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碳达峰,60碳中和”是中央目标,务必实现。路径无非就是减少二氧化碳产生量和排放量,抑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速,尽快出现二氧化碳增速拐点;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提高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化碳元素。

首页 > 环卫 > 评论 > 正文

关于垃圾治理减碳的几点认识

2021-06-05 11:52 来源: 无知一熊 作者: 熊孟清

“30碳达峰,60碳中和”是中央目标,务必实现。路径无非就是减少二氧化碳产生量和排放量,抑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速,尽快出现二氧化碳增速拐点;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提高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化碳元素。

具体到垃圾治理减碳路径,无非就是以下路径:

1.减少垃圾产量。口号就是“绿色生产,低碳生活”。除低碳生活外,重要的是绿色生产,应让商品生产者认识自己其实是垃圾产生者,一要控制安全裕度,减少附加于商品之上的产品废弃物;二要调整产品规划设计、优化生产工艺技术、控制原材料采购,重视废弃商品的回收利用;此外,垃圾治理要及时向商品生产者反馈垃圾治理信息,让其有的放矢,改变垃圾产量、种类和物化性质,以便提高垃圾治理效率。

2.加大垃圾的物质利用力度,控制垃圾的能量利用。垃圾碳元素含量高,氢元素和可燃金属等清洁能源含量极低,垃圾能量利用主要是碳燃烧放热,氢和可燃金属燃烧放热极小;可见,垃圾能量利用会产生大量的碳氧化物,说明,垃圾能量利用不是减碳方法。垃圾治理要减碳就必须加大垃圾物质利用力度,尽可能增大物质循环倍率,直接和间接减少碳氧化物产量(但垃圾治理要有经济意识,不是循环倍率越高越好)。

3.优化垃圾能量利用设施的选址和强化垃圾能量利用的节能节水和减排增效。从碳中和衡量,垃圾能量利用设施宜选址在丛林之中;至于此举是否可行,宜全面考量生态、环境、包括碳氧化物的有害物的产生量与排放量等,不应全盘否定。从节能节水和减排增效衡量,垃圾能量利用宜提高每个设备的效率和总的能量利用效率,如用垃圾焚烧供热制冰取代垃圾焚烧发电。

最后想强调,身为垃圾治理当事人,应有“理论、学术、思想”3境界,即应掌握垃圾治理客观规律,应站在学术高度应用垃圾治理客观规律体系,应以实践为导向传播正确的垃圾治理思想。既不附和似是而非,也不美化自己,尤其要听取社会公众意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想到一事,网上有拿垃圾填埋场的填埋气的温室效应证明垃圾焚烧是减碳效果,这是不对的。不论填埋垃圾的碳元素是否全部转化为甲烷和碳氧化物,就从碳氧化物的产生与排放强度与烈度看,填埋场的远弱于焚烧厂的。作此对比,可能把清洁发展机制(CDM)与减碳混淆了;在清洁发展机制里,从填埋场看,把填埋气燃烧发电,自然是减轻了温室效应,所以提倡填埋气燃烧发电;但就减碳而言,把垃圾焚烧与填埋2件不同事比较,太过牵强,更何况,垃圾焚烧就是将固态碳变成气态的碳氧化物,何谈减碳?垃圾焚烧要减碳只能通过节能节水和减排增效来间接减碳。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