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城市低洼易涝区域的连通型圩区滞留河道,有行洪需求,但存在夏季水体污染严重,在其他季节水体相对滞留,冬季污染物浓度高、温度低和水力停留时间长的问题,国家“十三五”水专项“河网区上游滞留河道治理和生态净化关键技术研发与工程示范(2017ZX07204002)”课题研发集成了河道污染削减的“截污

首页 > 环境修复 > 流域治理 > 技术 > 正文

河道内源污染的生物质炭阻断技术在无锡乃至全国得到推广使用

2020-03-09 09:07 来源: 走进水专项 

针对城市低洼易涝区域的连通型圩区滞留河道,有行洪需求,但存在夏季水体污染严重,在其他季节水体相对滞留,冬季污染物浓度高、温度低和水力停留时间长的问题,国家“十三五”水专项“河网区上游滞留河道治理和生态净化关键技术研发与工程示范(2017ZX07204002)”课题研发集成了河道污染削减的“截污-疏浚-活水-净化-修复-管理”的整装成套技术体系。

其中,课题研发的河道内源污染的生物质炭阻断技术,以底泥为原料,通过特殊工艺加工成对河道内源污染物二次释放具有抑制作用的新型碳基生物质炭,实现了底泥的资源化利用。河道催化强化生物协同净化技术,首次将石墨烯光催化材料与生态浮床应用于河道水体治理中,提升了河流水质,降低了运维成本。集成以上技术,在降低水体氮磷污染物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无锡市梁溪区民丰河进行的工程示范,实现了河道COD下降58%,NH3-N浓度下降88%,TP浓度下降72%,河道水体溶解氧浓度稳定大于3 mg/L,显著提高了河道水质。

目前,课题研发的关键技术在无锡乃至全国得到推广使用。已与江阴市人民政府进行成果落地的合作,并在江苏双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成果转化,建立生产线。在长江沿线包括湖南、湖北、四川等地,上海青草沙水库,云南洱源西湖等23个省百余处水体治理中得到应用,为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提供技术支撑。

原标题:河道污染削减生态修复技术在城市河道水体治理中大显身手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