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最近很热。去年9月,President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过了好几个月,社会和市场才反应过来,于是股市中新能源股票等题材概念股开始疯狂上涨,各路经济学家、科技

首页 > 大气治理 > 碳交易 > 评论 > 正文

10000个人讲“碳中和” 没几个讲透本质的

2021-01-27 09:02 来源: 科技金眼 作者: 悟理哥

“碳中和”最近很热。

去年9月,President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过了好几个月,社会和市场才反应过来,于是股市中新能源股票等题材概念股开始疯狂上涨,各路经济学家、科技专家、智库等也都纷纷发言,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

最近看了很多,听了很多,却感觉很多人或者过于学术化、或者泛泛而谈,信息量很大,有价值的不多,都没有抓住“碳中和”的七寸。

去年,正是深刻理解并把握了资源与技术此消彼长的演进趋势,悟理哥才在全国首先准确提出“新能源龙头股市值将超越中石油和中石化”的价值判断,然后在全市场和全网中引发一拨拨东施效颦。

那么,“碳中和”这个新概念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从直观含义来讲,“碳中和”就是人类活动不断排放出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这些含有碳元素的气体被认为是全球变暖的元凶,为了减缓或者控制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变暖,有人呼吁人类生产生活中排放温室气体含碳量,要与通过绿化、技术等回收的“碳”量互相抵消,实现碳账户、碳收支平衡或者中和。

可见,“碳中和”的出发点,其实跟过去发达国家和这些年我国的污染治理没什么两样。

现在看来,任何国家的工业化过程,基本都是“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或许这是必经的工业化原始积累阶段。只不过,以前和现在人类治理的主要是“三废”、塑料、垃圾等看得见、摸得着的排放物、污染物,而未来“碳中和”所要治理的,是看不见的“碳”污染。前者可以“各人自扫门前雪”,可以将污染转移到其他国家,而后者就只能通过全球合作来解决,因此也叫作全球性挑战。

所以,“碳中和”的本质,其实就是以前说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治理阶段。只不过,以前和现在需要解决的是空间上的环境治污问题,而未来要解决的是,时空尺度上的气候变化问题,其中一个官方建议目标是,将全球二氧化碳的浓度,恢复到18世纪工业革命以前的水平。

现在,包括我国在内,很多国家都提出了“碳中和”的目标,那么,实现这个目标的“命门”在哪里呢?

悟理哥曾经写文介绍过,当时川普和拜登竞选总统PK,辩论气候变化议题时,川普表示要种五万亿棵树,拜登说,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其实这两种方案,都是减少和吸收二氧化碳的重要做法。

绿化造林,就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发展新能源,就是用非碳能源替换化石能源,从而减小碳排放。我们知道,污染包括污染源、污染渠道和污染治理等不同环节。所以,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才是根本。

因此,未来要实现“碳中和”,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我们能少排多少碳,也就是要从高碳社会向低碳甚至零碳社会转变。

由于能源消费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因此,问题又转化为,我们能用多大比例的清洁能源,替代含碳的化石能源,就决定了“碳中和”能否实现。

而使用清洁能源,最关键的是,清洁能源技术的成熟度。只有当清洁能源在使用体验、成本等方面成为可与化石能源相比拟的技术时,才可能实现大规模替代。你看,过了几百年,煤炭还是我国主要的能源主体,就是因为燃值高、成本低,还有比较优势。

所以,清洁能源技术发展程度将是未来“碳中和”能否实现的关键。这正是前一段时间股市爆炒这个版块的重要原因。

但是,清洁能源技术发展程度又却取决于什么呢?

技术发展其实是个系统工程,经济社会落后的国家,不可能在技术上取得大的成功。所以,我国未来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以及“碳中和”目标能否实现,本质取决于未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你发展不到那个程度,就只能是“污染阶段”,而不可能达到“治理阶段”——想想”干了这碗恒河水”的阿三兄弟?

那么,我们是否应对我国2060“碳中和”目标保持乐观呢?

悟理哥还是相对乐观的。毕竟,还有40年时间,按照我国这个发展状况,只要自己不折腾,经济社会发展到那个程度,实现目标问题不大。想想40年前的1980年,你能够想到今天“宅家刷抖音”的生活吗?那时只能想到的,大概只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所谓现代化了。

从技术经济的视角来看,其实还有很重要一点就是,永远不要高估技术短期的影响,也不要低估技术长期的跃升。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