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场的建立让企业开始用最熟悉的“成本思维”重新审视节能减排这件事。

首页 > 大气治理 > 碳交易 > 评论 > 正文

全国碳市场空间将破万亿 普通人也能做“卖碳翁”吗?

2021-07-28 08:54 来源: 吴晓波频道 作者: 吴晓波

碳市场的建立让企业开始用最熟悉的“成本思维”重新审视节能减排这件事。

如果你是一位环保主义者,那么恭喜你,未来,低碳行为可能成为你赚钱的新门路。目前,已经有企业率先开始从碳减排行动中获利。

7月16号上午,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开市。

9点30分,碳市场的首笔碳交易顺利成交,成交量16万吨,交易额790万元。

首批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是2000余家发电企业,它们的碳排放总量超过了40亿吨二氧化碳,这意味着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一启动,就成为了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1.jpg

什么是碳市场?

简单来讲,碳市场就是把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当作一种商品来进行买卖的市场。

我国的碳市场分为强制性的配额交易市场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市场。

在强制性的配额交易市场中,企业交易碳配额。

这个市场具体是怎么运作的?

主要分为两个步骤:

首先,政府确定整体碳排放目标,然后把初始的碳排放额度分配给交易体系中的企业。政府如何确定给某个企业分配多少额度呢?

简单来说,有关部门通过行业的历史排碳强度划定基准线,再结合企业的产能情况,就可以确定某个企业的碳排放额度。

接下来,企业就可以在碳市场上自由交易碳排放额度——成功减排后有额度剩余的企业可以出售多余的碳排放额度来获利,而超额排放的企业则需要在市场上购买配额。

举例来说,如果A企业每年的碳排放配额是1万吨,而它通过技术进步,把碳排放量减少到了8000吨,那么A企业就可以把多余的2000吨配额拿到碳市场上出售。如果另一家B企业的碳排放配额也是1万吨,但由于扩大生产,B企业需要超额排放2000吨二氧化碳,那么它就可以在碳市场上购买A出售的2000吨碳排放配额。

目前中国的碳市场交易主要就以这种配额交易为主。

2.jpg

接着说说CCER市场。

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

这个名词看着实在不怎么友好,但理解起来并不难:如果企业通过开展环保项目(比如林业碳汇、水电、光伏、沼气项目),对减少碳排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它就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CCER,来抵消自己实际生产中的碳排放。

举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例子。

你在蚂蚁森林上种过树吗?通过践行低碳行为,积累“绿色能量”,你在蚂蚁森林里种下一棵棵虚拟的树,而蚂蚁集团会相应地在荒漠化地区种下真正的树。

未来,CCER交易就可能成为蚂蚁集团进入碳市场的主要途径。

蚂蚁森林是一个林业碳汇项目。这个碳汇的“汇”是汇集的意思,所谓的“林业碳汇”,指的是通过开展林业项目,依靠植被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来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外汇概念没有半毛钱关系)。

蚂蚁森林这个环保项目如果通过有关部门的核准,就可以被用于申请CCER,而申请到的CCER,就能被用来进行交易。

如果未来蚂蚁集团真的通过CCER交易进军碳市场,你在蚂蚁森林项目里种下的一棵棵真树,就都成了“碳资产”。

对此,蚂蚁森林还专门发布一条微博称:“目前全球正在积极探索将个人碳减排量纳入碳交易体系。如果蚂蚁森林里记录的个人碳减排量未来能交易,产生的所有收益将属于用户个人,不属于蚂蚁森林。”

也许,碳市场开放个人碳交易,也就是我们把自己的碳资产变现的这一天真的已经不远了。

但要补充说明的是,和配额相比,CCER的使用限制比较多,比如说,重点排放单位最多只能使用5%的CCER来抵消自己碳排放配额的缺口。

而且CCER交易受政策影响大,所以CCER的价格常常大幅低于配额价格,而且波动较大。

目前,CCER交易只是对配额交易的一种补充,它处于起步阶段,只占到碳市场交易中很小的比例。

那么我国建立碳市场的目的是什么呢?

在控制企业碳排放的问题上,过去,中国一直依赖政府来发号施令。

但从企业的角度看,自己排放的那一点二氧化碳所产生的社会成本并不明显。更直白地说,企业觉得全球变暖和自己没什么密切关系,而且减少碳排放还意味着自己要额外支付更多的钱,所以企业没有动力主动采取措施来降低碳排放。

有了碳市场,情况就不一样了。

通过市场化的制度安排,企业开始用自己最熟悉的“成本思维”重新审视节能减排这件事——怎样尽可能地在碳市场中少花钱,甚至多赚钱?

碳排放权交易切实地关系到企业的荷包,所以它能倒逼企业通过优化能源结构等手段,主动降低能耗,从而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

国际上很早就有碳排放权交易的实践。

早在2005年1月,欧盟就启动了世界上第一个温室气体排放配额交易体制。目前,欧盟碳市场已经覆盖了所有欧盟国家的1万余家企业。

根据金融数据公司路孚特对全球碳交易量和碳价格的评估,2019年,欧盟的碳排放交易额达到1690亿欧元,占到全球碳市场份额的87%。从减排效果上看,碳市场的作用也很明显——2019年,欧盟的碳排放量比30年前减少了23%。

而我国从10年前,也就是2011年起,就已经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7个省市试点区域性的碳市场。2016年,福建试点启动。

截止到2020年底,全国8个试点碳市场的累计配额成交量达到4.5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累计成交额超过105亿元。

3.jpg

到了2017年,全国性碳市场的建设被提上议事日程。

但建设进展一度比较缓慢,直到去年9月中央政府确定了“双碳”目标后,全国性碳市场的建设才开始加速。

据估算,今年中国碳市场的成交量可能达到2.5亿吨,交易金额将突破60亿元人民币。

在十四五期间,除了发电行业外,石油、化工、钢铁、建材等8大重点能耗行业都将被纳入到碳市场,8大行业的控排企业(指被强制纳入碳市场总量管制和交易体系的企业)数量将达到1万家。

4.jpg

同时,中国碳市场的参与主体将会从企业逐步扩大到机构投资者和个人,市场的交易品种也会从现货扩展到期货、碳指数等衍生品领域。

未来,中国碳市场的总体规模可能突破1万亿人民币,这意味着碳排放权交易不仅将成为促进企业降低碳排放的具体手段,还将丰富金融市场的资产类别,为投资者提供又一项投资选择。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