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当下是全社会关注的“热词”。
01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
2020年9月,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向国际社会作出郑重承诺: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随后,这一“3060目标”被纳入“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首次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年度重点任务之一。
所谓碳达峰,是指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而碳中和,是指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通过能源革命、节能减排、植树绿化等方式全部抵消掉,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10年实现碳达峰,40年实现碳中和,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对标欧盟在上世纪90年代二氧化碳排放达到45亿吨的峰值、美国在2007年达到59亿吨左右的峰值,预测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将达到106亿吨左右,是欧盟的2.4倍,美国的1.8倍;而按照欧盟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其由碳达峰到碳中和将历经60年,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仅有30年。显然,我国面临比发达国家时间更紧、幅度更大的减排要求。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受碳排基数、用能方式、技术路线、产品性质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不同行业在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同。从碳排放比率来看,火电、钢铁、水泥、有色、石化、化工、煤化工等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80%左右,这些行业也成为低碳减排的重点行业。据悉,到目前为止,石油、化工、煤炭、钢铁、电力、汽车、环保、交通等行业已纷纷宣布碳达峰、碳中和计划和路线图,部分行业碳达峰行动已经开始。
从各地区来看,一些地方碳减排的积极性也很高。据生态环境部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相关人员介绍,截至去年12月,北京、天津、山西、山东、海南、重庆、云南、甘肃、新疆等9省(区、市)提出了明确的碳排放达峰目标。国家已开展了三批共计87个低碳省市试点,共有82个试点省市研究提出达峰目标,其中提出在2020年和2025年前达峰的各有18个和42个。
02碳达峰、碳中和与印刷行业
与VOCs治理不同,不少印刷人觉得印刷企业不是耗能大户,远离风暴中心,碳达峰、碳中和似乎与印刷企业关系不大。
事实是否如此?我们先从一则新闻说起。
今年3月25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一则通知,公布了2020年度北京市重点碳排放单位及一般报告单位名单。在重点碳排放单位名单中,北京中科印刷、北京利丰雅高、北京汇林印务、华联印刷、北京新华、北京盛通、利乐包装、北京联宾塑胶等13家印刷包装企业赫然在列。
印刷人应该记忆犹新,在VOCs治理风暴中北京的执行节奏与行动力度。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方面,北京依然争当“领头羊”。实际上,早在2016年6月在京召开的第二届中美气候领导峰会上,北京就做出了“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在2020年达到峰值”的表态。到2020年,北京的碳强度(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了全国各省级地区最低。
北京作为全国首批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省市,从2013年开始启动了碳市场工作。到2020年度,纳入碳市场管理的重点碳排放单位有859家,凡是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的固定设施和移动设施年二氧化碳直接排放与间接排放量合计5000吨(含)以上的企业、事业、国家机关及其他单位,均为重点碳排放单位。基于此,上述13家印刷包装企业进入名单,需报送年度排放报告、检查报告并完成碳排放履约工作。而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2000吨标准煤(含)以上的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及其他单位,为报告单位,有北京雅昌等6家印刷包装企业进入名单,需按要求提交上年度碳排放报告。
从印刷企业的实际执行情况来看,被列入重点碳排放单位,会领到一定的碳配额。每年企业都要做碳核查工作,根据用电量、用油量、用气量等数据,核查出每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如果与配额相比有缺口,就需要到绿色环境交易所购买配额。据悉,当前市场上的碳交易价格相对较低,暂时还不会对企业的经营成本造成过大负担。
北京2013年启动碳市场工作时,最初碳配额按照2009-2012年4年碳排放的平均值作为基值,要求各单位的碳排放在基值基础上每年递减2%。目前,碳配额基值已经进行了调整,是以2016-2018年3年的碳排放平均值作为基值,要求各单位的碳排放依据此基值每年递减4%。
由北京的率先示范,我们可以看出如下动向趋势:
其一,国家将采取市场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减排工作,市场手段用于搭建交易平台,行政手段用于制定规则规范。从地方性碳配额交易市场试点,到全国性碳配额交易市场建立,再到碳税体系的推出,只是时间问题。由此看来,由试点到普及,经济手段与行政手段的双约束,将会不期而至,印刷企业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其二,碳排放权交易实质上是一种“效率优先”的激励性政策工具,生产效率高的排放主体,可以通过有效的碳市场获得更多排放配额和资源,进而提高整体的排放效率,达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的。换句话说,这意味着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行业又将面临新一轮绿色洗牌。在这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中,如何优先胜出,需要印刷企业未雨绸缪。
其三,从各地碳配额交易市场试点建设来看,如何确定碳配额分配,大多数试点地区采用了“历史基线法”,按照排放主体的历史排放规模来分配排放配额,同时以持续缩紧配额空间的方法,给排放主体加压,促使其不断提高排放效率。北京的试点就是如此,这个渐进过程,可以帮助排放主体有时间和条件适应新的市场竞争需要。据华联印刷反映,试点过程中,企业一直积极采取措施降低碳排放,从初期需购买少量配额,到2020年碳排放没有超出配额。
但是,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的公布和国家碳减排路径的明确,碳约束不断强化的结果是,碳排放权交易对减排效率的要求变得越来越迫切。在最新公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中,规定“生态环境部根据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要求,综合考虑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大气污染物排放协同控制等因素,制定碳排放配额总量确定与分配方案。”有专家分析,这实则意味着,在即将正式启动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排放配额的分配将不再主要依据历史排放规模来确定,大概率将侧重增加对排放主体现有排放效率的考量权重。这意味着,相比试点地区试点企业,未来企业的适应期会比较短,减排的要求会更为紧迫。对此,印刷企业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03印刷企业如何开展绿色低碳行动
对印刷行业而言,开展绿色低碳行动,是尚待实践和摸索的过程。碳减排措施可关注如下方面:
一是节能增效。在生产过程中,节电节气、提升能效,均可有效实现减碳排放。据华联印刷介绍,近些年通过采用中央供墨、中央供水、中央供气等措施,有效减少了单位产值能耗,碳排放量也做到了逐年降低。
二是减少能源使用。除了生产过程,减少能源使用还有很多方面,亦可积少成多。在当纳利虎门工厂,厂房中安装LED灯管高效光源,日节电1.4万千瓦时;使用蓄冰空调,谷值制冰、峰值吸热,可有效调节温度,节省电力;安装空压机余热回收,可为员工宿舍提供生活热水,日节电320千瓦时。
三是使用清洁能源。煤改气、煤改电、使用氢能、工厂安装光伏,或通过电网采购可再生能源,均可有效减排。在印刷行业,已有企业尝试在楼顶安装太阳能电板、做光伏项目,用以补充工厂的电力消耗。在北京、珠三角等地,我们均现场参观过这样的案例。一些地方政府对这样的光伏项目也有政策扶持,印刷企业可多了解,积极尝试。
如上措施,是企业向内的减碳关注点。从产业链供应链角度,如何与上下游企业共同探寻绿色化的生产路径,是更宽视野、也深具意义的探索路径,值得印刷企业思考与实践。
未来正来。如果说“十三五”及以前,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是污染防治,那么进入“十四五”及以后,污染防治与应对气候变化将“双轨制”协同推进。在如此发展大势之下,印刷企业需要把握先机,早做准备,应时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