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气污染防治与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的双重压力下,亟需构建系统科学的碳排放管理标准体系,为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提供制度保障。

首页 > 大气治理 > 碳交易 > 评论 > 正文

走进碳达峰碳中和 | 碳排放管理标准体系为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制度保障

2021-09-06 09:08 来源: 江苏生态环境 

气候变化是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一个重大挑战,需要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应对。碳中和联合研究中心将聚焦江苏省减污降碳协同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定期推出相关研究进展,为江苏省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管理工作提供科技保障。碳中和联合研究中心由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与中国矿业大学共同发起,重点围绕减污降碳协同控制管理配套政策、制度、标准和关键技术等方面,联合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开展研究,打造成为江苏省低碳研究的开放科研平台。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江苏省积极响应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决策,提出要“努力在全国达峰之前率先达峰”。完善的碳排放管理标准体系对于指导碳排放管理工作、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转型、促进区域实现率先达峰意义重大。在大气污染防治与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的双重压力下,亟需构建系统科学的碳排放管理标准体系,为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提供制度保障。

什么是碳排放管理标准?

碳排放管理标准,是以实现控制碳排放(广义也包含其他温室气体)为目的,依据低碳发展制度体系中各项措施的需求与经验,对控制碳排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所制定和发布的一系列相关标准与规范指南。实现碳排放管理标准化是推动落实碳排放目标、完善低碳发展制度体系、促进低碳经济转型和技术进步、开展国际谈判与贸易的有力支撑。

国际碳排放管理标准化经历了哪些进程?

国际上在碳排放评估、碳足迹、碳捕集、产品和服务标识等领域已有较丰富的先行研究,基本构建了自愿型为主的碳排放管理标准体系。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设立了分技术委员会负责温室气体领域的标准制定工作。温室气体管理分技术委员会(ISO/TC207/SC7)负责制定温室气体领域标准,以支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二氧化碳捕集、运输和地质封存技术委员会(ISO/TC 265)工作范围为二氧化碳捕集、运输和地质封存(CCS)的设计、建设、运行、环境规划与管理、风险管理、合格评定、监督检验和相关行动领域标准化。气候变化协调委员会(ISOCCCC)主要研究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两个方面的标准,评估利益相关方对标准的需求。钢技术委员会(ISO/TC 17)负责钢领域的标准化,涵盖化学成分测定方法、钢产品、钢铁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计算方法等领域。

220.png

温室气体管理分技术委员会构建的碳排放管理标准体系

图片出处: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2021.

国际其他组织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等组织均开展碳排放标准研究,制定了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量化、温室气体核算、评估报告与标准体系。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与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联合制定了包括企业、项目、产品及供应链等4个层面在内的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 protocol),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供了一系列的评估报告、特别报告、方法报告和技术报告,均已成为各国温室气体核算标准和管理计划的基础。

发达国家

欧盟制定了《温室气体监测报告指令》(No.525/2013)、《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指令》(2009/31/EC)等综合管理标准;在固定源管理方面,制定了固定源排放量-能源密集型工业中温室气体排放的测定标准;交通运输部门制定了《机动车排放指令》(No.333/2014)等强制性机动车排放标准及运输服务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计算和申报方法(货运和客运);在建筑能耗和能源效率等标准中提及碳排放相关指标来实现建筑和能源领域碳排放控制。《固定源排放——自动测量系统的质量保证》(EN 14181)奠定了欧盟连续排放监测系统(CEMS)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

美国通过《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强制性条例》强制规范不同行业和设备的温室气体报告标准;通过限制机动车油耗以及建筑节能来控制交通和建筑领域的碳排放;制定《能源设备二氧化碳排放标准》,以控制发电设备等能源设备碳排放。

英国标准协会(BSI)发布了公用可用规范(PAS)评价商品和服务的温室气体排放,推出企业及商品碳减排标识制度,评价产品和服务的温室气体排放。日本也自愿推出产品碳标识制度,在商品包装上详细标注产品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碳排放量。此外,韩国、泰国、瑞士、瑞典、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也纷纷推出碳标识计划或制度。

我国碳排放管理标准化有怎样的进展?

国家高度重视碳排放管理,全面推进碳减排工作,2015年我国发布了部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技术规范、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相关的标准。2017年之后碳排放管理标准体系得到快速发展,在补充上述三个方面标准的基础上,发布了基于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规范、低碳企业评价体系指南、绿色产品评价标准、能源审计技术导则、温室气体测定方法、设备节能监测方法等领域的标准。均为国家推荐性标准或行业标准,为碳减排工作提供指导。

此外,2016年发布《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GB 18352.6-2016)、2019年发布《水泥制品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38263-2019)、2021年发布《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GB 19578-2021)等强制性标准,在移动源碳排放、高耗能行业与移动源能耗控制方面加强了管控力度。

2014年4月,全国碳排放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8)成立,提出了我国温室气体管理标准体系框架、标准的发展计划和重点方向,单位产品碳排放限额、涉及碳排放管理术语、统计及监测、核算与报告等领域,为国家及地方碳排放管理标准体系建设提供指引。

221.png

我国现行及在研碳排放管理标准

图片出处:根据搜集到的资料梳理绘制.

北京、广东、河南等省市均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响应,制定了重点行业碳排放核算、低碳产品评价、碳排放信息报告等标准。部分行业协会、先进企业开展了相关研究,发布了碳排放管理团体标准。地方碳排放管理标准体系的建设促进了管控目标的有效落实,有利于实现精细化管理、加快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可为江苏省标准体系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江苏省已发布的和碳排放管理相关的标准包括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公共机构节能管理规范,此外还有部分节能监测、节能评估、能效对标标准,以及非建设用地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规程。但江苏省碳排放管理相关的标准主要为能耗管控和节能管理类,未来江苏省的碳排放管理工作规定有待进一步上升到生态环境标准层面,进一步加快碳排放管理标准体系建设。

总结发现,国内外现行碳排放管理标准以能耗管控和节能管理为主,碳排放管控标准主要包括基础通用的术语、排放监测方法、核算标准、碳捕集技术标准,存在标准研究起步较晚、系统性有待增强、覆盖范围窄、标准间衔接不够紧密、先进技术缺乏等问题。

江苏省碳排放管理标准体系的努力构建的方向是什么?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江苏仍需加强碳排放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助力江苏省率先达峰目标的实现。未来将从以下方面部署重点任务,保障碳排放管理标准化建设进程:

加强与国家标准体系的衔接,碳排放术语基础性标准由国家统筹规划,结合本省产业特点与当前管理需要,重点推进碳排放标准、核算报告与核查标准、技术规范等标准建设,推动发展模式向精细化、绿色化、低碳化转型。

加强工业、建筑、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的标准化建设,构建循环经济、先进技术、碳排放交易与管理标准体系,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充分挖掘重点领域减排潜力。

制定市场激励政策,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融合,充分发挥工业企业能动性,引导企业加大资金投入与技术研发,鼓励先进企业制定企标团标。

规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密切关注国际上关于碳排放产品标准、征收碳税等最新动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加快推动减排行动及技术改造,构建碳减排复合机制。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