年。该项目共21包,其中第1-14包为国家空气站运行维护项目、15-18包为运维现场检查项目(运营监督)、19包为运维网络检查和绩效初核、20-21包为PM2.5监测仪器2018年12月13日的运营。参评全国空气质量考核的6参数大气监测设备年运维费用在20万元/年。

2018年5月1436个国控点招标细则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非国控点:新增设备空间17.6亿元/年,设备更换4.8亿/年,运营3亿/年省控、市控、县级新增监测点7026个,年均市场17.6亿元。根据2013年生态环境部就出台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估算,338个地级市以城市面积和人口为依据,预计城市空气监测点位2148个。我国县级行政区共2876个。按照一个县配3个监测点估算,我国县级行政区需要8628个监测点位。省市控点与县级控点合计10776个。2016年,全国存量监测点位3750个,估算2017至2020年,供需新增监测点7026个,按照单价100万元计算,新增设备市场70.3亿元,年均市场17.6亿元。

城市监测点位的更换空间在4.8亿/年。2015年非国控监测点位共1924个,按照设备5-8年的更换周期,假设从2017年开始4年之内这1924个非国控监测点更换完毕。按照100万/个的更换费用,我们预计2017-2020,城市一级监测设备的更换费用在4.8亿元/年。运营市场空间3亿/年。2016年全国3750个监测点位,预计2020年末全国有10776个监测点位,按照线性增长大致估算,2017-2020年全国需运营的点位约为6000个,每个点位约5万元/年的运营费用,预计运营市场空间在3亿/年。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通过招标信息观察,乡镇一级的空气监测咨询服务正在逐步释放。京津冀的乡镇由于上级的考核压力,急于对污染源进行精准确认。通常乡镇一级政府不采购企业的设备,按照每年200万的咨询服务费进行政府采购,采购内容包括SO2、NO2、PM10、PM2.5和该区域特征污染物如VOCs、O3等的超标排放情况。企业通过移动采样源如监测车等利用遥感等手段,将污染数据采集、分析并提供超标数据给乡镇一级政府。乡镇一级大气监测咨询服务市场空间在13.6亿元/年。乡镇一级市场空间巨大,全国范围有19531个镇、14677个乡,共计3.4万个乡镇行政区,按照污染最严重的2%的乡镇采购大气监测咨询服务,每年服务费200万元计算,则乡镇一级的市场空间在13.6亿元/年。

2017-2020大气监测市场空间在42亿/年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千里眼计划”推动32亿网格化市场快速释放。2018年8月,生态环境部启动“千里眼计划”,要求对重点区域的热点网格监管全覆盖。具体实施范围为:2018年10月前覆盖“2+26”城市;10月起增加汾渭平原11城市;2019年2月起增加长三角地区41城市。在政策助推下,我们认为2019-2020年汾渭平原和长三角地区的网格化监测市场将加速释放。按照一个城市800个点位计算,“千里眼计划”包含的京津冀、汾渭平原、长三角地区80个城市,预计供需6.4万个点位,按照单价15万元计算,市场空间为96亿元,2018-2020年年均市场空间32亿元。

2018-2020新增设备市场39亿元/年。十三五期间,地表水新增设备市场空间166亿元(18亿国控+148亿市县),假设2017年前市场释放30%,则2018-2020年释放116亿市场空间,年均市场39亿元。国控点年均新增市场18亿,政策明确新增点位数。2015年我国地表水国控点972个,根据《“十三五”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设置方案》公布的信息,十三五期间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网共设置国控断面(点位)2767个。十三五期间将新建1795个。按照单价100万元计算,地表水国控站点新增市场18亿元。

市县级新增148亿市场,市场下沉。2014年《全国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实施方案(修改稿)》发布,要求2020年以前,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在近期仍需要定位试点监测范畴,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建立科学的监测体系为基本目标,力争到2020年建成较为完善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要求在每个县域选择3~5个的代表性村庄,开展空气质量、饮用水源地水质、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我们按照334个地级市,每个地级市按照2个地表水监测设备;2851个县,每个县安装6个地表水监测设备计算,十三五预计新增地表水监测设备17774个。另外,饮用水、近岸海域水质监测设备预计每年小幅增长100个、50个,则十三五预计新增750个。综上,地表水、饮用水、近岸海域水质监测设备共计新增18524个,按照单价80元计算,共计新增148亿元。

2018-2020水质监测新增市场空间为39亿/年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1-2015地表水监测点位(个)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2020年水质运营市场年均64亿元。随着新增水质监测设备的增多,监测设备运2018年12月13日营市场逐步释放。目前我国的水质监测主要包括地表水(国控、非国控),饮用水水源地监测、近岸海域监测。地表水监测点位按照《“十三五”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设置方案》、《全国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实施方案(修改稿)》估算,饮用水水源地监测、近岸海域监测预计每年略有增加,预计到2020年地表水监测点位占全国水质监测点位数的82%,是我国水质运营的主要市场。

2018-2020水质运营市场空间为64亿/年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VOCs环境质量监测市场预计17亿元/年。VOCs空气质量监测有望逐步由重点城市向全国铺开。2018年1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2018年重点地区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方案》。方案规定:78个城市(包括4个直辖市+15个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59个地级城市)对光化学反应活性较强或可能影响人类健康的VOCs,包括烷烃、烯烃、芳香烃、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卤代烃等进行监测。同时,要求地方政府在2018年3月前完成硬件采购和及自动站点联网等准备工作。VOCs物质是PM2.5重要的前驱体,在蓝天保卫战攻坚的十三五后期,有望逐步加入到环境监测当中,从重点城市向全国铺开。VOCs环境质量监测年化市场空间预计约17亿元/年。2015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数共有3360个,其中国控监测点位数为1436个。假设2018-2020年,3360个点位将安装VOCs监测设备,VOCs监测设备的单价按照150元/台计算,则对应市场空间50亿元,预计2018-2020年化市场空间为17亿元。

工业园区的VOC监测预计63亿/年。涉及VOCs排放行业超过20个,石化、印刷、装饰贡献大。2009年起环保部污控司组织中科院生态中心、清华大学、同济大学、解放军防化研究院、地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中VOCs防治领域的专家对人为源排放情况进行估算。估算结果表明工业源排放量占整个人为源的比重最高达55.5%,工业源中的重点工业行业包括石油炼制和储运、化工、溶剂使用(包括表面涂装)等。

工业源VOCs排放行业占比(黄色为工业源)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预计工业园区VOCs监测设备需要10万台,市场空间在63亿/年。2016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超过2000万元)涉及行业38个,企业数量共有37.7万家,其中生产工艺包含VOCs排放的行业共有18个行业,对应企业23.3万家。根据工业源VOCs排放行业的占比,假设化工、印刷、石油加工与开采、造纸等企业有较高的VOCs监测设备数,对于非金属矿质制造业、纺织业、服饰业等企业,VOCs监测设备数较少,大致估算工业园区VOCs监测设备需要10万台,按照25万元单价计算,市场空间为250亿元,若市场4年释放完成,年均市场为在63/年。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VOCs监测点位估算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2020年VOCs监测市场空间约为79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工业污染源监测是污染治理的核心抓手,2011-2015年污染源监测重点企业数复合增速4%,自动监控企业数复合增速3%,COD/氨氮/SO2/NOX的增速分别为10%/31%/22%/24%。在十三五期间,预计工业企业的监测设备增速将保持较高增速,预计COD/氨氮/SO2/NOX的增速分别为20%/35%/25%/25%,预计十三五年均市场空间在145亿元。理由有以下三点:

政策倒逼:《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环境监测顶层设计的出台,以及层层落地的执行政策,工业端的污染源将逐步联网生态环境部,全国的重污染工业企业一张网的监测才能给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提供支持。

供给侧改革,落后产能淘汰:安装水质、大气监测设备的本质是将企业外部化的成本通过监管手段让企业买单。效率低、污染重的企业顺势被淘汰,工业污染源监测提供环境监管的同时,给供给侧改革铺路。

地方政府考核方式改变:许多地方政府以GDP考核为纲的现状正在逐步改变,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的工业企业,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水质污染型企业逐步被政府重点监控,绿色GDP的改革需要污染源的监控数据提供支撑。

污染源监测2018-2020年均市场空间145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目前土壤监测主要是通过场地采样,实验室检测为主要商业模式。2016年5月,《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台》(土十条)出台,要求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2018年环保部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预计2020年完成详查后将向社会公开结果。土壤污染普查主要针对工业企业、农业用地进行调查。工业企业按照《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进行45项指标的普查,包括7种重金属和挥发/半挥发性有机物。我们与市场不同的观点在于,目前土壤监测的方法是通过场地采样,实验室检测为主,对一体化在线监测的设备需求较小。一般的工业企业,占地5000平左右,会检测6个点位,每个点位的检测费用在5000-6000元。预计2018-2020年土壤检测点位:国控点8万个,工业企业78.6万个。我国土壤环境国控点已初步确定,包括38800个环保部点位、40061个农业部点位、1000个自然资源部点位。工业企业中,煤炭开采、石油、炼焦、化学原料等12个重化工、金属制品相关企业对土壤污染较重,在2018-2020年的污染源普查行动中,是土壤检测的重点企业。这12类行业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16年共有13.1万家,按照每个企业6个检测点位估算,共需要78.6万个点位。

2018-2020年土壤检测年均市场空间14亿元。土壤检测国控点位和工业企业点位合计86.6万个,按照第三方检测每个点位5000元计算,2018-2020年市场空间为43.3亿元,年均市场14.4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土壤监测点位估算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土壤监测年均市场空间14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原标题:2018年中国环境监测行业快速增长,预计2019年市场空间超过400亿,未来行业保持高速增长【图】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