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供应链是在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配置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是传统供应链理念的升华,最早由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制造研究协会于1996年提出,将其定义为“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和消费者,其目的是使产品从物料获取、加工、包装、运输、使用到报

首页 > 大气治理 > 脱硫脱硝 > 烟气脱硝 > 市场 > 正文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2018

2019-03-05 10:09 来源: 中国工业新闻网 

绿色供应链是在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配置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是传统供应链理念的升华,最早由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制造研究协会于1996年提出,将其定义为“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和消费者,其目的是使产品从物料获取、加工、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影响最小、资源效率最高”。

一、中国政府积极倡导和推进绿色供应链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在外部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影响和国内资源生态约束不断强化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任务紧迫艰巨。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是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绿色供应链是绿色制造体系的关键一环,侧重于供应链上节点企业的协调与协作,建设绿色供应链,就是要发挥供应链上核心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带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走资源能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绿色发展,共同提高制造业绿色增长质量。

(一)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推动绿色供应链发展的政策

1、重要文件及规划中绿色供应链被多次提及

2015年,由国务院印发的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10年的行动纲领中,首次明确提出“打造绿色供应链”。随后,《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有10处提及绿色供应链,在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主要产业初步形成绿色供应链”,绿色供应链已成为绿色制造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在绿色制造体系创建工程中,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开展绿色供应链示范。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专门印发了《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绿色制造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586号文”)、《关于组织开展绿色制造系统集成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予以指导和更大力度的推进支持。除了工业主管部门积极推动外,国务院于2017年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2018年商务部、工信部、生态环境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将构建绿色供应链列为重点任务,引导地方和企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升绿色制造水平,实现供应链全程绿色化,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2、引导支持了一批绿色供应链和系统集成示范项目

我国实施的绿色制造工程中的重要一项,就是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打造绿色供应链。“十三五”期间,要在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电器、通信、大型成套装备机械、纺织服装、建材等行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示范。此外,中央财政在2016-2018年开展了绿色制造系统集成工作,重点支持与解决三个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绿色供应链上下游协作不充分。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鼓励供应链上的核心制造企业与供应商、物流商、销售商、终端用户等组成联合体,形成典型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和实施路径。

3、相关部门围绕绿色供应链各环节制定了规范性指导文件

绿色供应链强调全过程闭环,涵盖采购、生产、营销、回收、消费、物流等环节。为了更好推进绿色供应链构建,相关部门围绕绿色供应链各环节,出台了相应的规范性指导文件。

表1围绕绿色供应链各环节发布的主要文件

1.jpg

4、引导绿色供应链建设的标准体系逐步完善

2017年6月,国家标准《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导则》(GB/T33635-2017)正式发布,这是我国首次制定并发布的绿色供应链相关标准。

为了使企业科学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加强对绿色供应链管理成效的自评估和第三方评价,2016年工信部发布了《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要求》。2018年,又进一步聚焦电子电器、机械、汽车等典型行业,组织编制了《电子电器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评价指标体系》、《机械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评价指标体系》、《汽车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评价指标体系》,逐步突出行业特点,细化各行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要求。

此外,2017-2018年,工信部连续两年支持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研究项目,绿色供应链标准总计24个(2017年18个、2018年6个),制定范围覆盖机械行业、家电产品、汽车行业、石油化工行业、纺织行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光伏企业、变压器工业、轮胎制造业等9个行业、企业和产品。

5、宣传了一批绿色供应链先进案例

在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创建工作中,很多企业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了让更多的企业能够借鉴学习,发挥典型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我国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有关单位,在汽车、电子电器等重点行业中挑选编制了部分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典型案例,宣传推广其先进做法和经验。

(二)地方政府支持本地区企业建设绿色供应链

586号文发布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都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印发了“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大部分地区都明确提出了建设期内的绿色供应链建设目标,有些地区还特别规定对获得认定的示范企业给予资金奖励,鼓励当地企业积极创建和申报。

不过,和绿色制造体系的其他三个内容相比,尤其和绿色工厂相比,地方的资金支持力度相对弱化。有财政资金奖励的地区,比如,绿色供应链试点城市天津市,绿色工厂规定“对列入本市绿色工厂示范名单的企业,市节能专项资金一次性给予不超过30万元的资金奖励;对列入国家绿色工厂示范名单的企业,市节能专项资金一次性给予不超过60万元的资金奖励”。绿色供应链,则只对列入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名单的企业,市节能专项资金一次性给予60万元的资金奖励。还有一些地区,仅对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示范有资金奖励,绿色供应链则没有,比如河南省。

二、重点行业、企业成为绿色供应链建设的先行先试者

(一)电子电器行业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

2015年6月,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科技部联合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工作的通知》,围绕建立回收体系、推动资源化利用、开展协同创新三个方面,对生产家用电器、计算机及文办电器、通信及电子产品、照明电器、电池等产品的企业进行为期3年的试点。2016年初发布了首批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名单,共有15家生产企业成为试点单位。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就试点的三个方面内容,于2017年对试点一年来的情况进行了评估。回收体系建设效果最好,试点企业的回收网络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截至2017年2季度,试点单位共建回收点13486个。形成了以旧换新、售后回收、互联网回收和与回收商合作的主要回收模式;共计回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1793.81万台,废铅酸蓄电池14.6万吨。资源化利用方面,试点单位共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1365.58万台,废铅酸蓄电池14.4万吨。协同创新方面,试点单位的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和房间空调器的绿色设计产品比例均占销量的60%以上,手机100%为绿色设计产品。

(二)规范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

近些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车产销国,动力蓄电池产销量逐年攀升。预计2018年以后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将进入规模化退役阶段,为了防范可能发生的环境安全事故和资源浪费,必须提前规范好动力蓄电池退役后的回收再利用。

2018年1月,工信部、科技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规定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相关企业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各环节履行相应责任,保障动力蓄电池的有效利用和环保处置。同时构建“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对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全过程实施信息化管控。2018年8月1日正式施行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

(三)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成立

2018年10月,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在北京成立。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成员单位有150多家,是由相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及行业协会组织成立的非营利性合作组织。联盟旨在凝聚各方面力量,整合资源、加强协作,积极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和技术创新、绿色供应链标准化研究、绿色供应链评价与服务,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探索绿色供应链投融资模式,推动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更上一层楼。截至2018年12月,副理事长单位共有29家,如表2所示。

表2 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2.jpg

(四)中国家居产业绿色供应链联盟成立

2016年,中国涂料工业协会、中国家具协会、中国林产工业协会、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中国皮革协会、中国缝制机械协会、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联合全国家居产业上下游知名生产企业,成立了“中国家居产业绿色供应链联盟”,联盟成员单位共有85家生产企业。到2018年,中国家居产业绿色供应链联盟已经连续3年召开了中国家居产业绿色供应链论坛,为中国家居原辅材料企业与家居行业搭建起绿色采购、协同发展的平台,提升了我国家居原辅材料市场规范化和绿色化,推动家居产业建立绿色供应链,培育中国家居产品百年品牌。

(五)房地产行业绿色供应链行动

2016年6月,由阿拉善SEE、中城联盟、全联房地产商会、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朗诗绿色集团5家机构共同发起“中国房地产行业绿色供应链行动”(简称“绿链行动”)。绿链行动以房地产企业及其上游供应商为主体,由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技术支持,选择环境表现良好的供应商进入推荐采购名单,房地产企业根据制定的一系列绿色采购方案进行采购,以此推动钢铁、水泥、铝合金及建材等重点用能行业供应商提高资源环境绩效,提升绿色制造水平。目前房地产行业已有98家企业加入绿链行动,共推出7个品类的绿色采购行动方案和4个品类的白名单。截至到2018年9月5日,白名单企业共有575家。

(六)工业领域40家企业成为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

从2017年开始,已经连续开展了三批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创建名单推荐工作。开展示范工作的主要思路就是发挥核心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提升整条供应链的绿色制造能力和环境绩效。核心龙头企业在供应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核心龙头企业提升绿色发展意识,确立可持续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实施伙伴式供应商管理,强化绿色生产,建设绿色回收体系,搭建供应链信息管理平台,推动上下游企业共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绩效,达到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影响最小化、链上企业绿色化的目标。

截至2018年底,共有40家企业进入推荐名单,涵盖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电器、通信、大型成套装备、机械、纺织服装、建材等行业,分布在内蒙古、上海、江苏、浙江等17个省、市、自治区。图1是40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的分布图。

0.jpg

图1 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分布区域示意图

(七)全国范围内开展企业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行动

2018年4月,商务部、工信部、生态环境部等8部门开展了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试点包括城市试点和企业试点,试点实施期为2年。试点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供应链技术和模式,构建和优化产业协同平台,提升产业集成和协同水平,带动上下游企业形成完整高效、节能环保的产业供应链,推动企业降本增效、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共有266家企业进入试点名单,覆盖贸工农等实体产业中的50多个细分行业。这次试点是前期绿色供应链管理试点的深化和提升,试点范围覆盖面更广,从第二产业开始向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扩展。

三、供应链试点城市实现了4到55的跨越式增长

2018年以前,全国有4个绿色供应链试点城市,分别是天津、上海、深圳和东莞,其中天津和上海是国合会(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绿色供应链政策示范的两个试点城市,天津也是首个亚太经合组织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示范中心。四个城市在推动实施绿色供应链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绿色供应链让城市更加绿色美丽。

(一)天津——政府主导的绿色供应链试点城市

2012年11月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向国合会提交了绿色供应链管理试点申请,国合会于2012年12月10日正式函复天津市发改委,同意“天津绿色供应链管理试点”作为国合会政策示范项目(2013-2015)。2013年,天津市绿色供应链试点工作正式启动,绿色供应链管理试点工作被写入《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津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建设美丽天津的决定》(津党发[2013]18号)。2014年11月11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宣言》批准在中国天津建立首个亚太经合组织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示范中心。天津市绿色供应链试点城市建设过程中,天津市政府发挥了积极的主导和推动作用。

首先,天津市制定印发了《天津市绿色供应链管理试点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了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试点基础条件、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主要任务、试点工作安排和保障措施等内容。主要任务有七项,分别是:(1)推行绿色产品政府采购,健全配套审批监督机制。(2)促进钢铁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改善钢铁企业生态足迹状况。(3)加强建筑领域绿色供应链管理,促进绿色建筑产业化发展。(4)构建绿色商品服务平台,打造于家堡亚太经合组织绿色商品服务示范区。(5)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制定绿色标准和建立市场服务体系。(6)促进企业和公众绿色消费,培育绿色消费文化。(7)建立绿色财税金融支持体系。

其次,开展了绿色供应链管理试点示范项目。天津市率先在钢铁、建筑等基础较好的领域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试点,确定绿色产品政府采购、发展绿色建筑建材、绿色钢铁和于家堡绿色商品服务示范区为试点示范项目,选取了政府采购中心、住宅集团、渤海钢铁集团和新金融公司为项目承接单位。绿色产品政府采购项目中,2014年7月颁布《天津市绿色供应链产品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对照政府采购品目分类目录,制定了《天津市绿色供应链产品政府采购目录》,督促政府采购各方当事人贯彻落实《天津市绿色供应链产品政府采购管理办法》,政府绿色采购比例从2013年76.8%上升到90%以上。

第三,制定了《天津低碳发展与绿色供应链管理服务中心》筹建方案。筹建方案以设立绿色供应链管理服务企业为切入点,引导建立绿色标准和市场服务体系,开展多元化绿色低碳咨询和培训服务,推广宣传绿色消费理念,加快绿色产品信息数据平台建设,构建服务全国、联通国际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服务体系。

第四,成立了天津市绿色供应链协会。按照社团登记要求,组建了天津市绿色供应链协会,召开了创立大会,初步选定30个会员单位。在此基础上,协会履行服务行业和引导企业自律等职能,组织开展绿色供应链的实证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并开展企业自愿行动计划,组织并参与相关文件的制定。

第五,推进绿色供应链标准化工作。印发了《天津市亚太经合组织绿色供应链标准化工作方案》,从总体目标、工作方法和路径、重点任务及分工、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确定了APEC绿色供应链标准体系框架,明确了重点任务分工。组织编制《天津市绿色供应链标准目录》,包括创立标准目录、改进标准目录、限制标准目录和废止标准目录。推进绿色供应链标准化服务体系建设。按照《标准化工作方案》,印发了《天津市绿色建材和设备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天津市绿色建筑材料评价标准》和《天津市绿色建筑设备评价导则》等。

第六、编制了《亚太经合组织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天津示范中心建设方案》。根据《建设方案》,制定了《2015年亚太经合组织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天津示范中心建设重点任务分工》,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确定了工作分工,并组织实施。制定了《绿色供应链管理办法》、《绿色供应链工作导则》、《亚太经合组织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天津示范中心门户网站和登记平台管理办法(暂行)》等文件。

最后,进一步扩大绿色供应链管理试点范围。2017年天津市将部分生产供应链长、规模较大、管理规范的企业、项目纳入试点范围。此外,为了进一步拓展绿色供应链管理覆盖面,还依托园区推动企业绿色供应链建设,将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市开发区、滨海高新区等在循环经济、低碳发展及节能环保方面具备良好基础的典型工业园区纳入试点范围。

(二)上海——试点企业带动的绿色供应链试点城市

2013年在国合会的支持下,“上海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项目”于当年3月份在上海市启动。项目主要是在百联集团、上海通用汽车、宜家家居(上海)3家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试点,通过试点提升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意识,探索相关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和规范。

2013年参加试点的3家企业各有特色,百联集团是国有大型企业,属于商贸行业,门店很多。根据自身业务实际,百联集团围绕“绿色消费、绿色市场、绿色渠道”,开展了联华超市绿色环保门店改造和供应商环保管理评估。当年联华超市1家门店改造,节电30万度,减排二氧化碳765吨。上海通用汽车是中外合资企业,属于汽车行业,在行业内率先建立了绿色供应链管理制度,鼓励和动员供应商自愿参加绿色改进和持续改进计划,开展“绿色供应商”和“优秀绿色供应商”的评选,聘请第三方机构为供应商提供技术支持,鼓励供应商在能效提升、改善管理、改进工艺、更新设备、循环使用材料等方面持续改进。宜家家居是一家外资企业,属于家居行业,宜家在供应商管理制度中建立了IWAY体系,把环保合规和绩效提升要求纳入采购准则和供应商行为规范,成立专门团队对供应商进行审核,帮助供应商提升环境绩效。

3家企业在试点过程中,形成了《宜家供应链节水管理指南》、《上海通用汽车绿色供应链管理规范性指南》和《上海商贸企业绿色门店标准框架》等绿色供应链规范性文件。2016年1月,在上海举行了绿色供应链上海高峰论坛。论坛为2015年在绿色供应链管理方面表现优异的企业颁发了“上海绿色供应链2015优秀案例奖”,并启动“2016上海100+企业绿色链动计划”。

(三)深圳——政府与企业合作的绿色供应链试点城市

2006年4月,深圳市开启了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参与的环保专项行动—“鹏城减废行动”,鼓励企业开展绿色制造,提升内部环境管理水平,提高资源产出效率,减少生产过程废弃物的排放。这次活动被视为深圳企业绿色供应链的起点,“鹏城减废行动”的参与企业从2006年的113家迅速增长到2013年的1000多家。为了将单个企业的减废行动扩大到供应链上大多数企业,变成供应链上企业的群体行为,减废行动从生产端向上延伸到采购端,通过绿色采购推动上游供应商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2006年8月,在深圳市政府的倡导下,华为公司等13家大型企业联合发布绿色采购宣言,承诺进行绿色采购。

2008年,深圳市政府和企业合作,推动绿色供应链的进一步发展。2008年9月,深圳市环保局与华为公司等15家规模较大、产值较高、社会影响力较大的企业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署了《深圳市企业绿色采购合作协议》。合作协议中一项重要的合作内容就是深圳市环保局根据企业的环保表现,给予绿、黄、红牌的不同评定,在环保局网站定期发布环境表现不良的企业名单,并通过Email等形式及时通告参与绿色采购协议的企业,为企业绿色采购提供信息依据。

2014年1月,深圳市选取华为公司为试点,开展了“深圳绿色供应链”试点项目,探索建立“政府指导、大企业采购牵引、中小企业改善环境”的政企合作新模式。2018年,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成为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

(四)东莞——首个建立城市指数的绿色供应链试点城市

东莞市,作为绿色供应链试点城市,最突出的特色就是研究创立了本市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东莞指数”。借助东莞指数,企业可以开展评价,有效识别在环保、节能以及低碳三方面的状态及存在问题。

此外,东莞市印发了《东莞市绿色供应链环境管理试点工作方案》,提出东莞市绿色供应链环境管理工作将试点“4+1”个行业,即先行在家具、制鞋、电子和机械等四大制造行业以及零售服务业开展试点工作。试点示范期间(2016-2018年),市财政每年拨付50万元财政资金作为推广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专项补助经费。试点先行的四个制造行业,围绕着力控制家具和制鞋行业的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提升电子、机械制造行业废水处理能力与水平开展工作。对零售服务业,鼓励企业采购绿色供应链产品,建设绿色门店,推广普及绿色物流。每个试点行业选取5家推行绿色供应链的企业作为奖励或补贴对象,实行财政奖励或补贴。

(五)55个城市跻身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

2018年,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印发《商务部等8部门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商建函〔2018〕142号),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城市试点和企业试点。试点城市的主要任务是出台支持供应链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化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环境,推动完善产业供应链体系,并探索跨部门、跨区域的供应链治理新模式。试点期2年。55个城市成为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城市名单如表3所示。

表3 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

3.jpg

四、NGO成为推动绿色供应链建设的重要力量

在我国绿色供应链建设发展过程中,一些非政府组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中影响力比较大的有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和美国环保协会(EDF)。

(一)IPE的蔚蓝地图和CITI指数

IPE最大的贡献之一是开发并运行了中国污染地图数据库,2014年6月上线首款集全国环境质量与重点污染源实时排放信息于一体的收集软件“蔚蓝地图”,数据来源是各级政府部门官方发布的信息。蔚蓝地图通过全面公开企业环境信息,引发公众和媒体对企业的监督,推动大型品牌和零售商绿化自身的供应链。

此外,IPE与NRDC合作开发了全球首个基于品牌在华供应链环境管理表现的量化评价体系——CITI指数。通过CITI指数,将品牌企业在华供应链环境表现进行量化评价,从2014年第一期开始已经连续发布了5年,每年一期,评价范围覆盖300个中外品牌,评价行业扩展到16个,包括纺织、皮革、化工、制药、房地产等行业。华为等领先企业将IPE环保检索纳入供应商审核清单和自检表,要求供应商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领先品牌逐步将供应链环境管理纳入采购标准。

(二)NRDC的“清洁始于设计”

NRDC对中国各个行业自然资源利用情况调查后,认为纺织服装制造业是面临严峻污染问题的行业之一,这个行业存在大量既环保又省钱的机会,因此以纺织行业为试点,2013-2014年在印染企业最集中的绍兴和广州周边地区,联合33家企业开展了“清洁始于设计”(CBD)项目,大力推行具有优良经济效益的减污增效技术与管理措施。CBD项目主要借助国际品牌的采购影响力,对品牌供应商施加影响,提高供应链上企业的节能减排效率。2018年CBD项目进入快速推广期。

(三)EDF与绿色供应链推行

美国环保协会2005年与沃尔玛公司在美国开展了绿色供应链相关的实践后,2008年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引入中国。2010年,美国环保协会支持国合会开展了绿色供应链专题政策研究,并推动在上海和天津启动了绿色供应链示范项目。在美国环保协会的积极推动下,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三次高官会通过了《关于建立APEC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的倡议》,决定在APEC范围内共同推动绿色供应链建设工作。这一内容随后被写入《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宣言》。此后,绿色供应链逐步在推动企业绿色转型过程中发挥作用。

五、中国积极融入全球绿色供应链

(一)亚太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

2014年11月11日,第二十二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发表《北京宣言》,就亚太经合组织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GSCNET)宣言如下:“同意建立亚太经合组织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批准在中国天津建立首个亚太经合组织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示范中心”。2015年6月16日,原环境保护部和天津市政府在天津滨海新区于家堡金融区共同主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天津示范中心启动工作会议”,标志着首个APEC绿色供应链示范中心建设工作在天津全面展开。

2017年,亚太经合组织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年会在北京召开,来自美国、英国、墨西哥、澳大利亚、日本及东盟各国代表参加了年会。APEC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天津示范中心发布了“绿色采购工具(GPT)可行性研究项目进展报告”、“建设领域企业绿色信用评级方法研究报告”等一系列成果,与国内外嘉宾分别围绕“绿色供应链优秀案例分享和合作网络分享”、“绿色供应链与绿色金融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绿色供应链管理和功能评价”进行研讨。

(二)“一带一路”绿色供应链合作平台

2017年,原环境保护部、外交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主要任务中,专门就“绿色供应链”提出:加强绿色供应链管理,推进绿色生产、绿色采购和绿色消费,加强绿色供应链国际合作与示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采取节能环保措施,以市场手段降低生态环境影响。《意见》同时要求加强绿色合作平台建设。

2017年6月,中国-东盟(上海合作组织)环境保护合作中心、美国环保协会等九家机构联合发起“一带一路”绿色供应链合作平台。一带一路”绿色供应链合作平台是“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的一个组成部分。合作平台旨在联合国内外合作伙伴,共享资源,分享经验,紧密合作,互利共赢,共同推动区域绿色供应链合作,促进沿线国家互联互通与绿色发展。2018年4月27日,“一带一路”绿色供应链合作平台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六、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研究结论

1、绿色供应链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已在政策层面形成共识

绿色是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绿色发展方式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一点已经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各部门的共识。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其绿色化程度对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各行业的龙头企业为重点,发挥其在供应链上的影响力,通过绿色供应链促进链上成百成千成万的企业,从源头进行绿色设计,推行清洁生产,通过技术改造和管理提升提高能效,减少排放,末端加强回收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提高绿色制造水平,已经成为各项政策的指向。

2、企业作为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体,其实践还需进一步深入

从2016年开始到现在,共有40家企业成为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相对于我国企业的数量和规模而言,这个数字显然微不足道。从表面上看,是申报企业的数量少,挖掘背后的原因,主要是绿色供应链涉及多主体、多环节,对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协同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因此,多数企业反映绿色供应链建设难度大,即使已经成为示范的企业也有类似观点。突破绿色供应链的管理瓶颈,寻找适合各行业特点的绿色供应链路径模式,还需要企业进一步加强实践。

3、品牌企业对供应商绿色发展的影响力开始强化

IPE、NRDC等NGO的工作成效表明,品牌企业对供应链上供应商的影响正在逐步强化。一是品牌企业正在努力获取整个供应链上的供应商名单,包括原材料供应商。二是不少品牌企业,比如华为,采用蔚蓝地图数据库对供应商进行检索,发现有环境违规记录的供应商,会要求其进行整改并向公众公开整改结果。三是品牌企业正在将供应商的绿色发展能力和采购份额挂钩,环境表现优秀、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的供应商会被给予为优惠的采购政策,以此激励供应商提高绿色发展能力。

4、采购在推动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方面具有很大潜力

国外和我国一些试点城市的经验、以及部分NGO的实践都表明:绿色采购政策对激励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绿色采购可以直接激励龙头企业进行绿色生产和选购绿色物料,另一方面,龙头企业会强化和供应商的合作与管理,进而推动一级、二级等多级供应商进行绿色制造,提高供应链上企业的绿色水平。政府采购是采购活动中的一个重要主体,当前由于政府绿色采购法规机制不健全、规模小、信息透明度不高等因素影响,政府采购对绿色供应链的推动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有很大的提升潜力与空间。

(二)有关建议

1、各地方政府应纠正差别化的绿色供应链资金奖励政策

建议各地方对现有绿色制造体系资金奖励政策进行评估,对获得认定的绿色供应链企业和绿色工厂企业给以平等的资金奖励政策。同时,要认识到由于绿色供应链创建涉及供应链上的多环节多主体,企业创建难度更大,同时,绿色供应链对推动行业和区域绿色发展的意义重大,要给创建绿色供应链的企业更多的支持,引导本地区企业积极参与到绿色供应链建设工作中来。

2、核心企业要切实起到供应链上的引领带动作用

核心企业要切实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树立积极推动行业绿色发展的社会责任感,与供应商之间加强更深层次地合作,将围绕产品提质升级的相关培训、技术指导与支持等稳固强化绿色伙伴关系的措施常态化,与供应商形成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建立合作研发、培训等长效伙伴机制,推动供应链上企业绿色化。

3、健全完善政府采购政策

针对当前政府采购政策滞后于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进度的突出问题,建议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采购政策,在现有的《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关于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的意见》两份文件的基础上,抓紧制定绿色采购更高层级法律或条例,对绿色采购的份额、流程、比例等进行明确,尤其是和“十三五”期间绿色制造体系中的绿色供应链、绿色产品接轨,使政府采购对绿色供应链的正向激励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原标题: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2018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