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9年的开年,有几个闷雷把大家给炸晕了,弄的大家对任何与债务违约相关的信息都格外的关心。资质良好的主体可能受益于政策利好,改善融资环境,而弱资质主体违约风险可能进一步暴露。总理再三重申:货币政策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意味着政策利好难以惠及所有企业。所以大家要清晰的找准定位:建筑央企们要充分重视PPP项目订单存在的债务风险,管理经营好手中现有的项目,确保现金流;城投公司们要抓紧转型、寻找出路;房企们则要谨慎拿地、快速回收现金流,确保充足的粮草!
中民投、东方园林掀起2019的第一雷
第一个雷就是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民投”)的一笔30亿元私募债的技术性违约,揭开流动性危机的冰山一角。据悉中民投面临的处罚是其持有的中民嘉业投资有限公司61.91%股权被冻结。与之一起遭到冻结的,还有中民投持有的中民外滩49%股权,其中中民外滩正是董家渡项目的开发公司。
第二个雷是:2019年2月12日,上清所发布公告称“18东方园林CP002”本应在2月12日付息兑付,截至当日日终,我公司仍未足额收到东方园林方面支付的付息兑付资金,暂无法代理发行人进行本期债券的付息兑付工作”。公告一出,东方园林的债券投资者和股民“压力山大”,债券投资者关心自己的钱能不能回来,股民关心自己的股票会不会跌。
©上清所
随后东方园林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于春节前将5亿本金汇至上清所账户,剩余3000万利息原计划于当日汇出。但由于节后财务人员未了解上清所系统关账时间,导致公司已汇出但上清所未收到,2019年2月13日9点大额开账之后即可到账。”
2月13日,债券投资者的钱终于回来了,东方园林 “迟一天”本息兑付也已经完成。不过严格来说这一行为已经构成实质性的债券违约。债券投资者在其交易过程中均存在着大量的质押、回购等一系列杠杆连锁交易,下一笔买卖的钱就等着这笔债券偿还的本息去支付,如果这里晚一分钟,就可能带来另一处的违约等连锁反应,债券金融市场的“蝴蝶效应”尤为明显。
那么今天我们就对建筑业领域的债务问题及2019年建筑央企可能会面对的困难进行解析指导。
敲响警钟、市场已成惊弓之鸟
自2017年底,我们在《狼来了!第一个被干掉的会是中城建吗?》一文中预测违约潮将来袭后,违约事件就频频上演。我们报道过的建筑业领域的违约事件:
《东方园林:民企的骄傲陡变民企的悲哀?》
《中城投=中城建!假央企又违约了!!累计违约230亿!!!》
《重磅!房企龙头“万科”负债上万亿,你的期房还好吗?》
《不准备到期偿债的国企老大请注意:正厅级董事长被立案调查,城投债违约已现最严问责!》
《震惊!陕西某城投公司非标违约》
《PPP的盛世隐忧已浮出水面,金诚集团、东方园林...下一个会是谁?》
上面的这些都只是冰山一角........
此次违约的中民投、东方园林,不管哪一个曾经都是头顶光环的明星企业,东方园林更是“PPP第一大户”,为何东方园林如今的债务违约乌龙也会引起市场极大关注?
主要因为东方园林在2018年的两次震惊市场。一次是去年5月的“史上最凉发债”,计划发行两个品种合计10亿元的公司债券,但最终只募集到5000万元;另一次是2018年10月,北京证监局出面协调20多家为东方园林控股股东提供质押融资的金融机构“不要强行平仓”“不要司法冻结东方园林股票”,避免债务风险恶化影响公司稳定经营。
我们都知道,东方园林主营业务主要集中在政府PPP项目,而PPP项目在承建、运营过程中需要企业大量自行垫资,回款较慢且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并不理想。数据显示,东方园林所承接的项目中,有70%的项目需要东方园林垫资,资产负债率已经超过70%,这也是市场对东方园林的质疑声从未断过的原因。而最新消息显示,3月初何巧女卸任东方园林环保集团董事长,可见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啊。
PPP成为债务问题关注的焦点
2017年下半年相关部门开始规范PPP,于是很多人就开始唱衰PPP。其实外界误解了相关部门的意思,其不是不让做PPP,而是不让做不合规的PPP。
PPP特点之一就是长期运营。社会资本/施工企业不能只搞建设,更要负责项目运营,参与政府治理。项目运营不能只管一年两年,要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干PPP是细水慢流,要着眼长远,参与长期可持续回报的项目,不能抱有“干一把就跑”的想法。
PPP是国际趋势,也是我国的准国策,和国外相比,PPP模式在我国实行时间不长,所以绝大部分建企还没有很好的认识和理解PPP的精髓,很多建企还是把PPP项目按照公招项目去看待和实施,或者是把PPP作为融资的幌子,这也是相关部门要进一步规范PPP市场的原因。
五大建筑央企对于PPP的重新认识及部署
在《五大央企10000亿PPP订单分析:总体下滑、单量加大、细分领域王者荣耀!》一文中我们也谈到了,五大建筑央企的PPP体量虽然较去年相比有所下降,但是仍然是万亿级别的体量,所以这里面所隐藏的债务风险不容小觑,不过幸好五大建筑央企对于PPP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据通哥分析,PPP体量下降一方面是由于刚谈到的政策层面,另一方面通过各企业的年报可以看出,普遍的对PPP采取了更加谨慎理性的态度。以前大家都只看重签约数量,而现在不同,很多建筑央企都开始从注重数量往注重质量方面转变。
有的企业甚至直接重新对PPP项目做出了战略部署,比如葛洲坝集团在2月21日发布公告称,通过《关于公司生产管理部和PPP事业部职能调整的议案》,董事会同意撤销公司PPP事业部,将其PPP项目管理职能分别移交至公司生产管理部和其他职能部门。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转变方面:对于PPP项目企业倾向于采取联合体的模式,为什么?PPP项目对于一个企业的融资、施工、法务、资金成本的控制等各个方面都有要求,这个和以往施工企业只要专注施工不一样,需要多项技能,最直接最有效的就是采取联合体的模式,互补长短、风险共担。
2019年两大领域要高度警惕
01城投领域
2018年城投违约概况:
1、2018年违约金额创新高,民企和上市公司违约事件攀升。2018年违约债券余额达1200多亿,是2017年的将近4倍。
2、地方国企私募债违约占比超过60%。
3、违约类型呈现多元化,回售违约和特殊条款违约明显增多。
债券违约主因及共性:
再融资收紧是2018年债券违约的主要原因,因为2018年迎来了债券到期大年,企业面临沉重的偿债压力,在基本面尚未明显改善、内部现金流不佳情况下,伴随着非标急剧收缩、债券和股权融资难度提升、信贷融资额度限制等,再融资收紧成为压倒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债券违约事件有以下共性特征:
1、弱资质主体债券融资难以为继。
2、过度扩张、投资激进导致资金链断裂。
3、行业景气度下降或政策冲击导致盈利恶化。
4、股权质押问题(股权质押比例过高)以及负面事件冲击。
对于2019年城投债,要警惕城投在内的地方国企非标和私募债违约。城投债仍然存在“信仰”,因为重要的地方国企对当地基建、产业发展和政府税收有较大贡献。但在部分省份隐性债务规模较大、2019年还本付息压力较大情况下,存在城投非标和私募债违约风险爆雷的可能性!!!
02房地产领域
在《建筑业还有10年好光景,你准备好了吗?》一文中有整体分析,整个房屋建筑业在萎缩,房企也纷纷在转型。如保利地产更名为保利发展、恒大地产更名为恒大中国、远洋地产更名为远洋集团,众多企业更名都是去除“地产”字眼,弱化地产开发主业的色彩。就连龙头万科都喊出了“活下去”的口号,所以大家一定要谨慎对待。
地产企业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债务压力,2019年有将近5000亿的地产债到期(与2018年相比增长达115%),尽管开年以来房企净融资额环比有所增长,但与到期债务规模相比仍是杯水车薪,上市房企们也正为筹资疲于奔命,密集新债难偿旧债,房企该如何安然度过?
2019年,建企们该如何防范风险?
2019年,资质良好的主体可能受益于政策利好,改善融资环境,而弱资质主体违约风险可能进一步暴露。总理再三重申:货币政策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意味着政策利好难以惠及所有企业。
所以大家要清晰的找准定位:建筑央企们要充分重视PPP订单存在的债务风险,管理经营好手中现有的项目,确保现金流;城投公司们要抓紧转型、寻找出路;房企们则要谨慎拿地、快速回收现金流,确保充足的粮草!
原标题:五大建筑央企手握10000亿PPP,2019为防订单变手雷将严控债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