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围绕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欧美日主要国家的典型做法、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现状及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深度分析,重点在电力行业、工业行业、交通运输行业、建筑行业展开专题研究,共同探讨各地方政府实现“双碳”目标的行动方案,以期为地方政府决策及业界参考提供智力支撑,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1.碳达峰发展阶段
美国于2000年碳达峰,美国气候政策受制于两党制博弈多次出现反复。
1992年10月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但是该公约没有明确的减排目标。
1993年10月宣布了《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确定了2000年把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到1990年水准的目标。
2001年3月政府宣布单边退出《京都议定书》,确立到2025年美国将遏止温室气体排放继续增长的态势。
2008年确定了以总量减排方式为美国设定了温室气体减排的具体目标和时间表,计划到2020年把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到1990年的水平,随后还提出2030年使所有新建建筑物的碳排放保持不变或零排放。
2017年6月宣布正式退出《巴黎协定》。
2021年美国政府宣布重返巴黎协定,制定一系列行业措施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碳中和进程,试图弥补中央在气候政策方面的缺失。
2.主要政策及做法
美国碳中和主要政策内容
美国在碳中和的进程中始终保持推进。美国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法案的蓝本是1963年的《清洁空气法案》并沿用至今。
从1992年至1999年,美国政府出台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年能源政策法》、《全球气候变迁国家行动方案》、《气候变化行动方案》、《2005年能源政策法案》和《2007年能源独立和安全法案》等,综合评估了美国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制定了温室气体减排的政府行动计划,不断推动节约能源、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促进可再生清洁能源使用及国际能源合作。
在美国计划退出《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期间,《能源政策法》、《低碳经济法》、《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电力计划”和《总统气候行动计划》陆续出台,法律规定了一些系列有关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与激励措施,对提高能源效率进行规划并明确了具体方案。
2021年美国重返《巴黎协定》,提出《清洁能源革命与环境正义计划》、《建设现代化的、可持续的基础设施与公平清洁能源未来计划》和《关于应对国内外气候危机的行政命令》,在经济上新政府计划投入两万亿美元在交通、建筑和清洁能源等领域加大投入力度,在政治上把气候变化纳入美国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战略并加强国际合作,在技术上加速清洁能源技术创新,继续推动美国“3550”碳中和进程。
美国“3550”碳中和进程
美国碳中和的主要做法
1)美国州政府层面建立了比联邦更为完善的政策和碳交易机制
美国州政府层面在碳中和领域有着比联邦层面更为完善的约束。加州早在2006年便通过州层面的《全球变暖解决方案法》,法案明确在2050年时将加州的碳排放规模压降到1990年的20%。2007年,加州政府和亚利桑那、华盛顿等州联合发起西部气候倡议(WCI),协议成员各自执行独立的总量管控和排放交易计划,包括制定逐年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上限,定期进行配额拍卖、储备和交易,以及排放抵消机制。美国州层面的碳交易较为活跃,具有较为成熟的交易机制。这起到了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和鼓励能源创新技术发展的作用,同时促进了能源效率的提高和可持续能源发展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加州碳交易制度下覆盖的碳排放量占总额的85%,主要通过碳交易制度下的额度上限管理实现减排目标。
2)美国绿色基建预计将于2022年落地,顶层设计或通过行政命令落地
美国在州层面已经有个别较为完整的减排制度和碳交易体系,新的联邦政府试图在政策上弥补这一缺失。新政府计划在本年度公布名为《重建美好复苏计划》的基建计划。最终的建设方向和构成将与此前4年2万亿美元的基建方案一致,仍以新能源为主要建设领域,此外可能还含有经济保障房、油井改造或替代计划等措施。
3.对我国的启示
(1)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健全完善法规政策体系
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要求,明确温室气体减排关键领域,加快研究低碳发展整体战略,统筹制定我国碳达峰及碳中和的总体路线图。推动在2030年前将二氧化碳排放管控立法,并严格实施温室气体减排控排目标责任制。
(2)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重
大力开展能源革命,积极进行能源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继续减少煤炭消费,合理发展天然气,安全发展核电,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生产和利用氢能。提高各经济部门的电气化水平,加强能源系统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实现能源体系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3)优化产业结构,降低重点行业能源消耗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高各产业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重点行业能源消耗。拓展清洁用能,淘汰落后用能。工业领域加快实施天然气代煤、电代煤,交通和建筑领域逐步实现低碳转型。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相互促进,加快服务业创新发展和新动能培育。摆脱各产业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普及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追求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
(4)构建完整的低碳技术体系,促进低碳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
分行业梳理低碳技术,重点在电力行业及工业领域,充分利用电气化、氢能、生物质能源等配合CCUS技术逐步实现电力行业以及钢铁、水泥等工业领域的脱碳。在能源供应方面,深入研究推动天然气以及多种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与应用,满足新增能源需求。对于基本成熟的技术,如超临界技术,要推进其商业化成熟应用。推动成熟度尚未达到商业运用程度的技术进一步推广示范,争取尽早趋于成熟而商业化。对于诸如光伏电池、第四代核电站等技术,争取尽快攻关突破、研发成熟,尽早开展大规模示范应用。
(5)鼓励地方政府因地制宜,探索低碳发展路径
地方政府在节能机构建设、节能压力传递机制的建立、资源配置低碳导向的形成、低碳发展中地方政府创新等方面发挥更大主导作用。鼓励地方立足自身实际,以低碳经济发展原则为指导,以低碳先进城市经验为借鉴,以促进经济社会良性发展为目标,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全面纳入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积极探索低碳绿色发展模式,大力推进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建设工作,破除以经济绩效为考核标准的政治激励体制,走当地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