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大部分燃煤电厂的烟气脱硫采用湿法脱硫工艺,湿烟气直接经烟囱进入大气环境后,遇冷凝结成微小液滴,便产生了“白色烟羽”。近年来,我国多地陆续出台了大气治理新规,重点控制燃煤电厂白烟排放,消除“白色烟羽”已成为环保治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尽管各地陆续发布了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地方标

首页 > 大气治理 > 脱硫脱硝 > 烟气脱硫 > 评论 > 正文

“白色烟羽”到底该咋治? 源头治理才是科学减排

2019-06-19 08:09 来源: 中国能源报 作者: 李文华

目前,我国大部分燃煤电厂的烟气脱硫采用湿法脱硫工艺,湿烟气直接经烟囱进入大气环境后,遇冷凝结成微小液滴,便产生了“白色烟羽”。近年来,我国多地陆续出台了大气治理新规,重点控制燃煤电厂白烟排放,消除“白色烟羽”已成为环保治理工作的重点之一。

尽管各地陆续发布了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地方标准,将“超低排放”写入排放限值。然而,超低排放的改造成本极其高昂,一般的火电企业动辄就要投入上亿元的超低排放改造费用。业内专家指出,目前开展的“白色烟羽”治理方案是落后的,是“治污又生污”的真实体现。只有从源头防控、元素减量,才能走出治理困局,真正实现环保节能。

烟囱消白已成必然趋势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雾霾成因的高度关注,以及国家环保部门对烟气排放新政策的陆续出台,燃煤电厂“白烟”治理已逐渐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据了解,由于燃煤电厂排放烟气在烟囱口排入大气的过程中因温度降低,烟气中部分汽态水和污染物会发生凝结,在烟囱口形成雾状水汽,雾状水汽会因天空背景色和天空光照、观察角度等原因发生颜色的细微变化,形成“白烟”,通常为白色、灰白色,甚至出现蓝色等。

目前,“有色烟羽”治理技术可分为三大类:烟气再热技术、烟气冷凝技术和烟气冷凝再热复合技术。烟气再热技术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烟气冷凝技术对“有色烟羽”的治理亦有明显的效果,且能实现多污染物联合脱除;冷凝再热复合技术是烟气加热和烟气冷凝技术的组合使用,综合了加热技术和冷凝技术的特点,对于湿烟羽治理有更宽广的适用范围。

超低排放改造代价巨大

据相关资料显示,2018年下半年,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洁煤电供应体系,累计完成超低排放改造7亿千瓦以上。所谓“超低排放”,就是通过末端治理技术手段使燃煤发电的大气污染物排放达到天然气燃烧排放标准,技术包括烟尘、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处置,排放标准比原有燃煤电厂标准严格。

据了解,河南、河北、上海、山东、浙江等省已陆续发布了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地方标准,将“超低排放”写入排放限值。其中上海、天津、浙江、邯郸、唐山等地方政府已经对“石膏雨”、冒白烟的湿“烟羽”控制提出了要求,出台了相关政策及技术标准。

有专家认为,尽管超低排放对于大气环境的改善直观可见,但超低排放的改造成本极其高昂,一般的火电企业动辄就要投入上亿元的超低排放改造。另外,能够做到超低排放的煤电也不见得就真的清洁。超低排放不是无排放。据统计,2018年完成7亿千瓦超低排放约增加2380万吨碳排。从煤炭开采造成的水污染、煤尘、瓦斯释放的甲烷、煤矸石释放的有毒有害气体,到运输过程中的水污染和煤尘,这一系列的环境污染目前都没有被纳入所谓“清洁煤炭”的考虑之内。因此,在评估超低排放的实施和效果时,不能忽略其背后的经济成本。

源头治理才是科学减排

“现在开展的有色烟羽治理是落后的,是治污又生污的真实体现。只有从源头防控、元素减量,才能真正实现环保节能!”碳-分子气化燃烧专家组课题负责人陈科正告诉记者。他认为,从元素层面分析,现在进行的超低排放改造,是小目标治理大环境污染,如果把治理所消耗的元素和用电的污染量计算在内,大气的污染反而是增加了。这种治污又生污、环保不节能、越治越污染的局面要改变。

陈科正表示,如果把这种治理技术变成碳分子气化燃烧,可从源头防控污染,达到烟囱排放无色无味,燃烧一吨煤与火电脱硫初期比节电60多度,目前的超低排放比,节电120多度,环保成本降低80%左右。

陈科正告诉记者,2018年我国火电用煤达21亿吨。以此粗算,碳分子气化燃烧技术可节约2520亿度电。不同于现有超低排放技术增加碳排,显然,整个路径降低了燃烧系统的电耗,可大幅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电厂高效益清洁燃煤发电。

原标题:“白色烟羽”到底该咋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