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相继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来,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效果明显,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一氧化碳浓度显著下降,尤其是细颗粒物(PM2.5)污染控制取得显著成效。但是,臭氧污染却呈整体加重的趋势,尽管采

首页 > 大气治理 > VOCs > VOCs监测 > 评论 > 正文

银川市臭氧污染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2-08-01 13:49 来源: 银川生态环境 

自2013年相继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来,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效果明显,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一氧化碳浓度显著下降,尤其是细颗粒物(PM2.5)污染控制取得显著成效。但是,臭氧污染却呈整体加重的趋势,尽管采取了多种臭氧污染防治措施,但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污染天数占比呈上升趋势,管控形势十分严峻,臭氧污染已成为我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关键制约,开展臭氧污染防治迫在眉睫。

一、臭氧污染基本状况

对流层中臭氧并非来自直接污染排放,而是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在太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的产物,是典型的二次污染物。2017-2021年我市臭氧最大8小时90百分位数分别为155μg/m3、152μg/m3、147μg/m3、148μg/m3、152μg/m3,臭氧造成污染天数分别为31天、23天、19天、13天、23天。

为减少夏季臭氧污染,提高空气质量优良率,我市印发了《银川市2022年臭氧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2022年度挥发性有机物行业企业专项执法行动方案》,通过强化执法检查,分析研判预警,开展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治理等工作,力争最大限度降低臭氧浓度。截至2022年7月25日,我市臭氧最大8小时第90分位数浓度156μg/m3,与2021年同期持平,臭氧造成污染天数17天,对比2021年同期多2天。

二、臭氧污染防治存在问题

一是全国臭氧背景浓度整体上升,臭氧受区域性传输加强。2022年全国气温整体上升,气象条件利于光化学反应发生,全国臭氧背景浓度整体上升。2022年1-6月,全国臭氧最大8小时90百分位数平均为144μg/m3,同比上升4.3%;2022年1月1日-7月10日,西北五省53个城市中42个城市臭氧最大8小时90百分位数同比上升,涨幅在0.8%-30.5%,银川市臭氧涨幅为8.7%,排在第16位(数据来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未经审核,仅供参考)。臭氧的大气寿命较细颗粒物(PM2.5)更长,在城市间和区域间的相互影响也更为显著,导致其污染防控难度要比一次颗粒物大得多。

1.jpg

图1 2022年1-6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6项指标浓度及同比变化

2.jpg

图2 2022年1月1日-7月10日西北五省53个城市臭氧浓度同比变化率

二是臭氧生成机制复杂,污染特征认识不足。臭氧生成与其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及其比例密切相关,呈非线性化学响应关系,削减臭氧前体物排放需因地制宜并且符合一定的减排比例。目前我市光化学监测手段、研判分析技术仍不完善,未能实现动态识别臭氧生成控制区与制定最佳前体物削减比例,精准溯源能力较弱。

3.jpg

图3 (a)臭氧生成EKMA曲线(非银川市),(b)臭氧不同前体物减排情境下臭氧浓度变化(非银川市)

三是影响臭氧污染因素复杂繁多,管控方向不明确。臭氧前体物之一的挥发性有机物来源复杂,种类繁多,活性差异较大,关键物种的精准控制难度大,同时,臭氧污染对“气温、湿度、光辐射、风速风向、气压”等气象因素异常敏感,空气质量数据分析手段未能完全实现臭氧污染防治主控因子与可控因子的精准识别,臭氧污染控制的科学认知与实际防控的可行性和可达性之间仍然存在脱节现象。

4.jpg

图4污染物排放及气象条件影响臭氧浓度的主要过程

三、臭氧污染防治对策及建议

一是加强臭氧污染防治基础能力建设。构建系统科学全面的大气光化学立体监测网,建立臭氧激光雷达,开展大气光化学关键物种、臭氧和臭氧前体物的垂直分布监测。持续更新完善臭氧前体物排放清单,测算各类污染源对臭氧的贡献率,建立健全覆盖面广、物种齐全、精确度高的城市臭氧前体物源动态化排放清单数据库。

二是深入开展城市臭氧污染成因与来源解析。加强环境空气质量深度分析专班力量,充分发挥大气超级站、“热点网格”微站等监测设备作用,加强臭氧污染防治分析成果总结与凝练,建立臭氧污染特征案例库,开展臭氧污染成因分析与来源解析工作。同时,定期开展臭氧污染防治效果跟踪评估研究,不断提高臭氧污染防治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三是提升臭氧污染预报预警技术及应急预案制定。加强臭氧污染预报预警能力提升,编制臭氧污染应急响应预案,建立各地区和部门通力合作的臭氧重污染应急联动响应机制。综合分析城市、区域及全国臭氧预报预警结果,提前发布臭氧污染高风险预警信息与臭氧污染防治调度令,指导各地各部门有的放矢开展防控工作。

四是加强重点污染源的精细化管控。一要强化工业源排放管控,大力推进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原辅材料替代,强化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的无组织排放,指导企业选择高效的挥发性有机物处理设施,加快推进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开展火电行业专项检查。二要强化面源污染管控,加强汽修喷涂行业执法检查力度,指导建筑工地、市政工程错开高温时段进行外墙涂装、铺设沥青、道路划线等涉挥发性有机物作业,加强餐饮油烟治理,确保全市油烟净化设施正常稳定运行。三要强化移动源及油品管控,不断提高电动汽车保有量,加快公交、出租、环卫、物流等新能源车的替代进度,加大老旧车辆淘汰力度,划定并公布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加快推进加油站油气回收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强化油品储运销监管。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