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重点工作的通知》,预示着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准备工作正式启动。除电力行业外,其他行业是否会被纳入全国碳市场,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那么,全国碳市场的行业覆盖范围是否扩大取决于什么?如何推动全国碳市场平稳有序发展?
围绕这些话题,近日,绿色金融60人论坛(GF60)和上海金司南金融研究院共同主办“全国碳市场扩容的主要难题与应对策略”线上研讨会。作为会议主持,GF60首席经济学家、昆山杜克大学可持续投资研究项目主任张俊杰与多位专家共同探讨全国碳市场发展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全国碳市场扩容与否取决于什么?
电力行业和工业行业在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中占据较大比例,分别达到40%左右。
有专家表示,从减排贡献率来看,相比于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内部结构优化、CCUS和碳移除技术,能效提升(包括技术进步、结构调整、管理等)在2030年以前仍是我国最主要的碳减排措施,所占比重高达66%。而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电力行业在节能降耗方面的潜力已十分有限。因此,尽快扩大全国碳市场的行业覆盖范围,将工业行业等纳入全国碳市场势在必行。
能源基金会工业项目主任何平在会上指出,要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我国的工业二氧化碳排放要在2015年基础上下降95%,而以钢铁、水泥、有色、化工等行业为代表的高耗能行业在其中的综合减排贡献要占到1/3。
调整工业结构和提高能效,将是未来10年—15年我国工业低碳转型的重要方向。碳市场工具对于推进工业低碳转型的进程十分重要。但与会专家也指出,就目前出台的文件来看,第二个履约周期的重点排放单位可能仍然只有发电行业,扩容时机现在并不成熟。
“‘成熟一个,批准发布一个’是生态环境部扩大碳市场覆盖行业的原则。碳市场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目标,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减排和发展的关系来推进碳市场建设,从而更加有效地发挥碳市场的功能。”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陆冰清表示。
何平认为,目前工业行业对“双碳”目标特别是碳市场的了解和认识还不足,仍然存在盲目性。很多企业比较主动地设置了一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但往往缺乏实现目标的具体路径和措施。“我们常说的路线图、施工图、时间表‘两图一表’中,工业行业更需要施工图,来为企业提供具体的低碳转型解决方案。”
“而且客观来说,工业行业的复杂性使其参与碳市场的难度较大。”何平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包含了所有工业门类的所有产品。从行业来讲,许多工业部门有相当复杂的生产工序,不同地区的工业行业生产水平还存在很大差异。
据介绍,目前我国年综合能耗万吨标煤以上的工业企业有1.6万多家,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煤以上的工业企业有3万多家。面对如此庞大的企业群体,目前积累的碳排放数据还不够多。“我们在碳排放管理法规、标准、管理和核查能力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这些问题都是需要一步一步解决的。”
虽然目前全国碳市场只纳入了一个电力行业,但扩容工作一直在持续推进,不仅包含行业覆盖范围的扩大,还包括交易行为的多样化。“大家理解的未纳入碳市场的行业,可以说只是没有纳入碳市场交易环节。这些行业的数据调查、报送等相关筹备工作,实际上很早就开始了,数据也持续根据要求进行了报送。所以众多行业其实早已参与到全国碳市场的建设中。”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碳市场部副总经理陈浩说。
“全国碳市场到目前为止才启动200多天,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市场,我们对它能稳健有序地成长应该有信心。”陆冰清说。
如何推动全国碳市场平稳有序发展?
谈及如何推动全国碳市场更好地发展,陆冰清说:“希望通过丰富主体、增加产品和推动控排企业更好地管理碳资产等多重路径,促进碳市场的平稳、持续、有序发展。”
陈浩表示,开展拟纳入行业的能力建设工作十分重要。“目前很多企业对于碳市场机制还不够了解。广东碳排放交易试点在启动之初,基本上每个月都会对企业进行能力建设,有关部门主动走入企业内部帮助开展专项能力建设。因此,在全国碳市场深化发展的过程中,对钢铁、石化等拟纳入行业进行全面的能力建设十分重要。”
张俊杰在圆桌讨论环节提出,行业碳排放数据的可得性、可靠性和准确性,是判断一个行业是否具备纳入碳市场的成熟条件的重要标准。那么,如何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有专家表示,随着全国碳市场的运行,企业在相关数据统计、报送上的能力不断提升,数据质量越来越好。
“在具有清晰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影响数据可得性和可靠性的因素还包括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对主管部门管理要求的执行情况。”陆冰清介绍了上海试点碳市场的相关案例。上海在碳市场试点中,有不少特别大型企业各方面情况非常复杂,但管理能力非常好,因此提供的数据非常清晰。但也有些企业,即使是比较简单的数据需求也无法满足。所以说,企业的管理能力和要求执行情况,是影响数据质量的重要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核查机构相当于代表政府对数据进行核验,所以对核查机构的管理,以及对核查机构数据把控能力的评估非常关键。”陈浩随后表示。
他以广东试点碳市场的经验举例说明,广东试点碳市场的数据核查机构在完成企业碳排放数据核验后会提交一份核查报告。针对核查报告,政府会组织第四方专家和机构进行评议。如评议中发现问题,会退回给核查机构和企业,由核查机构和企业进行校正、核对。如果评议后的问题没有进行整改,核查机构后续的评分和参与核查市场的工作都会受到一定影响。
“所以通过第四方的核查评议机制来确定核查机构的报告质量,给出科学评价和打分,能够综合判断核查机构对于数据质量管理的水平和态度,也能为碳市场开展相关核查工作提供比较好的依据。”陈浩说。
原标题:今年其他行业会纳入全国碳市场吗? 专家表示碳市场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市场,对其稳健有序成长应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