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县立足实际,坚持不懈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不断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和出水水质达标率,该项工作连续三年获得全省考核优秀。根据环保部门最新抽测数据,出水水质达标率100%。
以科技赋智
强化智慧化管理
尾水回用,提高污水利用经济效益
在超额完成44个终端设施提标改造的基础上,海盐县结合美丽乡村、景区村庄建设,总投资403 万元,打造了8个科技创新、景观融合、智慧治水的样板污水处理设施。例如,秦山街道丰山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设施,原来处理好的水直接排至河流,此次改造后污水经过处理,达到水稻对水质的要求后回用于农业灌溉,预计能节约20吨水/天。
远程管理,提高污水运维管理效率
综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建立数字化服务网络系统和平台,对全县所有40个终端实行远程控制管理,目前全部完成改造。改造后可对出水井的水量、浊度、是否需要清掏、终端整体全貌图像等进行远程监控。此外,2个终端设施实行水质在线检测管理,每天对出水水质的PH值、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氮氧、总磷5项指标自动检测4次,并形成每月、每年的水质数据分析报表。
定期检测,提高污水运维管理质量
为确保终端水质达标排放,定期开展水质检测,运维公司每月自检一次,主管部门委托性检测每季度一次,环保部门抽测每半年一次。通过对水样检测数据的分析,及时发现异常信号和异常迹象,会同环保部门、邀请专家等进行原因分析,有针对地采取措施,督促落实整改,保证污水终端的出水水质正常。例如2020年4月,根据第一季度水质检测报告情况,特邀请专家来海盐针对未达标设施开展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根据专家意见,对多个终端开展改造工作,截至目前,终端出水水质稳定达标。
以管理赋能
强化精细化管理
建立多元资金保障机制
将农村生活污水设施的建设及运行费用纳入了财政预算,建立有效合理的费用分担机制。新建项目由县财政补助项目建安工程的60%,其余项目投资由各镇(街道)承担。由县级财政补贴2020年运维资金金额349.5万元至各镇(街道),用于第三方运维公司污水治理设施设备运行维护费用。同时将250万元的2019年省级考核优秀奖补资金补贴各镇(街道),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样板项目建设。
构建“五位一体”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以县为统筹主体、镇(街道)为管理主体、行政村为实施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及第三方专业运行维护机构为技术服务主体的“五位一体”运维管理体系。积极开展巡查工作,2020年开展工作督查4次,工作巡查11次,排查整改问题155个。加强部门之间、上下之间的联动协作,由住建部门牵头分四组对各镇(街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维工作各镇(街道)开展检查,对标对表督促镇(街道)落实整改。
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运维
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涵盖92个行政村(居),涉及40个污水治理设施终端,服务31953户),全部移交第三方运维管理单位进行运维管理。由第三方运维企业负责全县农污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服务、确保机电设备、仪器仪表、水质数据等正常使用。2020年,全县已累计清掏25万余个隔油池、化粪池,终端周边环境植被整修累计400余次。
以人才赋力
强化专业化管理
组建“专家服务团”,为农污设施“体检”
2020年10月,全市率先实施农污设施运维第四方监管模式,借力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组建“环保专家团”,为生活污水处理开“药方”,解决因人员短缺、技术力量薄弱等因素制约导致农村生活污水终端设施出水达标率不稳定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农污设施运维监管能力。截至2020年底,“体检师”们为海盐所有处理终端检测,查找出相关问题十余个,并一一改进。
点对点+集中教学,提高一线运维能力
将全县主要污水设施终端分批次、分点位作为教学现场,邀请高级工程师进行现场讲解,帮助各镇(街道)运维联络管理员、运维公司相关人员直观掌握污水运维设施中的运行管理要点及日常维护的专业知识,强化一线管理人员对污水运维的现场监管能力。现场讲解之外,通过集中教学,提升“三表一单”的更新录入要求和基础信息的操作水平。2020年共举办了2期农村污水治理运维管理培训班。
加强村民保护意识,营造全民参与氛围
对《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条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设施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日常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宣传,发动村民通过村规民约等形式积极参与,营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良好氛围。2020年共累计进村宣传5次,单行本印发200本,宣传手册印发65000册、悬挂宣传幅或宣传画150套。
原标题:海盐县高质量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