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选取前期实验中从长庆油田措施废液集中处理后残渣中筛选的 3 株高效石油烃降解菌 D1、D2、 D5 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吸附法制备固定化菌剂,制备过程的最佳条件为:秸秆和草炭固定化菌剂的最佳固定 化时间均为 36 h,木炭的最佳固定化时间为 30 h;秸秆固定化菌剂和草炭固定化菌剂的最优载体加入量为 3.0 g/100 mL 菌悬液;木炭固定化菌剂的最优载体加入量为 2.0 g/100 mL 菌悬液。秸秆固定化的最佳 pH 为 7.0,草 炭和木炭固定化的最佳 pH 为 7.5;三种载体固定化菌剂的最佳固定化温度均为 35 ℃。在未灭菌的含油土壤 40 d 的室内原位模拟修复过程中,各固定化菌剂对石油烃的降解率大小依次为:草炭固定化菌剂 74.12%>木炭固 定化菌剂 70.25%>秸秆固定化菌剂 60.74%>游离混合菌 35.48%>不加菌对照 11.98%。在灭菌的含油土壤的修复过程中,几种处理方式对石油烃的降解率大小依次为:木炭固定化菌剂 70.75%>草炭固定化菌剂 69.90%>秸秆 固定化菌剂 68.28%>游离混合菌 44.30%>不加菌对照 2.21%。
关 键 词:固定化菌剂;微生物修复;复合菌群
含油土壤是指由于在油田采油及运输途中,由 于不正常的操作或其他事故等造成的落地原油与泥 土或其他杂质形成的含油固体废物[1]。针对含油土 壤的治理,国内外提出了较多的处理方法以及工艺 流程,但因含油土壤成分和性质较为复杂,每种治 理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微生物降解技术因其 成本较低、操作简便、无二次污染、效果好等特点 而被广泛采用。石油是一种由各种烃类和非烃类物 质构成的复杂化合物。微生物对于烃类化合物的降 解有各自的局限性,通常单个菌株只能降解一定范 围内的石油烃,并且降解代谢过程往往是分步进行 的,复合菌群是由具有相互协同促进的多种菌株组 成的群体,利用不同菌株的协同作用,扩大底物的 范围,可以较好的提高石油烃的降解效率,则可形成一个完整高效的降解系统[2]。由于石油烃污染修复的降解菌大部分都是游离菌,降解过程中因为污染物的成分复杂,产生的一些次生代谢产物和中间 产物具有较大的毒性,而且很难被微生物所降解。 因此,固定化技术被逐渐引入土壤的修复中来[3]。 吸附法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固定化方法,因其 具有固定操作简单、反应条件较温和、固定化成 本低等多重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含油土壤和废水的治理 [4]。本文制备了三种固定化复合菌剂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
1 实验部分
1.1 试验材料
1.1.1 菌种来源
实验室前期从含油土壤中筛选出的的 3 株高效 石 油 烃 降 解 菌 株 : D1 ( Bacillus sp. ) 、 D2 (Streptococcus sp.)和 D5(Alcaligenes sp.)。
1.1.2 培养基的制备
基础培养基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无机盐培 养基(NH4NO3 2.0 g,K2HPO4 1.0 g,KH2PO4 0.5 g, 无水 CaCl2 0.02 g,MgSO4.7H2O 0.5 g,NaCl 5.0 g)。 在上述无机盐培养基中加入 0.5%原油即可得原油 液体培养基,再添加一定比例琼脂即可得原油固体 培养基。
1.1.3 试剂与仪器
石油醚、Na2HPO4、NH4Cl 和无水硫酸钠皆为 分析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 有限责任公司)。
1.1.4 载体来源
秸秆:陕西省渭南市某县收集;木炭:购置于 广州科骆尔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草炭:购置于 辽宁清原泥炭土加工厂。以上载体经通风阴干后用 粉碎机粉碎,过 80 目筛,备用。
1.2 实验方法
1.2.1 固定化复合菌剂的制备
将 3 株单菌的菌悬液分别按照正交优化条件下 的最佳的接种比例混合即可制得混合菌悬液;分别 称取 2.0 g 的三种载体,加入到装有 100 mL 牛肉膏 蛋白胨培养基的 250 mL 锥形瓶中,121 ℃高压灭菌 20 min。接入 6 mL 混合菌悬液,150 r/min,30 ℃ 恒温摇床震荡培养 36 h 后,用双层纱布进行过滤, 并用灭菌的生理盐水进行洗涤 2~3 次,即可得固定 化复合菌剂[5]。
1.2.2 原油降解率的测定
原油降解率的测定采用超声萃取-紫外分光光 度法进行测定。在无菌条件下,接入固定化的复合菌剂至装有 100 mL 灭菌的原油液体培养基中,30 ℃、150 r/min 恒温摇床震荡培养 7 d 后,加入 25 mL 石油醚,超声波萃取其中的石油,此步骤重复 3 次, 将上层液合并转至分液漏斗,收集上层萃取液,过 滤后进行定容,以石油醚作为空白参比,测定 OD 值,计算含油率,与初始的含油量作对比,计算原 油降解率[6]。
1.2.3 固定化菌剂与载体、载体-菌液混合物的降解对比实验
首先准备 10 组已灭菌的 100 mL 原油液体培养 基,在其中分别加入 6 mL 混合菌液、2.0 g 载体(3 种)、2.0 g 载体(3 种)与 6 mL 混合菌液的混合 物、2.0 g 载体固定化菌剂(3 种),150 r/min,30 ℃ 恒温摇床震荡培养 5 d,测定原油降解率。
1.2.4 最佳固定化时间的确定
称取 2.0 g 三种载体,接入 6 mL 混合菌液之后, 150 r/min,30 ℃恒温摇床震荡培养 18、24、30、36、 42、48 h 后,制得固定化菌剂,将其加入 100 mL 原 油液体培养集中,30 ℃,150 r/min 水浴摇床震荡培 养 5 d,测定原油的降解率,以判断最佳固定化时间。
1.2.5 最佳固定化载体的量的确定
分别称取 1.0、2.0、3.0、4.0、5.0 g 载体,接入 6 mL 混合菌液,150 r/min,30 ℃恒温培养 36 h, 得固定化菌剂。加入 100 mL 原油液体培养基,150 r/min,30 ℃恒温培养 5 d,测定原油的降解率。
1.2.6 最佳固定化
pH 的确定 2.0 g 载体,接入 6 mL 混合菌液之后, pH 调 为 6.0、6.5、7.0、7.5、8.0,150 r/min,30 ℃恒温 培养 18、24、30、36、42、48 h,制得固定化菌剂。 将其加入 100 mL 原油液体培养基中,30 ℃,150 r/min 水浴摇床震荡培养 5 d,测定原油的降解率。
1.2.7 最佳固定化温度的确定
称取 2.0 g 三种载体,接入 6 mL 混合菌液之后, 分别置于不同温度恒温摇床中培养 36 h 后,制得固 定化菌剂,将其加入 100 mL 原油液体培养集中, 30 ℃,150 r/min 水浴摇床震荡培养 5 d,测定原油 的降解率。
1.2.8 固定化复合菌剂对含油土壤的修复
将配置好的5%的原油浓度的供试土壤200 g放 入 100 mL 烧杯中。在含油土壤中加入 10%的各种 固定化复合菌剂,每个处理设 3 个平行对比实验。 含油土壤分为灭菌组和未灭菌组不同处理。30 ℃培 养 40 d,每 2 d 补加无菌水,使其含水率保持在 35% 左右,每天翻动土壤。分别在 0、5、10、15、20、 25、30、35、40 d,四分法取样测定原油降解率。
1.2.9 土壤中石油烃含量的测定
将降解后的含油土壤风干后磨碎,称取 2.0 g 试样置于 50 mL 比色管中,加入 25 mL 石油醚超声 15 min,过滤收集滤液至 50 mL 烧杯中,再加入 20 mL 石油醚进行超声波提取,合并提取液至 100 mL 容量瓶中,紫外测定含油浓度。降解率计算如下:
2 结果与讨论
2.1 固定化菌剂与载体、载体-菌液混合物的降解效果的对比
由图 1 可以看出,降解率最高的是草炭固定化 菌剂,达到了 92.02%,再依次是木炭固定化菌剂和 秸秆固定化菌剂,降解率分别为 89.28%和 85.25%, 均高于单独投加载体和载体-菌液混和物的降解率。
2.2 最佳固定化时间的确定
不同固定化时间制得的固定化菌剂,原油降解 效果如图 2 所示。 由图 2 可以看出,三种载体固定化菌剂的原油 降解率均呈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秸秆和草炭固定 化菌剂的最佳固定化时间均为 36 h,原油降解率最 高达到了 87.46%和 87.07%;木炭的最佳固定化时 间为 30 h,原油降解率为 83.89%。
2.3 最佳固定化载体的量的确定
不同载体的量制得的固定化菌剂,降解效果如 图 3 所示。
从图 3 可以看出,秸秆固定化菌剂和草炭固定 化菌剂达到最高降解率时,秸秆和草炭的投加量为 3.0 g;木炭固定化菌剂达到最高降解率时,木炭的 最佳投加量为 2.0 g。
2.4 最佳固定化 pH 的确定
不同 pH 条件制得的固定化菌剂,降解效果如 图 4 所示。
从图 4 可以看出在 pH 为 7.0 的时候,秸秆固定化菌剂的原油降解率最大,达到了 87.77%,在 pH 为 7.5 时,木炭固定化菌剂和草炭固定化菌剂的原 油降解率达到最大,分别为 81.39%和 89.08%。偏 酸或者偏碱的环境一方面会影响载体的吸附效果, 也会影响到微生物自身的生长。中性偏碱性环境有 利于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吸附作用也较强。
2.5 最佳固定化温度的确定
不同温度下制得固定化菌剂原油降解效果如图 5 所示。
由图 5 可以看出,以秸秆、木炭和草炭为载体 的固定化菌剂的固定化温度为 35 ℃时,原油降解率 均达到最佳,分别为 89.08%、81.79%和 91.12%。 温度过低或过高时,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活性程度不 高,从而使得降解率下降。
2.6 修复过程微生物对含油土壤降解率的影响
以不加入混合菌剂的土壤组作为空白对照,含 油土壤高压灭菌和不灭菌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对其 进行为期 40 d 室内模拟修复,其降解变化趋势的结 果如图 6 和图 7 所示。
由图 6 可以看出,未灭菌的含油土壤由于土著 微生物的作用,不加菌的对照组的原油降解率随着 时间的增长而缓慢增加,在降解 40 d 后的最大降解 率只达到了 11.98%。游离混合菌的降解率也随着时 间的增加而增长,但是降解率相对于灭菌组较低, 可能是由于土著微生物对土壤中营养物质的竞争作 用,使得游离混合菌的生长受到限制,其最高降解 率达到了 35.48%。[7] 三种载体的固定化菌剂中,草 炭的降解率最高,达到74.12%,可能是因为草炭 载体是由沼泽植物的残体堆积形成的,质地较为松 软易于分散,有机质含量较高,菌体可吸附的比表 面积较大,大大地促进了菌体与原油的接触面积, 也提供较多的营养物质;木炭载体的表面也具有较 大的孔状结构可供微生物附着,它的吸附能力也较 强,提供了较大的微生物与原油的接触面积,对含 油土壤的降解率达到了 70.25%;秸秆载体的吸附能 力较前两种载体的吸附性弱,表面较为光滑,微生 物的附着能力较差,40 d 时的降解率达到最高,为 60.74%。[8]未灭菌组的石油烃的降解率大小依次为: 草炭固定化菌剂>木炭固定化菌剂>秸秆固定化菌 剂>游离混合菌>不加菌对照。
由图 7 可以看出,载体固定化菌剂对石油烃的 去除效率高于不加菌的对照组和游离的混合菌。
不接菌的对照组的降解率很低并且在降解过程 中石油烃含量几乎无变化,降解率的些许升高可能 是由于石油烃的自然挥发。游离混合菌对石油烃的 降解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0~10 d 的石油烃降 解率增加的速率较小、10~25 d 的石油烃的降解率 增加较快,原因是在修复的前期,碳源丰富,微生 物大量繁殖,对石油烃的消耗较快,25~40 d 时, 营养物质消耗,微生物的代谢强度下降,且石油烃 中易于降解的烃类被大量利用,原油的降解速率相 对趋于稳定,最后其最大降解率达到了 44.30%[9]。
在对混合菌进行固定化后,降解率提高较大,木炭 和草炭的固定化菌剂降解效果要优于秸秆固定化菌 剂。木炭和草炭这两种载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对原油有着较强的吸附能力,能够加快原油的去除 效率。秸秆的表面较为光滑致密,传质性能较差, 使得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降低。[10]在降解进 行到 40 d 的时候,三种载体固定化菌剂对原油的去 除效率均达到最大,其中木炭固定化菌剂达到了 70.75%,草炭和秸秆固定化菌剂也分别达到了 69.90%和 68.28%。灭菌组的石油烃的降解率大小依 次为:木炭固定化菌剂>草炭固定化菌剂>秸秆固定 化菌剂>游离混合菌>不加菌对照。
3 结 论
吸附法固定化菌剂的制备过程的最佳条件为: 秸秆和草炭固定化菌剂的最佳固定化时间均为 36 h,木炭的最佳固定化时间为 30 h;秸秆固定化菌剂 和草炭固定化菌剂的最优载体加入量为 3.0 g/100 mL 菌悬液;木炭固定化菌剂的最优载体加入量为 2.0 g/100 mL 菌悬液;秸秆固定化的最佳 pH 为 7.0, 木炭和草炭固定的最佳 pH 为 7.5;三种载体固定化 菌剂的最佳固定化温度均为 35 ℃。 对未灭菌含油土壤进行40 d的室内原位模拟修 复过程中,各固定化菌剂对石油烃的降解率大小依 次为:草炭固定化菌剂 74.12%>木炭固定化菌剂 70.25%> 秸 秆 固 定 化 菌 剂 60.74%> 游 离 混 合菌35.48%>不加菌对照 11.98%。在灭菌的含油土壤的 修复过程中,几种处理方式对石油烃的降解率大小 依次为:木炭固定化菌剂 70.75%>草炭固定化菌剂 69.90%> 秸 秆 固 定 化 菌 剂 68.28%> 游 离 混 合 菌 44.30%>不加菌对照 2.21%。
原标题:固定化菌剂的制备及其对含油土壤的修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