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环保网从焦作市发改委改革办获悉,焦作市发改委发布焦作市2019年度工作改革创新奖初审入围项目公示,其中涉及:《焦作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立法、打造绿色制造体系 创建资源综合利用基地 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循环高质量发展等,全文如下:
焦作市2019年度工作改革创新奖初审入围项目公示
根据《中共焦作市委办公室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焦作市2019年度改革创新奖评选办法>的通知》(焦办〔2020〕1号)精神,现将我市2019年度工作改革创新奖初审入围项目向社会公示,如有异议,请于2月24日前通过来电、来信、来访等形式向本办反映。
监督电话:3569076
地 址:焦作市人民路市政大厦408室
中共焦作市委全面深化
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2020年2月18日
一、市直部门工作改革创新奖入围项目(40个)
1、市委办公室“‘五大发展理念的焦作实践——市委办与你分享’宣讲活动”
市委办公室创新开展“五大发展理念的焦作实践——市委办与你分享”活动,按照“选择一个主题,讲好一个故事”的要求,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围绕五大发展理念在我市的具体实践,聚焦打好“三大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四城联创”等中心工作,深入基层调研形成67篇宣讲稿。组织开展宣讲,市委办公室人人参与、个个宣讲,择优评选出16人组成的宣讲团。经市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络2组、市委15个巡回指导组成员试听指导后,宣讲团先后赴山阳区丰收社区、市冶金技校、汉河电缆有限公司、孟州市源沟村等基层一线,开展了11场宣讲,受众2500余人,展示了发展成就,鼓舞了人心士气,激发了干事热情。宣讲结束后,将优秀宣讲稿在《焦作日报》集中刊登,进一步扩大宣讲效果。在全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会和总结会上,该活动受到市委书记王小平点名表扬。通过开展宣讲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政治素质,使党员干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央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的理解更深了、领会更透了,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更强了。进一步提高了综合能力,锻炼了党员干部队伍,提高了综合素质能力。进一步凝聚了工作合力。高质量形成了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全域“四好农村路”等一批有影响、有效果的调研成果,高标准完成了中央领导同志莅焦考察调研、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等一批重大活动和会议,大力度推进了“四城联创”、医养体系建设等一批重点工作的落实。
2、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优化营商环境评议”
为推动市委市政府《焦作市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有效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对方案中涉及的29个政务服务部门和4个公共服务部门优化营商环境情况进行评议。评议工作从2019年6月份启动到12月份结束,历时半年时间,通过组织全体市人大代表评议、委托第三方评议、网络评议三种方式,对排名前10的单位给予了通报表扬;对政务服务类后5名和公共服务类最后1名的单位进行跟踪监督,并对其整改情况进行了满意度测评。通过评议,相关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广大代表依法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增强,切实解决了一些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如,市教育局在全市小学推行课后服务工作,解决“接孩难”问题;市交通运输局拆除了全市17处干线公路限高限宽设施,解决“行路难”问题;市市场监管局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等。
3、市政府办公室“创新建立‘五个一’机制 康养产业率先‘开篇破题’”
2019年4月,市委、市政府联合下发《关于推进十大重点发展产业的实施意见》,康养产业被确立为十大重点产业之一。为加快推进康养产业发展,市政府办公室创新建立焦作市康养产业发展“五个一”推进工作机制,即每月确定一个专题,有重点、有计划地推进工作;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每季度组织一次重点工作观摩,通过培育典型、重点突破,示范带动康养产业上档升级;每季度开展一次督查,重点围绕部署安排的康养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开展专项督查;每半年对成员单位及县(市)区开展一次考评,重点考评履职尽责情况,采取通报表扬、约谈整改形式完善奖惩激励制度。通过“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工作机制的推进,我市康养产业快速发展,已经具备了由“开篇破题”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基础和条件。2019年,我市被民政部确定为全省唯一国家级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城市。
4、市政协办公室“首创‘政协邀您来商量’协商平台”
针对高频民生提案的办理和落实,市政协创新打造“政协邀您来商量”协商平台,通过政协主席牵头督办、主管市长到会督导、委员会场发言和现场提问、相关职能部门当场解答、新闻媒体线上直播、市民代表积极参与等措施,使提案办理协商载体走出机关、走进群众,改变了以往单一的“会议室协商模式”,通过现场协商和集中协商,积极回应委员和市民关切,实现选题在一线、协商在一线、发挥作用在一线,更好地反映民意、真诚商量、增进共识,最大限度发挥“商量”在提案办理工作中的价值和作用。民主协商平台的做法得到省政协领导的肯定和赞扬,兰州市政协、洛阳市政协等30多个兄弟地市政协来观摩学习。
5、市纪委监委“纪检监察检举举报平台试点建设”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覆盖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党中央专门将平台建设列入中央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重要改革举措分工方案。2018年12月24日、2019年1月15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省纪委监委分别组织召开覆盖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试点工作动员部署会议。我市是全省唯一一家市、县两级纪检监察机关全员参与试点的单位,是试点工作的主战场。王小平书记、徐衣显市长多次现场指导试点工作。通过规范接访场所、统一系统建设、提升接访能力、建立健全机制等措施,全流程、全方位检验了来访接待系统(地方版)的适用性和操作性,为系统的全面推广应用提供了方法和路径。2019年,全市接待群众信访举报同比增加27.8%,中省纪委转送件同比下降63.5%,群众反映问题渠道更加顺畅,服务全市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加有力,为焦作市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发挥了重要作用。2019年9月29日,省纪委监委在我市组织召开全省纪检监察系统检举举报平台建设观摩培训,推广我市的经验做法。
6、市委组织部“农村(社区)党建综合体”
党建综合体是指在群众生活比较集中的区域,以村党群服务中心(“两委”办公场所)为核心,聚集养老托幼、便民服务、文体娱乐、医疗卫生、治安管理、劳动就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区域的统称,是“聚功能、聚服务、聚发展、聚民心”的有效载体,是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融汇发挥的有效平台。去年以来,市委组织部先后出台系列文件,指导建成450个农村(社区)党建综合体,210余个便民服务事项在党建综合体实现了管理权限的下放,28个事项可在农村(社区)直接办理。通过党建综合体的建设,形成了党建统领下的“百步便民服务圈”,把党员群众牢牢吸附在基层党组织的周围,不仅解决了党建阵地“优不优”的问题,更解决了服务功能“全不全”、党员群众“跟不跟”的问题,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初步探索出一条农村(社区)基层治理的新路子。时任省委副书记喻红秋专门作出“焦作党建综合体很有特色”的批示,省委组织部部长孔昌生称赞党建综合体为农村党建“CBD”。《中组部组工信息》《光明日报》《半月谈》《学习时报》《河南日报》《河南信息》等20余次推介该项工作做法。湖北黄石、河北邢台等省内外20余地组织部门先后到我市学习交流,陕西麟游县、山西泽州县分期分批组织400多名村两委干部,到我市开展3天的学习交流。
7、市委宣传部“持续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我市走深走心走实”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项长期的、首要的政治任务来抓紧抓好抓实,扎实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我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起草并以市委办文件印发了《焦作市各级党委(党组)“第一议题”制度》,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各级党组织召开相关会议的第一个议题;在全市持续开展党的创新理论“三级五进”活动,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我市把宣讲场地搬进基层社区、让宣讲专家与社区群众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做法;积极探索基层意识形态工作项目化管理机制,将抽象化、原则化的要求细化为十个具体项目,按照时间节点一项一项推进、一个一个完成,《“十个一”措施:焦作市积极探索意识形态项目化管理机制》入选《守正创新在基层——河南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案例选编》。
8、市委统战部、市委宣传部、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创新开展‘四个一’活动 打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品牌”
2019年,我市共投入资金188.6万元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四个一”(即写一部报告文学,编一部电影脚本,拍一部影视作品,制作一组微电影)宣传活动,全力打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品牌。以“邘新社亲”为背景创作的5万余字的长篇报告文学先后在《中国报告文学》《大地文学》《奔流》等刊物刊载;拍摄的六集微电影分别在央视、爱奇艺、优酷、腾讯、百度等视频网站上线播出;根据“邘新社亲”故事创作的电影脚本已经完成,目前正在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电影频道等单位洽谈电影投资拍摄合作事宜。在“邘新社亲”示范影响下,全市42个民族村街与周边140多个村街结成民族团结进步友好联谊村,全年未发生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纠纷。2019年9月,两村村民委员会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9、市委政法委“以‘项目化’运作建设高水平平安焦作”
2015年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委政法委以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为根本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紧盯薄弱环节,每年年初对年度平安建设重点工作进行细化量化,实行项目化管理和运作,一个项目一套班子,落实月排名、季点评、半年通报、年底考核工作机制,适时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会,压茬推进工作落实,平安焦作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市社会治安大局持续平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近三年,我市公众安全感指数分别为91.89%、94.06%、94.29%,进入全省前3位,政法机关执法工作满意度上升到全省第4位,2016年至2018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优秀省辖市”。
10、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市政府办公室、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焦作市企业纾困360平台”
2019年7月,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市政府办公室、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在全省首家设立“企业纾困360”平台,着力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提高行政综合服务效能。“企业纾困360”平台分为信息系统和运行指挥中心两个部分,信息系统实现问题办理的全流程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运行指挥中心是日常工作的管理机构,由12家市直单位采取轮值方式负责事项的受理、转办、协调等工作。企业可通过窗口、热线电话、网络三种途径反映问题,平台受理后研判分类,按责转办,承办单位限时办结。平台累计受理事项1551件,办结1455件,在办96件,已办结事项回访满意率96%。平台的成立提振了投资者的信心,助推了焦作经济高质量发展。
11、市应急管理局“焦作市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创新举措,目的是通过辨识风险、管控风险、排查治理隐患,有效遏制事故发生。我市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工作要求和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全面构建安全生产风险辨识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工作部署,以科技兴安为手段,以科技管安为目标,着力推进“人防”到“技防”的转变,努力构筑安全生产“防火墙”,积极探索安全监管新模式,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
12、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统计局“焦作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考评办法”
市发改委、市统计局认真研究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框架体系,于2019年3月20日在18个省辖市中率先出台针对县(市、区)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办法。考评办法围绕突出导向性、坚持科学性、体现客观性、注重操作性,设置“三区”建设暨重点项目观摩评价、“四城联创”工作评价等一系列体现焦作特色的考核指标,对县(市、区)进行分类指导、差异化考核,力求科学衡量和客观反映各县(市、区)高质量发展的努力程度和工作成效。通过高质量发展考评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方向,压实了工作责任,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在18个省辖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目标考核评价中,我市位居全省第2位。
13、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以医养中心建设破解脱贫兜底难题”
2019年,市卫健委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化“两定制兜底线”健康扶贫模式,牵头大力推动医养中心建设,积极探索医疗康复养老新途径。在全市规划建设的45家医养中心已如期完成,共入住1434人,累计投入建设改造资金2亿余元,运营资金803万元,从根本上解决了失能失智重病重残人员医养问题,实现了医养一个人、幸福一家人、解放一群人、小康路上不落一人的脱贫攻坚最终目标。同时,为推动医养深度融合,市卫健委还建立健全医养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与88家养老机构、180家居家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867家农村幸福院建立医疗签约服务。《半月谈》《人民代表报》《河南日报》等众多主流媒体报道了我市做法,医养体系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
14、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打造‘智慧人才’流动体系 建成全国首批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标准化试点市”
我市被人社部、国家标准委确定为国家级首批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标准化试点市(全国3个,河南唯一)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人社部门探索制定人才流动服务规范标准(共4大体系,251项标准)并抓好应用,使我市公共就业人才流动服务脱胎换骨,实现质的飞跃,打造了规范、高效、便捷的“智慧人才”流动服务体系。
15、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税务局、市房产管理中心“不动产交易登记‘刷脸办’”
2019年12月,我市在全省首家实现个人存量房买卖、离婚析产等16项不动产业务“刷脸办”。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协调10家单位联动支持,通过数据共享打通省税务、省民政、市“统一受理”、市不动产登记、市房产网签备案、市公安身份户籍6个系统的数据壁垒,汇聚5大类33项数据,实现纸质材料“能减尽减”。利用人脸识别设备2秒内完成申请人身份核验,依托市“统一受理”系统将数据推送至各业务单位并联审批,原本排4至7次队经3至4小时办理的事项,现在只排1次队现场进行申请、缴费、交税、电子合同签订等事项,15分钟即可完成业务办理,真正解决了不动产登记耗时长、办理难的问题,切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16、市财政局“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八步工作法”
“政策收集、深挖结合、前期谋划、部门协调、联审联批、对接推动、绩效评估、表彰激励”八步工作法,是市财政局在上级政策资金持续收紧的形势下,强化责任担当,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探索上级政策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研究的突破性争取上级资金工作方法。实施后争取项目资金巨额增长,有效助推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收支矛盾突出的严峻形势下,通过实施争取项目资金八步工作法,有效提升了财政保障能力。在正常的转移支付资金之外,全年共争取上级项目资金76.72亿元。其中,新增项目资金20.5亿元,新增债券资金32.3亿元。2019年12月9日,省财政厅提前下达我市2020年第一批次专项债额度23.92亿元,仅这一批就比2019年全年增加专项债6.33亿元,项目数量和增幅位居全省前列。有力支持了乡村振兴、老旧小区改造、清洁能源、脱贫攻坚、大气污染防治等涉及群众福祉和经济发展的民生工程,使民生幸福工程惠泽百姓,城市颜值不断提升。
17、焦作日报社“创新全媒体融合传播方式”
焦作日报社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升传播能力,推进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新型媒体深度融合,构建了报、网、微、端“四位一体”的全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格局。通过融合创新,推进党报党媒立体交叉覆盖,亮点频呈,特色渐显,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业内专家和读者的好评,走出了一条媒体转型、媒介融合、快速发展的成功之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中国记者》《新闻战线》等媒体集中报道焦作日报创新发展的实践经验,成就了备受报业同行关注的“焦作日报现象”。全国各地有50多家报社先后到焦作日报考察学习媒体融合的做法和经验,提升了焦作在全国的影响力,在报业融合发展中创造了“焦作标签”。
18、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焦作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政府职能转变、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放管服”工作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本次工程建设项目改革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过程覆盖,覆盖房屋建筑、城市基础设施、交通、水利、电网审批全过程。2019年3月28日以来,我市全面实施启动,截止2019年年底,我市全流程由254个工作日压减到最长95个工作日,最短45个工作日,审批事项由70项压减至56项,审批部门由30个主管和公用服务单位分头报批整合为4个阶段2个牵头部门,申请材料由220余份精减为161份,在河南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前三次综合考评中,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综合考评成绩均排名全省前茅。
19、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农业农村局“文化旅游产业扶贫的探索”
市文广旅局、市农业农村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认真落实省、市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以太行山、黄河滩区等贫困地区为重点,以增强贫困人口内生发展动力为根本,以发展乡村旅游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全市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产业,努力把乡村旅游打造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产业,不断强化文化旅游业对脱贫攻坚的助推作用,促进全市贫困村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可持续发展。
20、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市贫困兜底线保障”
全市贫困兜底线保障项目是一套内容创新、政策整合、效应叠加的惠民项目,在全省属首例,于2019年4月初启动实施,2019年12月底结束。一是精准识别认定了2708户5643名贫困兜底线保障对象,2019年12月底,经过半年动态调整,变为2237户4824人。二是投入资金2.8亿元,建成45所医养中心,入住建档立卡贫困人员473人,实现了符合条件、自愿入住建档立卡人员“全覆盖”。三是围绕兜底线户开发公益性岗位258个。四是创新产业分红方式,通过二次分红,促进兜底线户人均增收1000余元。五是将4934名贫困兜底线保障对象纳入低保、特困兜底保障范围,占比达87%。六是60%兜底线保障对象通过土地流转、托管等方式,实现人均增收800元。七是积极探索,按照人均212元标准为兜底线户购买扶贫救助,兜底线户人均收入低于4828元时将按人补足差额,助力高质量脱贫。
21、市生态环境局“《焦作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立法”
《焦作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于2019年7月26日经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共分五章四十二条。《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奠定了坚实法治基础。实现了大气污染治理思路和工作方式的转变,由行政治理到依法治理转变,由突击治理到长效治理转变,由粗放治理到专业治理精准治理转变,由管控治理到差异化服务治理转变。
22、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焦作市‘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服务体系建设”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在线政务服务的若干规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的通知》文件精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紧紧围绕“放管服”和优化营商环境改革要求,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以为企业和群众“办好一件事”为标准,充分利用人脸识别、数据共享、大数据等技术,在全省首家完成不动产电子证照库建设,构建了网页版、微信版、自助终端版不动产登记互联网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多种选择,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互联网+不动产服务体系。通过精简办事流程,压缩办理时限,提升服务质量,变“群众跑路”为“信息跑路”,全面推动我市不动产登记向高质量发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23、市南水北调城区办“创新理念,高品质打造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绿化带”
绿化带项目位于南水北调总干渠两侧,西起丰收路,东至中原路,长10公里,两侧各宽100米,总占地194.4万平方米,总投资52.8亿元。2017年3月至7月完成征迁任务,共征迁4008户1.8万人,铸就了“忠诚担当、顽强拼搏、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南水北调焦作精神。2017年7月15日,时任国调办主任鄂竟平批示:焦作市讲大局、敢担当,不畏艰辛,破解了多年难以解决的遗留问题,难能可贵。项目采取PPP模式实施建设,设计定位为“以绿为基,以水为魂,以文为脉,以南水北调精神为主题的带状开放式生态公园”,重点建设“一馆”“一园”“一廊”“一楼”。“一馆”即南水北调纪念馆,“一园”即南水北调主题文化园,“一廊”即水袖艺术长廊,“一楼”即南水北调第一楼。
24、市园林绿化中心“实施‘6111’园林绿化系统工程打造焦作园林绿化模式新亮点”
市园林绿化中心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为抓手,通过实施“6111”园林绿化系统工程,城区公园绿地体系基本形成、城市绿道网络逐步健全、城市宜居功能日趋完善,促进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升级和结构优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致力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全国生态园林城市。2019年完成总投资7200万元龙源湖海绵公园改造、12条道路景观提升等百城提质工程、建设8949米的健康步道,创建省级园林单位15家、园林小区3家、达标道路6条、达标公园2处。指导孟州市、博爱县、温县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县城)。城市绿地品质、城市绿色生态效益得到有效提升。
25、市总工会“劳模助力脱贫攻坚行动”
市总工会把助力脱贫攻坚作为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使命,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举措,广泛组织动员各行各业劳模先进人物开展劳模助力脱贫攻坚“6+1”行动(技术扶贫、产业扶贫、项目扶贫、就业扶贫、结对扶贫、智力扶贫),以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目标,着力打造一批劳模助力脱贫攻坚示范点,擦亮劳模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品牌,为推动我市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作出工会组织的积极贡献。截至目前,全市共有719名劳模先进个人、64家五一劳动奖先进单位,参与开展“6+1”专项行动项目182个,建成51个劳模助力脱贫攻坚示范基地,全市各级工会系统及五一劳动奖先进单位累计投入扶贫资金4224万元,惠及3524户贫困户,11229名贫困人口。
26、市技师学院“深化‘双元’育人 助推企业发展”
焦作市技师学院作为市技术技能人才“双元”育人试点单位,认真贯彻市委书记王小平关于“职业院校要突出抓好‘双元’培育改革,努力为焦作的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的讲话要求,深入推进“双元”育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与中原内配、风神轮胎等企业签订了“双元”育人合作协议,与龙佰集团合作组建“焦作技师学院龙佰分院”,成立了龙佰自动化仪表装配与维修班等23个订单班;安排1145名学生到30家企业顶岗实习,安置毕业生就业1206人,就业推荐率100%;师生参加技能大赛成果丰硕,有717人荣获国家、省级和市级技能大赛奖;争取市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项目资金2730万元,为我市高质量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27、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打造绿色制造体系 创建资源综合利用基地 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循环高质量发展”
2019年,市工信局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工业绿色化改造和资源综合利用,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优化服务、环保倒逼等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全市工业清洁生产水平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绿色低碳循环高质量发展的工业体系正在加速形成。全市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约17%,是近五年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同比下降约6%。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成果全省第一,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7家、绿色园区1个、绿色产品2种、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在全省率先实现“四绿”建设全覆盖;获批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实现近十年工业领域综合基地创建的重大突破;中原内配、蒙牛乳业等一批重点企业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28、市水利局“完善河湖治理体系 全面推行河长制”
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创新。根据中央、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部署,我市以工作机制创新为引领,通过创新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率先建立河长对口协助制度、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工作机制,探索建立民间河长制度等,健全完善了河长制工作体制机制,有效推进了河长制工作的全面落实,解决了一大批河湖存在的问题,河湖环境明显改善,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景象逐步成为现实,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29、市民政局“焦作蕾娜范老年公寓,引领养老服务规范化、标准化”
德国蕾娜范养老集团是国际知名专业连锁养老机构,秉承“顾客为本,持续创新”执业理念,坚持“个性化护理、私人定制”的护理原则,为顾客提供精确到位的护理服务。引入国际知名养老品牌与公办养老机构合作是推动我市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创新举措,市老年公寓与德国蕾娜范养老集团合作有利于学习引入德国百年专业护理经验,创新服务,为我市老年人提供优质和个性化的照护服务,面向失能、失智、高龄老人提供医疗护理、康复护理、生活护理和精神陪伴一体化的持续服务,将全面提升我市养老服务水平。
30、市委编办“深化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 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2019年5月份以来,我市围绕“减县补乡、放权赋权、综合执法、便民服务”等重点任务,全力推进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改革,优化了乡镇街道机构设置,理顺了乡镇街道运行机制,增强了基层内生动力和执行力;通过改革,推动编制资源向乡镇街道倾斜,真正破解了基层编制力量不足难题;通过改革,扩大了基层管理权限,破解了基层权责脱节、权责不匹配、权小责大等顽疾;通过改革,整合了基层执法力量,组建了统一的基层综合执法平台,初步实现了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通过改革,进一步建立完善乡村便民服务平台,破解了企业群众“多跑路、办事难”顽疾。
31、市交通运输局“焦作市重点营运车辆安装智能视频监控项目”
安全是红线、是底线,是最重要的民生。市交通运输局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在全省首家免费为企业安装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设备,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客车、危险品车辆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设备安装,在全国首创了“政府引导、行业指导、企业主导、科技控导、考核督导”的工作模式。安装应用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设备,综合人防和技防的方式,对疲劳驾驶、接打电话等不安全驾驶行为监测,对碰撞、车道偏离等自动报警,实现了对运输安全“流动隐患”的“动态监管”。全市770台农村客车、450台长途旅游客车、656台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全部安装应用智能视频安全监控系统,为每年5000余万人次的安全出行和650万吨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保驾护航。
32、市公安局“以‘工匠精神’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市公安局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聚力推动5批30余项户政便民惠民举措的落实,将笃行、创新和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体现在每一项惠民举措上,渗透到每一次攻坚行动中,蕴含在每一件优质服务里,确保户籍制度改革一张蓝图、多点开花、蹄疾步稳、有序推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2019年9月,市公安局《用“工匠精神”打造高效精细为民户政》入选全省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先进经验,被《河南日报》《河南法制报》等多家主流媒体集中刊发,全省交流。
33、市人民检察院“构建监察机关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机制”
2019年以来,市检察机关逐步形成了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两级院党组织纵向上下联动、横向齐抓共管、党建工作与各项检察工作深度融合的大党建工作格局。检察机关坚持“五三四”工作法(“五”就是坚持五个原则,即以政治建设统领、以人民为中心、服务大局、务实创新、全员参与;“三”就是发挥三个作用,即两级院党组的规划作用、基层党组织的谋划作用、党员干警的先锋模范作用;“四”就是构建四个机制,即检察机关党建和业务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机制),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进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多项工作在全省检察机关重点工作讲评推进会上做典型发言。经验材料《增强紧迫感、找准关键点、提升组织力推动焦作市检察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融合发展》被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顾雪飞批示肯定。
34、市中级人民法院“‘两分三化一惩戒’执行工作长效机制”
市中级法院对全市法院在“基本解决执行难”战役中形成的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提炼总结,探索建立执行权配置科学、执行节点全面监管、执行队伍高效运转的“两分三化一惩戒”执行工作长效机制,并在全市法院推广。一是实行繁简分流和分段执行的“两分”执行办案基本模式;二是实行执行智慧化、节点账册化和监管即时化的“三化”执行管理有效措施;三是将纳入失信名单、限高、罚款、拘留等惩戒措施贯穿执行工作全过程。该工作机制运行一年多以来,有效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促进全市法院执行工作保持高水平运行,被推荐为全国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做法。
35、市教育局“创新资助管理模式 助力教育脱贫攻坚”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教育局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推动资助工作由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实现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贡献。共免除学费住宿费6.11万人次、金额5091.42万元;共资助11.24万人次、金额7237.82万元;发放生源地贷款金额1.48亿元,惠及贫困大学生2.2万人。市委工作信息专期刊发《市教育局创新学生资助模式助力教育脱贫攻坚》,《中国教育报》等国家级及省市媒体网站介绍和宣传了资助管理工作经验。中职国奖案例和“大国小匠”案例在全国进行推介,我市资助育人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成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单位。
36、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探索与实践”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率先打赢“四城联创”第一仗,再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一是探索新模式。成立全省首家退役军人企业家商会,在全省率先开展服务青年退役军人示范活动,在全省率先将重点优抚对象纳入商业保险救助范围。二是推出新典型。申亮亮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和“最美奋斗者”称号,李世江被评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2019年最美退役军人”。三是展示新作为。以“焦作舰”命名的一艘052D新型驱逐舰成功下水。树立“后方无忧、前方无畏”工作新理念,我市解决“三后”问题的做法先后被《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等专题报道。四是聚焦新目标。聚焦改革强军目标,坚持平时服务练兵,战时保障打赢。积极助推“信息化军营”升级,建成了集国防动员网、公安指挥网、数字城管网和移动通信网“四网合一”的军地联合智慧指挥中心,实现随时调度、实时指挥。
37、共青团焦作市委“思源行动”
“思源行动”品牌工作通过乡情亲情组织化、现代化、品牌化,立足“思想引领、引才聚焦、乡村振兴、固本强基”四大项目化工作版块,集中发力动员全团,凝聚焦作青年力量。举办各类宣讲交流活动30余场,覆盖青少年10余万人;大力挖掘、培育、选树各类青年典型;建立了以重点高校和在外优秀青年为纽带的引才工作平台;动员青年返乡创业,服务三农,助力脱贫攻坚;初步形成“思源团建”模式,全省首创基层团干部“思源工作法”。多次获市委、团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表扬,学习强国、人民网、光明网、《河南日报》《河南新闻联播》等媒体先后进行报道。
38、市妇女联合会“用好金融政策平台 助推‘巧媳妇’工程 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巾帼力量”
市妇联搭建金融支持妇女创业创新服务平台,先后与多家金融机构对接,促使金融机构在信贷规模、利率定价、贷款期限、业务创新等方面对比竞争,推出更多让广大创业女性受惠受益的金融产品,破解困扰“巧媳妇”基地发展和妇女创业的资金难题与瓶颈。截止目前,多家金融机构已累计为我市“巧媳妇”基地和创业女性发放贷款282笔10945万元,累计授信283笔8307万元,为我市“巧媳妇”扩容增面提档升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019年,全省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人民日报民生网以《凝聚巾帼力量书写壮丽篇章》为题宣传报道了我市推动“巧媳妇”工程的经验和做法。
39、市广播电视台“焦作广电融合媒体业务平台”
焦作广播电视台联合河南省广播电视台大象融媒体集团、北京英夫美迪公司和三大电信运营商,累计投资近400万元,按照“一个中心”“多个平台”和移动优先战略推进,建设了融合媒体业务平台,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一是同大象融媒体集团合作,按照“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分发”的融合发展思路,投资320万元,建立了“融媒体新闻中心”,实现了媒体融合“中央厨房”功能。二是同英夫美迪公司合作,作为全国首批广播可视化建设项目,实现了广播直播间主持人、嘉宾、现场和听众之间的实时视频参与和互动,展示广播魅力。三是同三大电信运行商合作,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启了广电融合传播,推进IPTV业务,增加收看电视渠道,实现了四个电视频道在互联网电视平台直播和回看。四是构建了融合媒体的集合平台手机客户端(APP)。通过建设焦作广电融合媒体业务平台,进一步增强焦作广电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引导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40、市财政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专项资金收入专项资金支出’保证黑臭水体建设”
根据我市目前十大建设项目总体投资建设情况和财力、债务现状,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强化责任担当,创新工作方法,通过建立“专项资金收入专项资金支出”筹资模式(即按照项目投资金额配置相关区域内土地资源,项目投资征迁和配套土地收储征迁同步进行,规定时间内工程建设、土地收储和土地出让全部结束,投资回收完成),保证了黑臭水体建设资金顺利筹集,为项目实施提供坚实保障。2019年通过政府购买土地征迁服务,签订项目土地征迁服务合同11亿元,已到位项目征迁资金3.6亿元,平衡投资土地已取得土地出让合同收入5亿元。白马门河、普济河、瓮涧河正在进行河道开挖,李河(影视路—南水北调截洪沟)已完成环评、防评及施工图审查合同签订。“专项资金收入专项资金支出”筹资模式有力支持了黑臭水体项目的顺利实施,使水污染防治的民生幸福工程惠泽百姓,城市颜值不断提升,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提升。
二、县市区工作改革创新奖入围项目(20个)
1、解放区“打造焦作地理信息产业园 助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焦作地理信息产业园是河南省第一家省级地理信息示范产业园,填补了河南省无专业性地理信息产业园区的空白。园区建设有效盘活了社会闲置资源,建立了科创企业孵化、新型技术研发、产业链条延伸、高端专业人才培育输送的多功能产业平台,也为“政企学研”联手合作提供了可借鉴、可参考的范例和样板。园区运营以来,河南中纬测绘、盛世光明等40余家实力雄厚、拥有高端技术和装备条件的产业龙头企业相继入驻。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授予焦作地理信息产业园“全国地理信息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园区”称号。2019年园区实现产值3亿余元,税收2500余万元,带动就业1000余人。
2、解放区“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解放探索’”
在党中央提出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后,解放区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仅耗时100天,就将闲置十余年的原女子职高校区建设成为全国首家以融媒体命名的、全省专业配套最全的焦作市文化科技产业园。解放区突破城区党委政府宣传阵地少、媒体工具缺的瓶颈,建立了符合城区实际的“集团军式”媒体宣传矩阵,并积极实施“业务+产业”模式,实现了“做出一个产业园、打造一个集聚地、形成一个产业链”,吸引北京、上海、深圳等地42家企业入驻,解决就业3000余人,预计2020年税收可达3000-5000万元,先后被《人民日报》、今日头条、学习强国平台、凤凰网、《河南日报》等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和知名门户网站大篇幅报道,被誉为三四线城市城区党委政府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解放范本”。
3、山阳区“老旧小区‘五改’ 开启‘民生新模式’”
山阳区坚持“真管用、解难题、起实效”的工作思路,采取了高位协调、简化手续、打包实施等措施,克服改造数量大,改造内容多,资金需求量较大等困难,始终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着重在“改”字做文章,通过统筹改、分步改、保障改、重点改、长效改开启“民生新模式”,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开花,群众家园感和主人翁意识高涨。在2018年投入5600万元的基础上,2019年又投入5000余万元,其中上级改造资金已到位3863万元,对全区251个老旧小区分批次进行改造,目前已完成改造小区11个,正在实施改造小区31个,解决老旧楼院灯不明、路不平、气不通等民生问题3万多个,打造出水厂小区、凤凰小区、云台小区等一大批精品示范楼院,其中丰收小区作为全市唯一城区观摩点,接受全省百城提质现场观摩,先后被16家各级媒体采访,接待外地市县参观学习46批次。
4、山阳区“唱好‘山字经’ 打好‘绿色牌’ 北山修复新模式 产业富民新路径”
山阳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指导理念,唱好“山字经”、打好“绿色牌”,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宕口生态修复为重点,把北山生态修复成果和沿山自然资源转变为产业优势,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着力培育“旅游+康养+体育+文化+农业”等新兴产业,项目的实施产生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巡返康养基地、卢亮沟户外出发营、弓箭文化旅游区、黎明脚步公园等串珠成线、组团发展,实现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项目得到了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财政部的高度关注,为矿山项目的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打造了新样板,输出了焦作方案和焦作经验,贡献了焦作智慧,探索出了一条南太行生态修复治理可复制可推广的全新路径。
5、山阳区“实施‘创新大孵化’战略 为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为全力推动自主创新先行区建设,山阳区强力实施“创新大孵化”战略,从“精英孵化”拓展到“全民孵化”,从“孵化企业”发展到“孵化产业”,率先在全市成立首个“楼宇经济发展联盟”。通过引入金融、类金融服务业、网络传媒、信息产业投资等集聚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的“三新”特色经济实体,为现代楼宇经济创新发展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目前全区专业商务楼宇18栋,其中年税收1000万元以上的楼宇已达7栋,税收2000万元以上的3栋。双创孵化器7个,先后培育出怀庆府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火马双创孵化基地、金源企业公共资源配置中心3家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特色商业区成功晋级“省三星级服务业两区”,综合排名由全省第80位跃居至第16位。
6、中站区“百年老矿展新姿 打造文旅新高地”
西大井1919文旅园区总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约500亩,重点打造以“焦作煤矿工人大罢工纪念馆”为核心的AAAAA级工业旅游景区及依托景区配套的综合文旅园区。项目已初步完成概念规划,将作为培训机构的魁星楼、焦煤双创基地均建设完成,瑞丰路沿线商业街区整体改造提升工程已初具规模。目前该项目国家AAA级景区已创建成功;在全市全域旅游项目建设观摩评价会及全市A级旅游景区质量提升暨创建工作推进会上,取得焦作市第二名、五城区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成功入选“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之沿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储备库”“焦作市第一批红色资源旅游访问点名录”和“焦作市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
7、马村区“市场化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马村区按照“打造环线、科学布局、示范引领、全面覆盖、分步实施”的总体思路,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建设”为运营模式,由马村区国有独资公司——焦作市金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与郑州路桥有限公司联合成立SPV公司,负责“四好农村路”项目的融资、建设、补偿等,以共同成立的SPV公司对外投资形成的收入、区国有独资公司参与土地开发分成的盈利资金以及各级财政对“四好农村路”的投入为资金来源渠道,全面完成“四好农村路”128.9公里创建任务。
8、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与中原工业设计城融合发展新模式”
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是焦作市、焦作高新区重点打造的新业态、新经济、新模式发展高地,是承接全市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的重要承接平台。工业设计,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和方向,是生产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2019年1月28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协调和指导下,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成功引进了广东工业设计城运营团队——广东同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建设中原工业设计城,立足创新设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理工大科技园与中原工业设计城的融合发展。中原工业设计城项目的建设落地和正式运营,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了全新的资源导入平台,提供了新引擎。
9、沁阳市“深入推进‘互联网+’社会扶贫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为突破农村贫困地区市场信息滞后、交通运输不畅等瓶颈制约,沁阳市聚焦网络平台,注重工作创新,积极搭建贫困户需求和社会资源对接平台,努力破解难题,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互联网+”社会扶贫新路子。目前,爱心人士注册达10.25万人,贫困户注册率达100%,发布需求10626次,对接成功率95.81%,线上捐赠资金22.28万元,均居全省前列。2019年7月,该市“互联网+”456模式被国务院扶贫办在全国“互联网+社会扶贫”工作现场会上向全国推广;10月份,在全国“互联网+”社会扶贫工作会议上,作为唯一一个非贫困县作了典型发言。人民网、中国社会扶贫网、中国青年网、《河南日报》、大河网、《河南工作》等媒体多次对沁阳社会扶贫工作进行报道,“互联网+”社会扶贫已成为沁阳一张“靓丽”的名片。
10、沁阳市“加快创新驱动 全力建设‘五院两中心’”
沁阳市坚持把产业创新作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强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2019年3月,为改造提升主导产业和传统产业,抢抓中部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该市积极谋划实施了“五院两中心”项目(玻璃钢研究院、门窗研究院、造纸机械研究院、电池研究院和大数据研究院;玻璃钢交易中心、造纸机械交易中心),倾力打造一批创新平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目前,项目全部挂牌运营并初见成效。
11、孟州市“把‘四好农村路’建成幸福路”
近年来,孟州市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村公路的重要指示,坚持“大规划引领、高标准建设、快速度推进、新机制管养、一体化运营”工作思路,突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民参与,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四好农村路”已成为孟州市群众最满意的民生工程,农民群众从“四好农村路”建设中得到了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2019年以来,孟州市以“保持全省示范县、争创全国示范县”为目标,累计投入资金2.58亿元,改造提升道路388公里,廊道绿化1.6万亩,路域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提升,同时带动了产业、扶贫、旅游等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助推了乡村振兴进程。交通运输部、省、焦作市相关领导多次莅临调研,省委内部刊物专题刊发孟州经验。2019年11月7日,在四川蒲江县召开的全国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上,孟州市作为河南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表彰单位的代表,参加会议并被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授予“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称号。
12、孟州市“大力开展‘三城同创’ 明显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孟州市抢抓全省百城建设提质机遇,明确“创卫工作是基础,文明城市建设是核心,生态园林建设是支撑”的工作思路,大力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三城同创”,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建设宜居环境,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孟州市国家级卫生城市创建已进入国家技术评估阶段;国家园林城市创建顺利通过建设部专家评审组的现场验收,进入住建部国家园林城市公示名单;省级文明城市创建顺利通过省国调队的实地测评验收。
13、温县“激发乡村活力 助力乡村振兴 走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新路径”
作为全市唯一的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温县坚持党建引领,大胆先试先行,在全市率先建立农村集体产权交易中心,盘活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在全省率先完成清产核资工作,比试点任务要求提前了9个月;率先创建了全省领先、唯一覆盖到村民小组的农村集体“三资”大数据网络监督平台,方便了群众监督;率先为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开出了全省第一张增值税发票,打通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最后一公里”。全县262个村全部颁发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有力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温县已圆满完成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走在了全国第三批试点单位的前列。
14、温县“打通宣传、教育、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温县样板’”
温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温县落地生根的重要载体。2019年7月5日正式挂牌运行,被列入全国试点。温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引领,全面推进所、站建设,县、乡、村三级实现全覆盖。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群众点单、干部服务,是文明实践活动落地生根的高效载体,是党员干部沟通群众的连心桥,是集功能性、服务性为一体接地气解民忧的市民会客厅。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采用“群众点单、干部服务”的模式,开展了“党员志愿者服务在您身边”系列活动60余场。累计接待兄弟县市、各级单位等观摩考察200余次,观摩人次达到10000余人。
15、博爱县“‘僵尸企业’和闲置土地盘活”
博爱县成立产业集聚区停产“僵尸企业”和闲置土地盘活工作领导小组,法院、自然资源局、税务局、司法局等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和乡镇(街道)行政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明确分工,建立制度,出台方案,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打好“组合拳”。全面摸底排查,建立台账,精准施策。采取自身盘活、兼并重组、资产转让、司法拍卖、二次招商等方式,推动“僵尸企业”和闲置土地盘活,有效提升资产效能。截止目前,累计盘活土地1600余亩。2019年第一、第三季度全市重点项目观摩中,盘活成效得到市委书记王小平充分肯定;《焦作日报》、《河南日报》先后介绍博爱县“僵尸企业”和闲置土地盘活的做法。
16、博爱县“‘补种复绿+精准扶贫’资源保护新模式”
2019年以来,博爱县创新建立公益诉讼林补种复绿制度,推进破坏森林资源类违法案件中违法行为人履行补种树木的行政处罚,并将收益用于扶贫项目,助力脱贫攻坚工作。该县由检察院牵头,联合法院、自然资源局等部门建立生态恢复性司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规划选定“公益诉讼林”作为补种区域,由具体违法行为人补种,并让其签署承诺书和补种协议,限期完成补种树木。同时,在补种所在地镇政府设立生态修复资金专户,将公益诉讼林区树木抚育成活后得到的收益专款用于扶贫项目,帮助贫困户致富增收。截至目前,有5名违法行为人补种树木200余棵。其中两起公益诉讼案均入选“2019年焦作市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17、武陟县“以百城提质打造‘精致城市、品质武陟’”
武陟县坚持把城市提质作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抓手,抢抓郑州大都市区和郑焦深度融合发展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围绕建设“郑焦深度融合首位节点城市”的目标,坚持规划引领、项目支撑、统筹推进,着力打造“精致城市、品质武陟”,3年共谋划百城建设提质项目162个,总投资360亿元。截止目前已实施项目95个,完成投资119亿元,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连续2年被评为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工作先进县。2019年规划了总投资3亿元的“三馆两中心”项目,全市首家建成投用两个城市书房;2019年10月份,武陟县成为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暨文明城市创建第八次推进会现场观摩点,是焦作唯一的县市区代表。
18、武陟县“创建国家级示范县引领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
武陟县把发展农村电商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纵深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推动了电商与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民俗文化等地方产业有机融合,打造了农村电商+乡村振兴武陟路径和典型模式。武陟县被省政府推荐为全国推进农村产品流通现代化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和产销对接工作典型县;被商务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获河南省电商扶贫先进县、河南省首届淘宝村播试点县、河南省首届农产品电商十强县(全市唯一获此殊荣);在第四届全国县域电商峰会上,以“农村电商助力乡村振兴”为题做了典型发言;在北京京东集团总部举办城市形象定位与公共品牌发布会(县域首家)。
19、修武县“创新建设云台冰菊田园综合体”
修武县云台冰菊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项目是焦作市唯一一家在2019年经河南省财政厅批准立项的在建项目。该县以美学经济理念为引领,县委书记亲自参加省厅组织的项目竞争立项答辩,县、镇、村、企业各级负责人统筹谋划,确保项目竞争立项成功。项目投入1428万元,整合其他财政、社会资金、乡镇自筹5931万元。通过建设项目区内的固定资产、基础设施、设备购置等内容,最终形成以云台冰菊为主题,以冰菊、林果、怀药等农业产业种植为基础,以花卉果木观光休闲为核心,以农耕文化体验、中医药养生养老、名优特产加工为配套,共同构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20、修武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修武县自被列入“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以来,按照国家和省旅游部门关于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创造性提出“以全域美学引领全域旅游”新理念,在全国率先走出了一条以美学经济领航景城融合的全域旅游探索之路。旅游业发展首位度进一步提升,全域旅游已成为修武改革创新的核心抓手。2019年9月,修武县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成为全国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