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被称为“看不见的污染”,具有隐蔽性、潜伏性、长期性、累积性及不可逆转性等特征。因此在治理污染土壤通常成本较高,治理周期较长。
土壤修复是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情况严重,土壤总超标率为16.1%,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
从土地利用类型看,耕地、林地、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9.4%、10.0%、10.4%。从污染类型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从污染物超标情况看,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7.0%、1.6%、2.7%、2.1%、1.5%、1.1%、0.9%、4.8%。
从地区来看,目前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三角、珠三角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
同时随着经济现代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土壤受到污染,需要修复的土壤大幅度增加。另外,随着城市化过程的快速推进,施工场地日益增加,使得城市中污染场地修复需求非常迫切。
随着我国“退二进三”的进行,部分位于中心区域的污染企业搬离,遗留污染土地,长期闲置不仅危害周边居民,还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伴随着“儿童血铅超标”、“镉大米”以及“常外有毒校园用地”等一系列土壤污染导致的安全事件的曝光,公众对土壤污染的担忧日益增加。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的治理已经刻不容缓。
近年来为构建我国新阶段环保治理完整的线路图,“大气十条”、“水十条”以及“土十条”相继发布。而随着“土十条”发布后,土壤修复治理市场的序幕已经拉开,未来市场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2013年9月以来我国环保领域相关政策和法规
随着各地对环保政策的快速响应,环境污染治理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保持了高速的增长。数据显示,到2017年我国环境污染治理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达到了25.3%。
根据土壤与地下水修复行业报告(2018)的统计看,目前我国工业污染场地修复项目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或环境问题区域较为突出的领域,其中江苏、浙江、上海、湖南、重庆、广东等地的项目数量较多。
鉴于土壤污染的复杂性,未来的土壤污染状态调查、监测体系建设以及土壤污染治理设备和技术的投入等将是长期的工作,市场空间的释放也是持续的。
同时受益于土壤修复的巨大空间与政策红利,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土壤修复行业。对于土壤修复行业来说,技术的成熟度、适应性及产业化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目前土壤修复仍在沉淀期间,是环保行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未来几年,具有技术、资金、背景、产业链整合等综合优势的企业将陆续出现,行业将会不断发展。
资料来源: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观研天下整理
原标题:2019年我国土壤修复行业前景广阔 未来市场将进入快速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