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清运垃圾、定时定点消杀、处理废弃口罩……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大庆市5500多名环卫工人坚守岗位,加班加点,每天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用自己的行动守护城市的干净整洁,严守疫情防控的“环卫防线”。
垃圾清理频次翻倍,重点部位每天至少进行3次消毒消杀
根据疫情防控的有关要求,市城管局结合行业特点,出台了《大庆市环卫行业疫情防控工作流程规范》,细化了垃圾收集转运、公厕、垃圾处理场的作业流程,提高了各项作业标准。
为降低垃圾感染风险,我市将疫情防控期间的垃圾清理频次由每日一清提高到每日上午、下午各收集一次。作业单位将垃圾运送至辖区生活垃圾中转站,生活垃圾转运车辆定车、定人、定路线。生活垃圾中转站将生活垃圾压缩后,再转运至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进行卫生填埋处理。
据市环卫办统计,大庆市目前每天出动环卫清运车辆255辆,清运各类垃圾1486吨。“由于现在大家都不出门,生活垃圾产生量比以前多了近30%。”市环卫办副主任兰兴光介绍说,鉴于垃圾产生量、转运量增加的实际情况,我市专门延长了生活垃圾中转站和生活垃圾处理场的开放时间,城区内垃圾做到日产日清。
全市32座生活垃圾中转站、5座生活垃圾处理场、382座公厕,每天至少进行3次消毒消杀,日消毒面积760.14万平方米。从1月25日至2月25日,累计使用消毒原液25552公斤、来苏水1260公斤、酒精895公斤。
垃圾清运车辆装载卸料一轮后,都会做一次整车消毒。垃圾中转站地面掉落的垃圾清理后,也会对地面及清扫工具进行清洗、消毒。
多数环卫工人一人多岗,工作时间均有延长
随着疫情发展,全市的住宅小区和周边市县乡镇都实行了管控措施。由于人员少、任务重,多数环卫作业人员一人顶多岗,长期超负荷工作。
让胡路区西城中转站承担着西城区近80%的生活垃圾转运工作,每天的转运量超过230吨。作为府民物业环境公司西城中转站的班长,吴海峰不仅需要对中转站进行防疫消杀,还要“兼职”修理工、操作工和垃圾转运车驾驶员。
“身兼数职并不是个例,多数环卫工人每天的工作时间已经由原来的8小时延长至十一二个小时。”兰兴光说,以前装卸垃圾的时候,转运车司机就坐驾驶室里等着就行,现在司机要下车自己操作压缩设备,再把车开出去,地面掉落垃圾的清理、工具的消杀,都得司机来做。
近期,我市接连迎来了两场降雪,因为风力大、雪量大、粘度大,清雪难度较高。为确保疫情防控工作不受降雪影响,市城管局迅速启动清雪应急预案,仅用了6个小时就实现主干路畅通。
出台环卫行业“防护要点”,保障一线环卫工人健康安全
为保障一线环卫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安全、保持队伍的稳定性和战斗力,市城管局出台《大庆市环卫行业新型冠状病毒防护要点》。要点分为作业篇、生活篇、知识篇和就医篇四个篇章,对环卫作业人员的防护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指导。
环卫工人工作时需要穿工作服,戴防护型口罩、帽子和手套,从事垃圾处理场和垃圾中转站的作业人员、垃圾转运车驾驶员还要穿防护服、佩戴护目镜,否则不得从事与垃圾直接接触的作业任务。
对于地面上的零星垃圾,特别是弃用口罩,必须使用作业工具挟起用塑料袋单独存放置于保洁车内,由作业单位统一收集焚烧处理。作业结束后要及时洗手和消毒、换洗工作服,切实做好作业工具和休息场所的消毒灭菌工作。
各环卫作业单位建立环卫工人健康检查制度。上岗后,每天有专人至少会为环卫工人测温两次,并及时登记测温情况,发现体温异常或有发热症状者立即送往医院。
截至目前,我市各级环卫部门共发放口罩95309个,手套21333个,防护服2244个,护目镜1353个。各环卫作业单位也自筹了很多防护物资,有效提高了环卫作业人员的防护能力,降低了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