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体系重金属污染治理是目前全世界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传统治理方法由于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已不符合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纳米纤维素凭借其来源丰富、可再生、化学反应活性高、比表面积大、密度低等优点,在水体系重金属离子去除领域有着光明的应用前景。然而,纳米纤维素吸附材料在水体

首页 > 水处理 > 工业废水 > 技术 > 正文

纳米纤维素去除水体系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

2019-07-23 16:27 来源: 化工进展 作者: 覃发梅,邱学青,孙川,丁子先,方志强

 摘要:水体系重金属污染治理是目前全世界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传统治理方法由于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 已不符合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纳米纤维素凭借其来源丰富、可再生、化学反应活性高、比表面积大、密 度低等优点,在水体系重金属离子去除领域有着光明的应用前景。然而,纳米纤维素吸附材料在水体系重金属 去除领域还存在吸附量较低,吸附选择性、再生性、性能稳定性较差,制备成本较高等问题,这限制了其在水 体系重金属离子去除领域的工业化应用。通过改性和结构设计不断提高纳米纤维素材料的吸附效率是行之有效 的途径,本文从化学改性和结构设计两方面出发,系统地综述了纳米纤维素在水体系重金属离子去除领域的研 究现状,并对其中存在的科学技术问题进行总结。最后,展望了纳米纤维素在水体系重金属离子去除领域的发 展趋势。

关键词:重金属离子;纳米纤维素;吸附;化学改性;结构设计

重金属广泛应用于电池、颜/涂料、电子、肥 料、电镀、医药、冶金等[1] 领域。随着人类工业的 发展,重金属污染日益突出,它们以离子或者化合 物的形式在生态圈流动分布以及聚集,严重威胁着 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命[2]。水体系污染是重金属污染 的主要表现形式,其流动性强[3]、潜在危害性大。 治理水体系重金属污染是抑制其传播、防止土壤被 进一步污染、保证水资源供给[4]、回收重金属资源 的重要措施之一,这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吸附法具有处理效率高、成本和能耗低等优 点,是去除水体系重金属离子的重要方法之一。吸 附材料是决定吸附法去除重金属离子去除效率和环 保性的关键。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材料 凭借优异的尺寸效应,如纳米级超高比表面积、扩 散距离短等,在水体系重金属去除研究领域备受青 睐[5]。纳米纤维素因可再生、来源丰富、化学反应 活性高、比表面积大、长径比值高等优点,逐渐在 水体系重金属离子去除领域崭露头角,有望达到人 类生产生活不同层次的排放标准及需求,符合绿色 可持续发展方向。

 本文系统地综述了纳米纤维素在水体系重金属 离子去除领域的研究进展。首先,针对纳米纤维素 的改性方法、活性官能团种类及其吸附性能进行全 面总结;其次,介绍了纳米纤维素基吸附材料的结 构(膜、水凝胶、气凝胶等)设计及其重金属离子 吸附性能的研究。然后,根据上述两部分内容凝练 出该领域存在的一些科学技术问题。最终,对纳米 纤维素在水体系重金属离子去除领域的进一步研究 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1 纳米纤维素的简介

 纳米纤维素是由纤维素分子链通过氢键作用, 水平排列形成的具有纤维状结构的纳米材料[6],具 有来源丰富、可再生、环境友好、易改性、比表面 积大、长径比值高、密度低等优点。纳米纤维素主 要 分 为 纳 米 微 晶 纤 维 素 (cellulose nanocrystals, CNC)、纤维素微纤丝 (cellulose nanofibrils, CNF) 和细菌纤维素 (bacterial nanocellulose, BNC) [7] 3 种,其主要区别在于长度、直径、聚合度范围和形 态差异 (见图 1)。CNC 的长度、直径及聚合度的 范围分别为 50~500nm、5~10nm 和 500~15000,由 于结构中结晶度较高而具有较强的刚性、化学稳定 性及热稳定性;CNF的分别为0.1~2µm、5~50nm、 500~1500,具有较大的长径比,结构中结晶区和 无定形区交错排列,使其具有较好的韧性;BNC 的长度随纳米纤维素来源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其 直径在20~100nm范围内,聚合度在4000~10000之 间[8-9],其生产依靠细菌 (如醋杆、农杆菌属等) 的生物合成,因具有较高的生产成本和较好的生物 相容性,目前主要用于医学等高附加值的领域。本 文将着重讨论 CNF 在水体系重金属离子去除领域 的研究。


2 纳米纤维素在水体系重金属离子去 除领域的研究

纳米纤维素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对环境 友好,有望推动水体系重金属离子去除领域朝着高 效、绿色、低成本的方向发展[13-14]。本节将从纳米 纤维素的化学改性和纳米纤维素基吸附材料的结构 设计出发,讨论纳米纤维素在去除水体系中重金属 离子中的研究现状。

 2.1 纳米纤维素的化学改性

 纳米纤维素表面富含羟基[见图 2(a)],羟基对 重 金 属 离 子 的 吸 附 能 力 差 , 其 吸 附 量 低 于 20mg/g[15-16]。为了提高纳米纤维素对重金属离子的 吸附量,常通过直接改性(卤化、酯化、醚化、氧 化、酰胺化等) 和接枝共聚改性[自由基聚合、开 环聚合、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ATRP)、可逆加 成-断裂链转移聚合 (RAFT) 等]在纳米纤维素表 面引入有效的吸附活性位点[17-25],主动提供含有N、 O、S、P等供电子基团的活性官能团(如羰基、羧 基、氨基、磺酸基、巯基、磷酸基、醛基等) [26-31与重金属离子之间发生静电吸引作用或螯合、络合 类配位作用,达到去除水体系重金属离子的目的。

基于大量文献报道,图2(b)对目前的改性方法 进行了总结,并将其归纳为以下3种类型。①将纳 米纤维素表面羟基氧化、酯化引入羧基、醛基、磷 酸基等基团,直接用于重金属离子的吸附。Liu 等[27] 研究了2,2,6,6-四甲基哌啶氮氧化物 (2,2,6,6- tetramethylpiperidinyloxyl, TEMPO) 氧化CNF对Cu2+ 的吸附,吸附量达 75mg/g,当重金属离子浓度≤ 10mg/L时,去除率可达100%。由于纤维素分子链 上的2、3、6位碳上均含有羟基,利用其反应活性 的不同,可进一步实现对剩余羟基的改性,生成同 时含有羧基和醛基等活性官能团侧链的衍生物。② 先将羟基转化为某种活性基团作为前体,再通过取 代、氧化等反应引入羧基、氨基等活性官能团[33]。

Yao等[20,31] 利用高碘酸钠将经TEMPO预处理的CNF 进一步氧化得到二醛基纳米纤维素,并用于去除水 中 Cu2+ 和 Pb2+ , 其 吸 附 量 分 别 达 到 155mg/g 和 37mg/g。Xu等[34] 先用过氧化剂将2号、3号碳上的 羟基氧化成醛基,再于30℃的温和条件下与单宁混合搅拌反应得到目的产物,赋予其丰富的羟基、苯 基,对Cu2+、Pb2+、Cr(Ⅵ)的吸附量分别为52mg/g、 53mg/g 和 105mg/g。③利用硝酸铈铵、过硫酸盐、 偶氮二异丁腈等化学引发剂,高能辐射 (γ 射线) 或紫外光先将羟基或单体激发形成自由基,然后将 体积较大、官能团丰富的单体或含乙烯基单体引入 到纳米纤维素形成高分子支链。Wafa等[35] 在纳米纤 维 素 上 接 枝 聚 丙 烯 酸 -co- 马 来 酸 共 聚 物 [poly (methacrylic acid-co-maleic acid)] 得 到 接 枝 产 物 (NFC-MAA-MA),对Pb2+、Cd2+、Zn2+和 Ni2+ 的最高 吸附效率超过95%。此类反应速率快,避免使用过 多的化学试剂,光化学引发法条件较温和、成本较 低,但反应时间较长;高能辐射成本较高且容易造 成纤维素链的裂解。然而,利用高能辐射及紫外诱 发法改性纳米纤维素用于水体系重金属离子去除的 研究报道已停留于 2010 年前[36]。利用碱先脱除羟 基上的H,形成氧负离子进行改性与自由基反应类 似。相关吸附性能研究列于表1中,分析可知,羧 基化和氨基化改性是研究最多的两种类型;吸附性 能研究几乎涵盖所有重金属离子,但吸附量存在较 大差异。

 除氨基和羧基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选择性较弱 以外[37],其他活性官能团对重金属离子具有一定的 选择性,尤其在多种重金属离子共同存在的条件 下,材料的吸附选择性也是改性前需考虑的因素。 如 Venäläinen 等[38]及 Hokkanen 等[16,27] 进行了相关研 究。Liu等[19,30] 探讨了磷酸化改性纳米纤维素对Ag+、 Cu2+和 Fe3+ 三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选择性的研究,单一重金属离子吸附选择性为 Ag+ >Cu2+ >Fe3+,共存 条件下的选择性为 Ag+ >Fe3+ >Cu2+,Cu2+ 吸附量从 117mg/g降低至59mg/g。因此,制备纳米纤维素吸 附剂用于去除水体系重金属离子的纳米纤维素改性 衍生物之前需考虑其活性官能团种类、反应类型、 化学试剂及化学反应形式这四要素,这对选择性高 效吸附某种重金属离子具有决定性作用。

2.2 纳米纤维素吸附材料的结构设计

结构对材料的吸附性能有重要影响。纳米纤维 素及其改性衍生物是具有一维结构的纳米材料,若 将其直接用于水体系重金属离子的去除,往往会因 其高表面能、大量表面羟基间的氢键作用发生聚 集,使得实际吸附量远低于理论吸附量 [7-8],且难 于从水体系分离、再生,增加运用成本,研究未对 一维纳米纤维进行再生性能的研究。因此,将纳米 纤维素设计成具有高孔隙率、大比表面积的二维 (2D)和三维(3D)结构材料,有望使上述问题得 到改善,甚至最大程度地提高纳米纤维素去除水体 系重金属离子的效率。

 2.2.1 膜结构(二维)

凭借操作简单、节省空间、处理效率高等优 点,膜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 [46-48]。但超滤、反 渗透等传统膜技术[49] 在实际的分离过程中,常涉及 高压 (如 1.5~3.0MPa)、高能耗[50] 及复杂的操作流 程等外部条件,不利于纳米纤维素在水体系重金属 处理中的应用。然而,众多研究表明,将吸附法的 优点与膜的优点结合设计膜材料并将其应用到水体 系重金属离子的去除,具有降压 (10~100kPa)、 降能耗的显著优势[51],同时可提高材料对重金属离 子的吸附效率、吸附选择性及再生性。目前,用于 水体系重金属离子去除的二维 (2D) 结构纳米纤 维素薄膜材料包括纳米纤维素膜与石油基聚合物- 纳米纤维素复合膜两种类型[52-53]。

(1) 纳 米 纤 维 素 薄 膜 Karim 等[51] 以 CNF、 CNCSL (cellulose sludge) 和 CNCBE (bioethanol based nanocrystals) 3 种纳米纤维素为原料,采用 先真空过滤后浸渍涂覆的办法制备出表面含有 —SO3− 和—COO− 的多级结构的纳米纤维素膜,对 Ag+、Cu2+、Fe2+和Fe3+ 表现出100%的去除率。这些 纳米纸的最高抗张强度达95MPa,在湿环境和丙酮 处理后分别为3.7MPa 和2.7MPa,表现出优异的力 学性能。仅利用纳米纤维素制备薄膜使材料具有突 出的环保优势,但根据目前的报道来看,纳米纤维 素薄膜(或称作纳米纸)在水体系重金属离子去除 领域的研究报道较少[54-55],其原因在于纯纳米纤维 素薄膜的耐水性差且寿命短。因此,研究者将逐渐 把重心转移到了复合薄膜的制备。

(2)纳米纤维素复合薄膜 纳米纤维素复合膜 是 将 纳 米 纤 维 素 与 聚 乙 烯 (PE)、 聚 乙 烯 醇 (PVA)、聚丙烯腈 (PAN)、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 酯 (PET) 等石油基聚合物复合制备而成。其中, 石油基聚合物作为材料的支架 (scaffold) 和支撑v> 底层 (supporting substrate),起到机械支撑和维持 结构稳定的作用。纳米纤维素则作为吸附功能层起 到去除重金属离子的作用。Yang等[42]以PET无纺布 为基材,PAN为支撑层,将经TEMPO氧化和酰胺 化改性后的CNF注入支撑层,使两者通过热交联得 到复合膜。由于 CNF 表面富含巯基和羧基,对 Cr( Ⅵ) 和 Pb2+ 的 吸 附 量 分 别 达 到 87.5mg/g 和 137.7mg/g,具有 3 次循环吸附性能。Zhu 等[55-58]则 利用羧甲基改性的 CNC,以聚丙烯 (PP) 无纺布 为模板,聚乙烯醇-聚乙烯 (PVA-co-PE) 纤维为 基材,通过熔体混合挤压、喷涂等制备工艺得到复 合膜CNC@PVA-co-PE(见图3),再经丁烷四羧酸 (BTCA) 改性,对Cu2+ 的平衡吸附量达到471mg/g, 约为普通纳米纤维素材料吸附性能的4~5倍,表现 出优异的亲水性和抗污染性能,第一次循环吸附效 率可达到 94%,经 5 次循环再生后仍有 49.70% 的 去除效率。

为了提高膜的选择性和吸附性能,Chitpong 等[47] 通过化学改性将聚丙烯酸 (PAA) 接枝到醋酸 纤维素 (CA) 纳米纤维膜表面,对 Cd2+ 的平衡最 大吸附量达160mg/g;并且以Na+和Ca2+ 为竞争吸附 离子探究该膜对Cd2+ 的吸附选择,结果表明该膜对 Cd2+ 吸附选择性较好。基于其低压条件下的高渗透 通量,该膜具有潜在的商业化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纳米纤维素薄膜在水体系重金属离 子去除领域表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一方面,为调 控膜结构性质,可从基材、纳米纤维素的选择、膜 结构层次的设计等方面入手,如基材、支架与功能 层的层层组装或者将纳米纤维素通过混合式嵌入聚 合物基材;另一方面,为提高膜对重金属离子的吸 附量,多采用接枝改性的方法在膜的表面引入活性 官能团。膜在实际应用中会面临含有成分复杂(包 括其他多种重金属离子、有机物、细菌等污染成 分)的水污染条件,利用纳米纤维素的强亲水性并 进行适当的化学改性,有利于提高膜的抗污染 性能。

 2.2.2 体结构(三维)

近年来,具有三维 (3D) 结构的纳米纤维素 材料凭借其高的孔隙率 (95%~99%),大的比表面 积 (50~1200mg/g)、优异的再生性、低密度等优 点[59],在水体系重金属离子处理领域展现出广阔的 应用前景。3D结构的材料具有良好的承受外加荷 载的力学性能(抗压缩、高强度)是维持稳定的吸 附性能的前提。水凝胶、气凝胶等三维体结构材料 是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

(1)水凝胶 纳米纤维素水凝胶是由纳米纤维 素衍生物或与其他高分子聚合物在水体系通过物 理、化学交联等方法[60] 制备得到的具有一定孔结构 特征的三维材料(见图4)[61],呈现出优异的吸水、 保水和一定的溶胀性能。

Li等[62] 通过自由基聚合法将聚甲基丙烯酸二甲 氨基乙酯 (PDMAEMA) 与纳米纤维素混合制备得 到一种具有网络互穿结构的水凝胶 (见图 5),水凝胶的热解聚温度高于200℃,力学性能随纳米纤 维素含量的变化而变化,抗压强度最高达2.81kPa, 孔隙率97%,比表面积最高达96m2 /g。因结构内部 同时含有丰富的三元氨基与羧基,对Cu2+和Pb2+的 吸附容量分别为217mg/g和82mg/g。

纯纳米纤维素水凝胶制备方法多属物理交联, 其缺点在于结构稳定性较差,一旦与水接触即发生 结构崩塌的现象;而化学交联形成的水凝胶稳定性 较好。水凝胶结构的稳定性及活性官能团的种类、 数量等属性是决定其去除水体系重金属离子性能的 关键因素。目前,纳米纤维素水凝胶主要应用于生 物医药、食品等领域,在水体系重金属离子去除领 域的研究较少。

(2) 气凝胶 相比于水凝胶,气凝胶具有 0.005~0.03g/cm3 的超低密度[63],在水体系重金属处理中表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但纯的纳米纤维素气 凝胶易吸水坍塌,导致原来的多孔结构被破坏。因 此,要想得到结构稳定的气凝胶,需通过物理交联 法、化学交联法及辐射交联法将纳米纤维素与其它 高分子(如聚乙烯醇)交联,以提高其力学性能及 吸附量 (见图6) [64]。因此,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是 提升气凝胶稳定性和吸附效率的主要方向。


Li 等[65]以 CNF 和聚丙烯酰胺 (PEI) 为原料, 利用两者间的静电作用通过物理交联制得气凝胶 (见图7)。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气凝胶内部 丰富的孔结构赋予良好的回弹性和稳定性,CNF晶 体区弹性模量高达 250GPa,无定形区达 10.4GPa, 湿强度优异。对 Cu2+和 Pb2+ 的吸附能力分别可达 175mg/g 和 357mg/g,且再生性能优异。物理交联 法避免了过多化学试剂的使用和化学交联过程,但 相比之下,化学交联法在结构稳定性方面更优异。 Zheng等[66] 制备的PVA/CNF气凝胶具有很好的抗压 强度,热稳定性好,对Hg2+、Pb2+、Cu2+和Ag+ 的吸 附 能 力 分 别 为 158mg/g、 111mg/g、 151mg/g 和 114mg/g。Zhao等[67] 在纳米纤维素接枝聚酰胺-胺型 树状分子,对Cr(Ⅵ)进行吸附研究,初始吸附量达 377mg/g, 三 次 吸 附 循 环 后 仍 有 255mg/g 的 吸 附量。

干燥技术是气凝胶制备工艺的核心,包括超临 界干燥、室温干燥和冷冻干燥3种。其中,超临界 干燥的成本较高,室温干燥所得产物的力学性能较 差。因此,冷冻干燥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纳米纤维素气凝胶制备技术[68]。但气凝胶的制备周期较 长,能耗较高,不利于规模化生产。

(3) 其他 微球[68]、海绵[69] 等三维结构是除气凝胶和水凝胶以外的体结构类型。Ram等[68] 对纳米 纤维球形颗粒通过酶催化酯化得到3-巯基丙酸改 性的纳米纤维素颗粒 (SNC-3-MPA)(见图 8)。 将其用于Hg2+ 的吸附,表现出高效的吸附选择性, 单次最大吸附量 98.6mg/g,累积吸附量 405mg/g, 循环次数达9次。

纳米纤维素3D结构吸附材料以其高的吸附效 率和优异的再生性等优势,在水体重金属离子去除 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相比之下,微球、 颗粒等小尺寸三维结构在回收利用方面操作复杂、 难再生,可尝试将其嵌入到水凝胶或气凝胶中加以 改善。此外,还可以将有机金属骨架 (MOF)、氧化石墨烯等[70-71] 新兴吸附材料嵌入纳米纤维素构成 的三维结构中制备新型吸附材料。Zhu等[72] 利用纳 米纤维素的优异的分散性能和大的长径比,将 MOFs负载到CNCs,使MOF材料的弹性得以提高, 解决了单一材料易聚集、吸附量低等缺陷,获得了 理想的力学性能、较高的孔隙率和优异的吸附性 能。与其相反,Hong 等[73] 将羧甲基化纳米纤维素 (CMCNF) 嵌入到聚氨酯泡沫中,形成的吸附材料 有效解决了CMCNF本身易聚集、回收困难等缺陷, 且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

纳米纤维素表面活性位点的类型与数量及其结 构特点共同决定了材料的吸附性能。适当改性后的 纳米纤维素具有更大的长径比,比表面积得到极大 提高,既有利于其吸附量的提高,也有利于其进一 步改性或结构设计,赋予材料理想的孔结构和力学 性能。Geng 等[18] 对此有充分证明,经TEMPO 氧化 后的天然NFC,直径从20nm降低到10nm,进一步 接枝 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制得功能化的气凝 胶,对 Hg2+ 吸附量 (719mg/g) 较改性前的吸附量 (75mg/g) 大 大 提 高 。 即 使 在 其 他 重 金 属 离 子 (Cu2+、Cd2+、Pb2+和 Zn2+) 共同存在或模拟废水的 条件下,对 Hg2+ 的选择性吸附选择性也达到了 97.8%,这归因于材料表面的巯基 (—SH) 对Hg2+ 具有较强的亲和力。

 3 纳米纤维素吸附重金属领域的重要 科学技术问题

 纳米纤维素在水体系重金属离子去除领域的研 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经过全世界科学家的努力, 各种纳米纤维素吸附材料不断涌现,性能得到不断 提升。但是,纳米纤维素在水体系重金属去除领域 的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①吸附量及选择性有待提 高;②材料应用性(力学性能、再生性)有待加强 等。突破这些挑战将为其工业化应用奠定基础。本 文从改性和结构设计两个方面归纳了纳米纤维素在 水体系重金属离子去除领域的应用研究中主要存在 如下科学技术问题。

 3.1 改性方面

(1)如何缩短反应流程、增加活性位点从而高 效利用是纳米纤维素改性所面临的一大挑战。由于 改性过程常涉及强酸强碱及其他催化剂,易导致纳 米纤维素的降解,不利于吸附及其再生,探索新的 改性策略、平衡纳米纤维素表面活性位点及其聚集态、形态至关重要。

(2) 活性官能团与重金属离子间选择性较弱。 由于常用的羧基与氨基对各种重金属离子的选择性 较弱,活性位点由于重金属离子浓度之间不具有当 量吸附规则,除巯基与Hg2+ 间存在明显较强的选择 性吸附外,其他活性官能团与重金属离子间选择性 较弱,对纳米纤维素材料的设计没有太大的指导意 义,寻找新的高选择性官能团接枝到纳米纤维素表 面提高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选择性具有重要意义。

(3)实验室研究的局限性。纳米纤维素去除水 体系重金属离子的研究基本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或水体系成分简单,或重金属离子单一,或试验体 积小,这与工业化废水处理的要求相差甚远,以成 分复杂的工业废水为体系的研究是纳米纤维素走向 工业化的必经之路。

3.2 结构设计方面

(1)纳米纤维素吸水性的合理利用及力学性能 的调控。纳米纤维素较强的吸水性易有利于重金属 离子的扩散吸附,但同时由于吸水溶胀,吸附过程 中发生沉淀聚集,导致材料寿命减短。就2D结构 而言,借助有效的改性方法可改善膜的界面性质, 同时调控膜结构可进一步提高材料吸附性能;纳米 纤维素气凝胶极易吸水坍塌,利用纳米纤维素的吸 水性的同时提高其结构力学性能,如形状记忆能 力、抗压缩性等,对维持结构内外的稳定具有重要 意义。以3D结构 (尤其水凝胶和气凝胶) 为导向 的纳米纤维素材料在水体系重金属离子处理领域的 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2)气凝胶制备周期长、能耗高,不利于规模 化生产,因此开发新的制备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3)建立具体的材料吸附性能评价体系。尽管 目前针对2D/3D结构纳米纤维素材料的研究报道诸 多,但并未形成具体的标准,没有明确的吸附量标 准、再生次数、力学性能等评价体系。

 4 结语与展望

本文总结并讨论了近年来纳米纤维素在水体系 重金属离子去除领域的研究现状,为提高纳米纤维 素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及去除效率,主要通过化 学改性和结构设计两方面展开研究,并不断取得突 破性成果。

未来,纳米纤维素在水体系重金属离子去除领 域会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潜在发展方向。

(1) 纳米纤维素的多功能化。纳米纤维素的v> 多功能化可实现多种污染物的同步高效去除。

(2) 交叉领域相互渗透。交叉领域的相互渗 透可提高纳米纤维素吸附材料的吸附效率,增强 2D和3D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74-75]。如Hu等[76] 以模 拟“仿生肌肉”力学性能的思路制备得到一种超强 水凝胶,这有利于纳米纤维素基吸附材料的结构 设计。

(3) 纳米纤维素的分离与功能化的集成。缩 短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4) 重金属回收及其高值化利用。纳米纤维 素吸附重金属离子后的进一步高值化利用是未来的 发展趋势,有望构建富集与转化为一体的新兴 产业[77-79]。

(5) 工业化愿景。与工业化操作标准之间建 立联系,打造小型实验室内的可工业化操作模型将 有助于建立纳米纤维素材料去除水体系重金属离子 的吸附性能的评价体系。


原标题:纳米纤维素去除水体系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