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广东省河长办联合印发《广东省入河(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2020年年底前,完成广东万里碧道总体规划近期建设任务范围内和国考断面达标攻坚重点流域范围内的入河排污口“查、测、溯”,建立排查范围的入河排污口情况清单。作为

首页 > 水处理 > 市政污水 > 报道 > 正文

广东中山对排污口精准分类施策系统治理

2021-01-14 17:19 来源: 中国环境报 作者: 江镕

2020年7月,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广东省河长办联合印发《广东省入河(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2020年年底前,完成广东万里碧道总体规划近期建设任务范围内和国考断面达标攻坚重点流域范围内的入河排污口“查、测、溯”,建立排查范围的入河排污口情况清单。

作为入选广东省入河(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工作3个试点城市之一,中山市抓住契机,结合现有黑臭(未达标)水体整治工程,率先在全省探索出一套可落实、可复制的经验,形成行之有效的中山模式,指导各镇街“排查、整治、规范化管理同步走”,达到排污口数量大幅度削减成效。

到2021年,中山市预计完成全市22条河涌入河排污口排查和近3万个入河排污口的整治工作,并探索出一套入河排污口核查整治和规范化管理体系,力争在广东全省推广。

因地制宜,将近3万个排污口分为3种基本类型

在广东高质量规划建设万里碧道的部署中,“改善水环境,实现河湖碧水清流”是其中一项主要任务,明确要求“推动入河排污口整治,保障水环境安全”。

据相关人士介绍,《方案 》对标长江、渤海先行经验和标准,聚焦万里碧道建设及国考断面达标攻坚,通过落实“查、测、溯、治”4项重点任务,全面摸清广东省入河(海)排污口底数,形成权责清晰、监控到位、管理规范的入河排污口监管体系。

此次专项行动排查对象包括所有通过管道、沟、渠、涵闸、隧洞等直接向流域排放废污水的排污口,以及所有通过河流、滩涂、湿地等间接排放废污水的排污口,将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测和人员现场踏勘等手段,完成全覆盖、全口径的入河(海)排污口的排查、核实工作。

针对《方案》提出的“要对标长江、渤海先行经验和标准”,中山市生态环境局水与海洋生态环境科副科长赵永斌说,和广东的水系相比,北方大多是大江大河,水系相对简单,也就更好掌握情况、实施整治。

“在广东,有很多细小的支流,入河排污口大多是分布于这些支流上,所以整治起来相对困难。比如经过排查,我们发现的入河排污口多达近3万个,数量居全省第一。而且这些排污口大多是在不同时期产生的,属于历史遗留问题,需要花很大力气去摸查才能把情况掌握得更清楚。”赵永斌说,目前对于排污口的分类比较复杂,为了完成整治工作,他们不搞“一刀切”,而是因地制宜,精准出击,把排污口分成3种基本类型,即市政排污口、污水排污口、混流排污口。

经过如此分类,近3万个排污口的特征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在实际工作中摸索适宜每个排污口的治理方法

“我们总结出两种模式,一是对城区总口进行截污,也就是‘寻污溯源’。但这不是简单的综合截污,而是顺着雨污混排口,找到上游混接点位置,在混接点做好雨污分离,让雨水管恢复市政雨水排放功能。除满足防洪防涝的要求外,这样也让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更加高效。二是对于很难进行截污的,就再建一套雨水管,实现雨污分流。”

针对农村污水整治情况,赵永斌说:“中山有沿海(河)而居的习惯,生活污水往往会通过管道直接排入河涌,全市入河排污口中,农村污水直排排污口占比达50%以上。经过整治,现在已经有了比较成功的范例,比如二洲村58处直排口全部通过截污纳管消除掉了。这样河涌水环境会得到逐步改善,对其他镇区来说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而在濠头涌上游明渠截污工程现场,记者看到,这里一共涉及两个排口的截污,分别是联通大厦围墙下的市政雨水口和位于银苑小区的市政雨水口。后者主要的污水来源于周边的私人别墅和银苑小区的生活污水。

据施工方负责人介绍,本段设计方案采用末端截污方式,通过在两个合流排口末端设置截流井,将旱季的污水截住,再建一条污水管,将污水导入长江路的市政管网中。

这位负责人说:“这项工程的难度在于联通大厦这一段,由于地下管线密集,加上排污口位于唯一的车行道上,不具备开挖条件,所以就创新性地采用了顶拉管施工。在工期紧张的情况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将近300米的工程。”

针对上述模式,赵永斌说:“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避免搞‘一刀切’,每个排污口都有各自适宜的处理方法。不同方法的工程难度和成本投入差别很大,就看能不能积极、全面地考虑问题,想办法。只要想到合理的办法,再大的困难都能解决。”

将入河排污口整治与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工程相结合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中山市还将入河排污口整治与中山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工程相结合,两项工作同步开展,相互促进。

据整治工程中标方之一的中建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山市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工程(小隐涌流域)EPC+O项目投资总额43.07亿元,主要包括小隐涌、八公里河、张家边涌、濠头涌、永安涌在内的30条河涌。按流域工程范围将其划分为5个片区,分别为小隐涌、八公里河、张家边涌、濠头涌及独流入海片区。河道总长67.8公里,污水截污管总长73.25 公里。

工程按照“全流域治理、全系统治理、全市域监测、全过程监督和全民参与”的理念,建设内容包括截污工程、清淤工程、河面保洁工程、水务信息化系统建设、面源污染治理、河涌生态补水工程、生态修复工程等。

记者了解到,小隐涌流域内河网较多,暗涵密集,此前对工业污水监管不严,再加上受潮汐顶托作用影响,导致水动力不足。此流域位于建成区内,虽然管网覆盖率较高,但管网多存在结构和功能性的缺陷,致使河涌黑臭严重,丧失河道水体功能。因而,如何提高管网截污率、收集率,开展暗涵治理、监管工业排污及活水循环,是项目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对此,中建三局中山项目执行指挥长刘长奇认为,以往流域治理项目大多采用末端截污,污水快流入河中才进行治理。此次为让黑臭水体治理更加省力有效,小隐涌流域综合整治项目采用源头截污,将前期工作重心放在入河排污口溯源、污水管道检查上。一旦发现问题,直接建管纳污水。

刘长奇说:“之前一些污水管道错接到市政雨水管道上,导致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不但给河流造成严重污染,而且污水在流动的过程中,会在雨水管道中残留有机污染物质,当再次下雨时,会形成二次污染。在源头直接截污则可有效避免这种现象,提高了截污效率。”

截至目前,在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及火炬开发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的大力支持下,项目团队总共核查出小隐涌流域各类排口2592处,雨污管道混错接点1678处,查明了30条河涌污染源头,为黑臭水体“控源截污”整治措施提供关键的基础数据。其中,项目示范河涌孖涌混错接点已完成半数点位改造,每日可直接减少直排污水5000吨。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