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区,是深圳市中心城区之一,从建区到现在, 40年发展,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区和示范区,创造了闻名全国的"深圳速度"。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罗湖更是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敢勇当先,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姿态,对标最高最优最先进。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罗湖区积极探索、改革创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取得生态环境质量的长足进步,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其中,罗湖区率先在深圳全市启动的"智慧水务",更是把构建"天蓝、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罗湖工作不折不扣的落到实处。
6月22日,深圳卫视第一现场新闻栏目以《污染防治 深圳行动:"智慧水务"系统上线 打偷排防洪涝有"利器"》为题,对罗湖智慧水务进行了特别报道。
智慧水务系统上线,打偷排防洪涝有"利器"
罗湖智慧水务系统是软通智慧结合罗湖区水务管理的实际工作需要,联合罗湖区政务数据管理局和罗湖区水务局在《深圳市罗湖区"智慧城区""十三五"规划》、《深圳市罗湖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6-2030》的基础上,以智慧分析应用为牵引,以智慧决策支持为核心,以智慧感知为基础,以智慧服务为目标,打造的智慧水务信息平台应用系统。
系统按照"基础先行、急用先建、示范带动、分步实施" 的原则,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传输及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进行水务智能感知体系、应用支撑、水务业务数据库、水务综合监管平台的建设,建立了"陆河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智能化监测管理体系,初步建成水生态水环境监测体系,同时集成多源数据,以达到水务数据的透彻感知、全面互联。
从2019年到今年,罗湖陆续启用"智慧水务",它不仅可以对全罗湖的河流、排水口、水文、水利工程、地下管网、交界断面等全面监测和预警,实现对极端天气的智慧决策分析,还是能有效杜绝偷排漏排等行为的一款"神器"。
增强防汛应急能力、提升排水防涝能力、提高水污染分析能力、实现数据整合与协同管理是罗湖智慧水务建设要达到的四大目标。实际上,科技赋能智慧水务改变的还有既往的工作管理模式。在罗湖区水务局的会议室,雨水井的实时数据资料立刻就呈现在了大屏幕上,方便工作人员对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罗湖智慧水务通过建设水务综合监管平台,实现了与上下级行政主管部门、市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以及供排水企业的网络互联,同时在水务工程方面提高了巡查人员调配、监管效率。使工作模式由原来被动式、应急式向主动式、预警式城市管理模式转变;由原来人力投入、人工作业为主的"人防"模式转变为通过系统功能提供敏捷、高效、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手段的'技防'模式,使防控达到精细化管理。
水质数据实时回传 更安全高效
除了排水口有监测污水外溢的设备,在河道的各个位置也都设有监测水质的设备,可以将河水的氨氮、总磷、PH值、溶解氧等多项数据回馈到后台系统,节省了以往采样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而且更加安全高效。
全区覆盖"智慧水务"监测系统
罗湖区是深圳最早的建成区,水务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比较低,地下管网错综复杂,并有多处易涝点。"智慧水务"系统的上线,已经对170个河道排水口、100个雨水管网、21个易涝点、11个河道断面等实时监测预警。哪里出现排污,都能立刻知道,让偷排漏排无处可藏。同时哪里水位上涨过快,也能及时反映,将洪涝灾害"扼杀在萌芽状态"。
"智慧水务"系统助力治水工作
"智慧水务"系统上线一年多以来,有效遏制了偷排漏排、雨污混流现象。同时对于易涝点及时监测,发现问题提前处理。今年,罗湖区内的多条河流水质较去年大幅提升,深圳河的水质更是达到了1982年有监测数据以来历史最好水平。
超前布局:全力打造"智慧标杆"
保护好城市绿色资源,打造碧水蓝天的生态空间和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是罗湖一直以来不懈的追求。智慧罗湖项目既是整体提升罗湖区水务业务监督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智慧水务建设要求的具体体现,同时更是智慧罗湖、智慧深圳建设的坚实基础。
随着罗湖智慧水务系统功能的不断完善,未来可大幅度提升区域的水环境、水务工程管理、水利工程安全的监测能力,实现对城市水务的全面感知(智能化)、态势监测(可视化)、事件预警(可控化),为打赢水污染及环境治理攻坚战,维护河湖水地下管网的生态健康,以及深圳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贡献罗湖力量。
2020年,是罗湖全面实现水环境质量巩固提升的关键之年,罗湖区将进一步对标"十个全覆盖"(雨污分流管网、正本清源改造、污水处理效能品质提升、暗涵整治、排水专业化管理、"散乱污"企业监管、点源面源污染防治、水生态环境修复、智慧流域管控体系、小微水体湖长制全覆盖),软通智慧也将持续落实智慧水务项目的创新与应用,助力罗湖实现从"治水"向"优水"迈进,走出一条具有罗湖特色的河流污染整治新路。
原标题:罗湖智慧水务系统上线,打偷排防洪涝有"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