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云南省昆明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通过多年坚持不懈地努力,昆明市推进滇池保护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监测数据表明,2018年滇池全湖水质上升为Ⅳ类,为1988年建立滇池水质数据监测库30年以来的最好水质。2019年上半年,滇池全湖水质保持Ⅳ类,水质状况由重度

首页 > 环境修复 > 流域治理 > 报道 > 正文

昆明滇池全湖水质状况转为轻度污染

2019-09-06 10:11 来源: 中国环境报 

记者近日从云南省昆明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通过多年坚持不懈地努力,昆明市推进滇池保护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监测数据表明,2018年滇池全湖水质上升为Ⅳ类,为1988年建立滇池水质数据监测库30年以来的最好水质。2019年上半年,滇池全湖水质保持Ⅳ类,水质状况由重度污染转为轻度污染。

滇池的遭遇:从Ⅰ-Ⅱ类恶化为劣Ⅴ类

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局长付文介绍,上世纪50年代以前,滇池流域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人口较少,滇池水质多为Ⅰ类-Ⅱ类。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大炼钢铁”使松华坝附近森林遭到大量砍伐,生态环境质量开始下降,滇池水质为Ⅱ类。

60年代末、70年代初,因“向滇池要粮”大举围海造田,缩减了滇池水域和湖滨湿地,滇池水质下降为Ⅲ类。

80年代,随着磷化工、冶炼、印染等企业的大量出现,以造纸、电镀为主的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旱厕变水冲厕,衣物手洗变机洗,用水量迅速增加。水资源过度开发,挤占了滇池生态用水,农田施肥改施化肥,大量污染物进入滇池,超过了滇池的环境承载能力,草海、外海水质分别下降为Ⅴ类、Ⅳ类。

90年代,滇池水体黑臭,水葫芦疯长,蓝藻水华绿如油漆,滇池水质恶化为劣Ⅴ类,成为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

全面系统治理:实施六大工程初见成效

昆明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滇池保护治理作为“一把手”工程。从“九五”和“十五”期间,滇池保护治理以点源污染控制为主,到“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以“六大工程”(环湖截污治污、农业农村面源治理、环湖生态修复、河道支流沟渠整治、湖内清淤生态治理、节水及外流域引水)为主线的流域系统治理,着力遏制了增量污染,减少存量污染,滇池保护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全面实施环湖截污治污,点源入湖污染大幅削减。在主城区及环湖片区建成5871公里市政排水管网、27座城镇污水处理厂等,日污水处理规模达到216万立方米。城乡生活垃圾全部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

实施农业农村面源治理,面源入湖污染得到控制。建成945个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立农村垃圾“组保洁、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置”运转机制。取缔滇池流域畜禽养殖680万头(只);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农田减肥减药,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全面实施环湖生态修复,首次出现了“湖进人退”。完成滇池湖滨退塘退田4.5万亩、退房233万平方米、退人2.8万人,恢复滇池水域面积11.51平方公里,湖滨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

同时,实施河道支流沟渠整治,入湖河道水质明显提升。通过实施湖内清淤生态治理,内源污染释放逐步减轻。通过实施节水及外流域引水,加快了水质改善步伐。

抓实攻坚行动:精准施策提升治理效果

昆明市在全面实施滇池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十三五”规划的基础上, 2018年制定了《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以目标为导向、以问题为抓手,昆明市采取控制城市面源和雨季合流污染、治理入湖主干河道及支流沟渠、完善截污治污系统、优化流域健康水循环、提升湿地生态环境等措施,实行水质目标、污染削减目标双考核。

通过多年坚持不懈的综合治理,滇池水质总体企稳向好。生态环境部水质监测数据显示:滇池全湖水质2016年首次由劣Ⅴ类上升为Ⅴ类;2017年继续保持Ⅴ类;2018年上升为Ⅳ类;2019年上半年滇池全湖水质保持Ⅳ类,水质状况由重度污染转为轻度污染。2016年-2018年发生中度以上蓝藻水华天数分别为21天、17天、6天。营养状态为轻度富营养。

付文表示,下一步,昆明市将加快落实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任务,坚决打赢滇池保护治理攻坚战,力争2020年滇池水质稳定达到Ⅳ类,努力把滇池打造成生态之湖、景观之湖、人文之湖。

原标题:滇池全湖水质状况转为轻度污染 昆明精准施策,系统综合治理见实效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