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固废网获悉,为推进六盘水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促进综合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工作要求,六盘水市工信局起草了《六盘水市“十四五”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规划及2030年远景目标(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欢迎通过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提出意见,征求意见时间2023年3月20日至2023年3月31日。
联系科室:资源利用与技术指导科
联系电话:0858—8221195
电子邮箱:36098690@qq.com
联系地址:六盘水市钟山区钟山大道钟山中路22号501室
六盘水市“十四五”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规划及2030年远景目标(征求意见稿)
前言
“十四五”是我国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期和窗口期,深入开展大宗工业固体综合利用,是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关于“十四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贵州省“十四五”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规划》《六盘水市“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以及六盘水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工业倍增行动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的重要举措。
为推进六盘水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促进综合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依据《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国家十部委《关于“十四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六盘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国家和省市有关法律法规、文件精神,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22-2025年,展望2030年。
本规划中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以下简称“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六盘水市各工业领域在生产活动中对生态环境和安全影响较大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脱硫石膏、粉煤灰、煤矸石、尾矿、燃煤炉渣、冶炼废渣等。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第一节 “十三五”发展回顾
“十三五”时期,在六盘水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着力优化发展环境、鼓励技术创新、加大政策扶持、完善服务体系,全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呈现基础不断夯实、利用技术不断进步、规模不断扩大的良好发展态势,对促进六盘水市工业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提高全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为全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型工业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六盘水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利用基础不断夯实
“十三五”时期,六盘水市不断加大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投入,综合利用基础不断夯实。2020年,六盘水市已建成投产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项目共80余个,主要产品涵盖水泥熟料及水泥、煤矸石发电以及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蒸压粉煤灰砖、复合纤维水泥轻质高强预制墙板、轻质建筑碎料小型空心砌块、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混凝土实心砖、灰渣混凝土空心隔墙板、建筑隔墙用条板、建筑隔墙用保温条板、烧结多孔砖等新型墙材、水泥生产用原材料半合成废渣、木塑复合材料等。综合利用工业总产值达到55.17亿元,工业增加值约16.92亿元,实现利润2.91亿元左右,解决就业岗位约6700个,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产值占六盘水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 9.19%。
二、综合利用环境不断优化
“十三五”期间,六盘水市持续从政策措施、平台建设等方面发力,不断优化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环境,全面提升工业生态化发展质量。六盘水市出台实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盘水市“十三五”节能减排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六盘水市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鼓励方案(试行)》等政策,不断引导全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产业健康发展。六盘水市成功入选国家级40个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之一、成功获批建设国家第二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并以此为契机,推动红果经开区成功申报国家绿色工业园区、6户企业成功申报国家级、贵州省绿色工厂。
三、综合利用产业链不断完善
“十三五”期间,六盘水市围绕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主要产生地,结合地域特点、行业特点和技术特点,培育形成了钢铁冶炼制造、能源与资源转换、绿色新型建材“一主两特”产业链条,实现了钢铁冶炼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高效、高值、规模化”发展。立足煤矿、电力企业的煤矸石、尾矿废渣、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不断培育壮大多家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企业,基本形成一定规模的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基本构建形成了“工业废弃物—初级建材产品—各种新型建材—绿色新型建材产业化”的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链。初步构建起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链、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在盘州市形成了煤矸石发电聚集区,在盘州市、水城区形成了以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综合利用为主导的集聚区,在钟山区形成了钢铁冶炼废渣、锌渣综合利用为主导的集聚区。
四、综合利用技术不断突破
“十三五”期间,六盘水市围绕煤电钢材等传统主导工业产业,加强科技创新规划引领,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实施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技术创新工程,不断推进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固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发以及废钢资源回收综合利用技术研发进程,综合利用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水城区成功研发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相一步法”核心技术,锰渣可以全部直接资源化利用,实现行业技术重大突破。盘州市成功从煤矸石中成功提取钛、铁、铝、钪、稀土等矿物质,将固废煤矸石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目前,煤矸石处理规模为5000吨/年,煤矸石的高值化利用技术实现突破。水城区与贵州理工学院共同推进《粉煤灰制备微孔及多级孔沸石分子筛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取得重要进展,目前,获得粉煤灰项目实用型专利12项。六盘水师范学院《煤矸石制取白炭黑联产水处理剂聚合铝铁》研究成果取得突破。按先试点、后示范、再推广的原则,优化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模式,在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等综合利用领域推动应用了一批用量大、成本低、效益好、技术先进的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与装备。
五、综合利用规模不断扩大
“十三五”时期,六盘水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领域进一步拓宽,在水泥、混凝土及制品、新型墙体材料等传统建材行业得到广泛利用,同时在能源、公路建设、井下充填、塌陷区治理、活性有机肥料、土地整治和复耕、复垦、复绿、环境修复等多个领域得到不断延伸和拓展,推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范围不断扩大,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2016~2020年,全市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燃煤炉渣、冶炼废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3302万吨,利用量达8275万吨,综合利用率为62.21%;冶炼废渣到2020年基本实现“产消平衡”;脱硫石膏综合利用率超过93%。
总体来看,“十三五”期间,六盘水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全市利废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集聚程度不够;二是大部分利废企业处于建材产业领域的中低端环节,专业化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不高,品牌竞争力不强,转型升级难度较大;三是全市利废企业产品市场销售半径较小,利废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不高,“两化”融合程度不够,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四是全市利废企业与工业固废排放企业之间的耦合协调、融合程度较低,产业集群化发展不够,支撑全市产业链创新创业能力不足;五是全市利废企业市场竞争力不高,发展仍然面临经营难、融资难、用工难、用电成本和物流成本高等问题,融通创新支撑体系亟需建立,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
表.“十三五”时期全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情况表
(数据来源:2016~2020年六盘水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
第二节 “十四五”发展环境
一、国内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任务更加迫切。受资源禀赋、能源结构、发展阶段等因素影响,未来我国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仍将面临产生强度高、利用不充分、综合利用产品附加值低的严峻挑战。目前,大宗固废累计堆存量约600亿吨,年新增堆存量近30亿吨,其中,赤泥、磷石膏、钢渣等固废利用率仍较低,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存在较大的生态环境安全隐患。同时,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将“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列入“碳达峰十大行动”,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国大宗固废年利用量达到40亿吨左右,到2030年,年利用量达到45亿吨左右。因此,大力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强化全链条治理,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六盘水市工业绿色转型的必由之路。
二、省内发展环境
贵州是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保护好生态环境非常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贵州“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2021年春节前夕视察贵州时,又提出了“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重要指示。推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决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具体体现。贵州省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全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已经具有一定基础,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已经成为全省煤炭、燃煤发电、化工、有色金属、冶炼、采矿等行业转型升级、降本增效、延伸产业链、培育经济增长点、提高环境友好度的重要途径,成为贵州工业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抓手。“十四五”期间,贵州省将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到2025年,预计全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将从2020年的约1亿吨,增加到1.3亿吨以上,对破解资源环境和降碳约束难题,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因此,抓住全省推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六盘水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六盘水方案,是打造全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六盘水样板的必然选择。
三、市内发展环境
“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六盘水市将更大力度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实施,将以建设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契机,以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利用低碳化为突破口,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着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重点工程与示范基地建设为载体,强化全过程管控和政策扶持,大力发展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探索大宗固废区域协同解决方案,推动大宗固体废物由“低效、低值、分散利用”向“高效、高值、规模利用”转变,打造六盘水大宗固废资源高效低碳综合利用模式,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努力形成绿色产业结构、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消费模式,力争塑造可复制、可借鉴的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六盘水模式”,为全国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树立样板和示范。同时,六盘水市将坚定不移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到2025年,预计六盘水市工业总产值突破3100亿元,年均增长8.5%以上;全市资源能源消费量和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仍将保持刚性增长,2025年和2020年相比较,预计全市新增煤矸石产生量约1018.6万吨、粉煤灰产生量约386.74万吨、脱硫石膏产生量约82.25万吨、燃煤炉渣产生量约119万吨、冶炼废渣产生量约80万吨、尾矿产生量约52.99万吨,资源和环境持续面临压力。因此,六盘水市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进程是必须之举。
第二章 发展思路与主要目标
第一节 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党的二十大、贵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六盘水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更大力度推进工业强市,深入实施工业倍增行动,让传统产业撑得起、“风口”产业飞得起、新兴产业接得起,以建设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为指引,以有效防范环境风险为目标,以“绿色、低碳、高效”推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壮大发展为重要抓手,坚持创新引领、示范带动、分类施策,大力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向纵深发展,强化科技支撑、源头削减、过程控制、协同处置,培育扶持带动性和示范性强的综合利用骨干企业,夯实工业资源循环利用基础,大幅提高全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全面提升环境风险防范能力,助力六盘水市新型工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加快推动六盘水市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加强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健全有利于促进全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长效激励机制,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强规划指导和政策支持,引导资源要素向利废企业集聚,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构建有利于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的公平市场环境。
坚持削减存量,严格控制增量。依法依规、科学有序消纳六盘水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存量;因地制宜、综合施策,持续推进清洁生产,坚持源头削减和综合利用相结合的方针,鼓励工业企业采用少废、无废工艺,有效降低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产排强度,加大综合利用力度,严控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增量。
坚持创新驱动,加强示范引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创新引领,支持利废企业和各类工业主体融通创新,推动全市利废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围绕规模化与高值利用,突破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瓶颈,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加强示范引领,培育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新模式,进一步扩大综合利用规模。
坚持绿色集约,打造循环生态。推动园区、平台、集群加快绿色发展,支持全市工业企业及利废企业开展绿色改造升级。支持利废企业围绕绿色产业链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与龙头企业共同打造绿色循环产业生态。
坚持改善服务,优化发展环境。健全公共服务、市场化服务和公益性服务相结合的利废企业服务体系,促进资源共享和服务协同,以数字技术推动服务体系全面升级。营造公平良好的发展环境,切实保护全市利废企业的合法权益。
第三节 发展定位
“十四五”时期,加快推动六盘水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规模大幅提升,综合利用服务环境明显优化,综合利用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综合利用集群发展实现突破,综合利用企业素质明显提升,综合利用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改善,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实现综合利用产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在六盘水市工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更加巩固,着力建设六盘水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一区两基地”:国家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区、贵州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重点产业基地、贵州西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协同创新基地。
第四节 发展目标
——综合利用规模持续扩大。到2025年,全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能力显著提升,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达2300万吨左右,比2020年增加800万吨左右,力争全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到2030年,力争全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
——综合利用技术取得突破。到2025年,全市综合利用技术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煤矸石高值化综合利用关键瓶颈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到2030年,通过技术手段从煤矸石中提取钛、铁、钪、稀土等矿物质产业化项目建设取得实质进展。
——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形成。到2025年,推动全市产业间融合共生、区域间协同发展模式不断创新,全市集约高效的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基地和骨干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着力打造六盘水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两带、三中心”格局,即建设依托钟山-水城-盘州工业经济走廊的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带、钟山-水城-六枝工业经济走廊的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带;打造钟山-水城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中心、盘州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中心、六枝特区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中心,基本建设形成贵州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重点产业基地、贵州西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协同创新基地,综合利用基地新增建成投产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项目共20个左右。到2030年,综合利用基地新增建成投产大宗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共50个左右。
——综合利用产业实力增强。到2025年,全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附加值进一步提高,综合利用企业竞争实力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综合利用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力争全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工业总产值突破8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24亿元以上,实现利润超过4亿元,新增解决就业岗位约1900个。到2030年,力争全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30亿元以上,实现利润5亿元左右,新增解决就业岗位约4200个。
第三章 重点领域与利用路径
第一节 煤矸石
一、重点发展方向
围绕煤矸石高值化、规模化利用目标,以煤矸石充填、煤矸石生产建筑材料、煤矸石发电为重点,鼓励煤炭采掘企业延伸产业链,配套建设煤矸石再洗选系统,对煤矸石分级、分值综合利用,无热值煤矸石用于加工路基材料、井下充填材料或建筑砂石骨料,低热值煤矸石用于生产烧结墙体材料,高热值煤矸石用于电厂发电。重点推动提取和回收煤矸石中硅、铝、钛、铁、钪、稀土等有用组分;支持利用煤矸石制备用于废水处理的光催化剂、吸附剂和沸石分子筛以及代替黏土矿物生产混凝土、水泥、砖、烧结墙体材料、烧结陶粒等新型建筑材料;改良土壤及土地复垦复耕、制备育苗基质、肥料等;加快推动煤矸石造纸、煤矸石生产硅酸铝纤维等;鼓励煤矸石作为充填材料进行采空区回填、路基充填、煤矿塌陷区复垦等。
二、重点推广技术
重点推动提取和回收煤矸石中硅、铝、钛、铁、钪、稀土等有用组分工艺技术研发;重点推广煤矸石低成本分选、煤矸石井下充填置换、塌陷区治理、煤矸石生产烧结墙体材料和烧结陶粒等新型建筑材料、煤矸石生产偏高岭土、煤矸石造纸、煤矸石生产硅酸铝纤维、煤矸石土地复垦复耕、煤矸石山生态环境修复等技术。
三、重点利用路径
——加快煤矸石建材化利用。立足六盘水市存量和增量煤矸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采用成熟的均化、粉碎、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技术路线,提升煤矸石制实心砖、空心砖、多孔砖等多种产品类型的煤矸石建材产业发展体系。支持六盘水市水泥企业充分利用自燃煤矸石或者煅烧煤矸石的活性特征,配合掺入石膏、石灰以及活性较高的矿渣,制取煤矸石无熟料水泥。引导企业采用选料、破碎、筛分等工艺路线,加工煤矸石制成粗粒骨料,推进煤矸石混凝土工程发展。同时,支持煤矸石砌块、煤矸石水泥混合材或混凝土掺合料等产业发展。
——加快煤矸石生态化利用。依托六盘水市区域及周边地区综合利用价值不高的煤矸石资源,推进煤矸石填充采空区、充填塌陷区、筑基修路、改良土壤及土地复垦复耕等生态化利用进程,通过煤矸石生态治理,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旅游。重点推进盘州市、水城区、钟山区等生态环境脆弱区域煤矿充采空区、充填塌陷区煤矸石生态化利用工程。
——加快煤矸石高值化利用。加快推进高岭土质煤矸石通过煤系高岭土超细、增白、改性技术,发展煤矸石造纸涂料级高岭土、煅烧超细高岭土及纳米级高纯细粉等产品,促进煤矸石差异化、精细化、高值化利用。加快利用铝含量较高的煤矸石发展煤矸石煅烧高岭土、高铝质耐火材料、陶瓷材料、建筑材料、超细纤维保温材料、石油压裂支撑剂等产品,促进煤矸石高端化利用,打造煤矸石利用的升级版。依据六盘水市乃至贵州西部煤矸石呈现高铁、高钛的重要特征,发展煤矸石提取硅、铁、钛、钪、铝有价元素等新材料产业。
图1.煤矸石综合利用主要路径
(资料来源:《贵州省“十四五”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规划》)
第二节 粉煤灰
一、重点发展方向
合理布局并加快建设水城区、盘州市、六枝特区粉煤灰综合利用基地,推动火力发电企业与水泥生产企业联动、协同,促进粉煤灰由产排集聚区向规模化应用集聚区低成本输出,提高粉煤灰综合利用水平。推进水城区、盘州市等粉煤灰集中产区相关企业粉煤灰分选加工技术改造,提升粉煤灰品质和附加值,推进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和数据信息平台建设,降低物流成本,促进粉煤灰由产排集聚区向规模化应用集聚区低成本输出。
壮大全市粉煤灰在水泥、建材行业的综合利用实力,重点拓展在高性能混凝土、轻质高强装配式墙板、墙体或建筑部件等新型建材领域的应用。加强循环流化床锅炉渣、低活性粉煤灰、高钙固硫粉煤灰等难利用粉煤灰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研发,重点支持高铝粉煤灰制取氧化铝、碳粉、粉煤灰保温材料等科技研发。积极探索粉煤灰在木塑制品、矿井充填、农业、化工、环保等领域高值、大规模应用途径。
二、重点推广技术
重点推广应用粉煤灰大掺量制混凝土路面材料,粉煤灰提取Al2O3、玻璃微珠、碳粉,粉煤灰矿井充填,粉煤灰低能耗超细化及改性,粉煤灰大掺量制轻质保温墙体材料、粉煤灰制超细高活性集料,粉煤灰制陶粒,粉煤灰制粉煤灰纤维等技术。
三、重点利用路径
——加快粉煤灰建材化利用。立足六盘水市存量和增量粉煤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快发展商品粉煤灰、粉煤灰水泥、粉煤灰混凝土、混凝土砂浆、加气混凝土砌块、粉煤灰砖等粉煤灰多途径资源化利用进程。支持建设粉煤灰生产新型轻质复合墙板、装饰板、保温板等新型建材产业化项目。引导发展粉煤灰生产水处理絮凝剂、无机耐火材料、防水材料、吸声材料等粉煤灰精细化利用产业。
——加快粉煤灰高值化利用。依托六盘水市及周边电厂粉煤灰资源优势,提高粉煤灰应用于新型建材、超细粉煤灰、
保温材料以及工程填筑等成熟路径的综合利用水平,建立粉煤灰—超细加工—高品质建材产品,粉煤灰—保温材料,高铝粉煤灰—白炭黑/硅灰/稀土元素/亚微米、纳米硅钙填料等多种产品链条,促进粉煤灰利用产业化。加快发展粉煤灰多用途、高附加值利用,在粉煤灰烧制陶粒、制微晶玻璃、制陶瓷纤维、提取硅、铝和稀有金属、合成沸石分子筛、制备复合材料、生产陶瓷工业品等方面,加大技术示范和推广力度,拓宽粉煤灰综合利用的应用领域重点布局粉煤灰制取硅酸钙板、无机填充材料、白炭黑、高铝轻质耐火砖、陶粒、陶瓷纤维、墙板等项目建设。
——加快粉煤灰农业化利用。充分利用粉煤灰的化学组成成分与黄褐土基本相似的特征,将粉煤灰与污泥或者粪尿混合,有效降低粉煤灰中重金属的浓度后,加快用于土壤造田造地利用进程,支持粉煤灰应用于塌陷地以及采矿等造成的洼地还田还地项目建设,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土壤的恢复。探索推动粉煤灰作为土壤改良剂、粉煤灰配置农药以及生产粉煤灰硅钾肥、粉煤灰硅钙肥和粉煤灰氮磷钾复合肥等领域的应用。将粉煤灰与污泥或者粪尿混合,从而有效降低其中重金属的浓度,减少对土壤质地的伤害,提高作物的生产效率。
图2.粉煤灰综合利用主要路径
(资料来源:《贵州省“十四五”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规划》)
第三节 脱硫石膏
一、重点发展方向
全力推进燃煤发电、冶炼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采用低硫、少硫原料,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和优化工艺技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降低脱硫石膏的产生量,同时提高脱硫石膏品质,促进脱硫石膏高值化利用;积极推动脱硫石膏在水泥和装配式墙体材料中的应用,布局高强石膏粉、自流平石膏、喷涂石膏、石膏纤维板、模具石膏、石膏晶须等高附加值产品生产,积极开发应用于化工、环保、农业等领域的石膏填充助剂。
二、重点推广技术
推广利用水泥窑炉、火力发电等余热余压对脱硫石膏进行烘干煅烧的先进工艺及大型成套装备,同时对脱硫石膏品质进行进一步提升;推动超高强石膏粉、石膏晶须、预铸式玻璃纤维增强石膏、高档模具石膏粉等高附加值产品研发以及安全环保的土壤改良剂技术、矿井充填技术的应用。
三、重点利用路径
——加快脱硫石膏建材化利用。立足六盘水市燃煤发电厂存量和增量脱硫石膏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快推进脱硫石膏在水泥行业中的应用进程,加快发展石膏板及粉刷石膏行业,支持建设粉刷石膏及石膏腻子、纸面石膏板、纤维石膏板、刨花石膏板、石膏空心隔墙板、石膏空心大板、组合石膏空心板、石膏砌块(包括空心砌块)、陶瓷石膏模具、石膏制作装饰件、石膏粘结剂、农业与矿山填埋灰浆、公路路基材料等产业项目。
——加快脱硫石膏化工化利用。研发及推广回收脱硫石膏中钙、硫物质的工艺及成套装备,制备生产高纯度碳酸钙,并推进其在橡胶、陶瓷填料、塑料、纸张、墨水、化妆品、洗涤剂、药品和食品等领域的添加原料的应用进程,支持高纯度碳酸钙在电子和催化中进行广泛应用。推动生产硫化氢、单质硫等化工原料产业项目布局建设。支持利用烟气脱硫石膏为原料,研发和推广脱硫石膏固定二氧化碳、采用碳化工艺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碳酸钙等产品的新技术及工艺。支持利用烟气脱硫石膏制备硫酸钙晶须等方面的应用。
图3.脱硫石膏综合利用主要路径
(资料来源:《贵州省“十四五”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规划》及相关研究成果)
第四节 燃煤炉渣
一、重点发展方向
以盘州市、钟山区、水城区等燃煤锅炉富集地区为重点,根据成分的不同,大力发展大掺量燃煤炉渣制砌筑砂浆、墙体材料,大掺量燃煤炉渣作水泥混合材料生产水泥,燃煤炉渣加工作室内地基材料、筑路材料、喷砂用砂等,燃煤炉渣加工作轻骨料生产轻混凝土、沥青混凝土;鼓励发展利用高碳燃煤炉渣掺烧制砖或掺入煤炭中使用,从燃煤炉渣中提取镓、锗等稀有金属技术等。
二、重点推广技术
重点推广大掺量燃煤炉渣制砌筑砂浆技术、大掺量燃煤炉渣制墙体材料技术;支持高铝燃煤炉渣生产氧化铝联产其他化工、建材产品的成套技术与成套装备研发;加快应用燃煤炉渣制轻混凝土及沥青混凝土技术、燃煤炉渣制筑路材料技术、高碳掺烧制砖技术、燃煤炉渣中镓及锗等稀有金属提取技术等。
图4.燃煤炉渣综合利用主要路径
(资料来源:《贵州省“十四五”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规划》及相关研究成果)
三、重点利用路径
立足六盘水市燃煤电厂存量和增量燃煤炉渣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快推进燃煤炉渣在建材等行业中的应用进程。加大燃煤炉渣作为水泥的混合材料进行混凝土及砂浆制备的应用项目建设;支持建设燃煤炉渣作为骨料或掺合料制备陶粒、砖瓦、砌块、墙材、板材等产业项目;鼓励燃煤炉渣用作道路的垫层、基层材料及作为回填材料充填矿山进行广泛应用;推动结合燃煤炉渣具有结构疏松、内部孔隙多的特点,作为絮凝剂的一种吸附材料用于废水处理以及结合燃煤炉渣粒径较大、透气性较好的特点,用于改善土壤进程。引导研发燃煤炉渣制备微晶玻璃、化学原料、回收金属或矿物等高附加值方面的研究和产业化项目建设。
第五节 冶炼废渣
一、重点发展方向
以钟山区为重点,推进铁合金渣、钢渣等黑色金属冶炼废渣及含锌废物、含铅废物等有色金属冶炼废物产排企业绿色转型升级,扩大钢渣微粉作混凝土掺合料在建设工程等领域的利用,鼓励从冶炼渣中回收稀有稀散金属和稀贵金属等有价组分,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国家资源安全,逐步提高冶炼渣综合利用率;提高冶炼废渣作水泥、混凝土及其制品掺合料配量,扩大在建材行业的利用。鼓励冶炼废渣无害化处置后用于路基材料和采矿井下充填材料,拓展利用途径。
二、重点推广技术
重点推广含重金属冶炼渣无害化处置,重点支持利用冶炼废渣开发水泥、混凝土及制品高性能掺合料技术、利用冶炼废渣生产建材产品、道路基材等技术;推广炼钢炉渣回收和磁选粉深加工处理技术,含铁尘泥综合利用技术,废钢渣生产磁性材料技术;推广氧化铁皮回收利用技术,采用直接还原技术制取粉末冶炼用的还原铁粉;含锌物料锗铟等综合回收新技术;研发含锌尘泥综合利用技术,钢铁渣游离氧化钙、游离氧化镁降解处理技术。
三、重点利用路径
以实现钢铁冶炼渣“产消平衡”为目标,持续支持推动冶炼废渣作为生产水泥的原材料和混合材料等产业化利用,支持冶炼废渣经破碎、粉磨、搅拌、压制、成型、干燥等工艺可制作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免烧砖等建筑材料项目建设,鼓励冶炼废渣用作预拌混凝土掺和料生产线、矿渣微粉生产线等技术扩能改造。依托现有含锌废物、含铅废物等有色金属冶炼废物企业推进清洁生产,支持对含锌物料锗铟等有价组分回收生产线进行技改扩能和绿色工厂改造。鼓励冶炼企业开展冶炼废渣外销利用。
图5.冶炼废渣综合利用主要路径
(资料来源:《贵州省“十四五”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规划》及相关研究成果)
第六节 尾矿
一、重点发展方向
以钟山区、六枝特区、盘州市、水城区为重点,围绕铁矿石尾矿、煤矿尾矿、石灰石尾矿等各种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发力,削存量、减增量,扎实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支持企业开展尾矿有价值元素、伴生矿物高效分离提取和资源化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尾矿减量;引导企业将尾矿替代机制砂石生产绿色建材、井下充填、塌陷区治理、农业复耕复垦、矿山环境修复等大规模综合利用。
二、重点推广技术
重点推广尾矿低能耗再磨再选技术,充分回收有价值金属元素提升尾矿综合利用水平,尾矿贵金属提取,尾矿无害化井下充填;富硅尾矿制备超高强结构材料,尾矿生产微晶玻璃,尾矿生产水泥、墙体材料、高品质再生骨料、高品质透水砖等技术。
三、重点利用路径
重点推进金属尾矿有价组分高效提取及整体利用项目建设,推动采矿废石制备砂石骨料、陶粒、干混砂浆等砂源替代材料和胶凝回填利用进程,积极探索尾矿在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利用新途径。加快推进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贵金属等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有价组分梯级回收,鼓励推动有价金属提取后剩余废渣的规模化、产业化利用项目建设。支持依法依规推动已闭库尾矿库生态修复。
图6.尾矿综合利用主要路径
(资料来源:《贵州省“十四五”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规划》)
第四章 主要任务与重点行动
第一节 加快综合利用科学化布局
按照六盘水市提出的 “一个生态绿心、两条开发轴带、三块集聚高地、全域绿色发展”空间开发格局的部署和构建“两带、七园区”的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布局的总体要求,着力打造六盘水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两带、三中心”格局,即建设依托钟山-水城-盘州工业经济走廊的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带、依托钟山-水城-六枝工业经济走廊的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带,打造钟山-水城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中心、盘州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中心、六枝特区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中心,基本建设形成贵州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重点产业基地、贵州西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协同创新基地,形成产业聚集发展、要素合理配置、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布局,为六盘水市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国家级示范基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节 加快综合利用集聚化发展
依托水城区发耳工业园区载体及发耳电厂及周边煤炭资源,发展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重点推进发耳电厂固废循环利用项目等。依托盘北经济开发区的盘州市一体化循环经济工业基地建设结合周边的煤矿和电厂,共同打造“煤(焦、化)—钢—电—建”的区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重点推进盘州市年产30万立方米加气混凝土等项目。依托贵州红果经济开发区载体,大力发展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新型建材,研发煤矸石高值化利用,重点推进高值化处理煤矸石工业化试验等项目建设。依托盘南产业园区载体,以电厂为核心发展“煤—电—建材”产业链,重点推进盘南2×660MW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建设等。依托钟山产业园区载体,围绕钢铁绿色发展,大力发展冶炼废渣、废钢加工利用、转炉钢渣一体化等项目,重点推进大湾镇2×660MW低热值煤发电、18万吨/年工业固体废物(锌渣)综合利用技术改造等项目建设。依托水城经济开发区载体,发展煤矸石砖、加气混凝土、石膏制品、水泥刨花板等节能环保材料产业。依托六枝经济开发区载体,发展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重点推进六枝特区迴龙1×700MW低热值煤发电等项目建设。
第三节 加快固废源头减量化发展
支持煤矿、燃煤发电、钢铁等产废企业开展绿色设计,在生产过程充分考虑后续综合利用环节,切实从源头削减大宗固废。大力发展绿色矿业,推广应用煤矸石、尾矿就地消纳模式,鼓励煤矿、其他采矿企业利用煤矸石、尾矿等填充采空区、治理塌陷区,推动实现煤矸石、尾矿科学安全填埋。开展煤矿、冶炼、燃煤发电等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不断优化工艺流程、改进技术装备,降低全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推动煤矸石、粉煤灰、尾矿、冶炼废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产生过程自消纳,推动提升脱硫石膏等复杂难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净化处理水平,为综合利用创造条件。鼓励产废企业推行绿色制造和加快绿色工业园区建设,优选清洁原料和生产工艺、优化流程,从源头上减少有毒有害物质使用量,支持燃煤发电企业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推进淘汰落后产能、节能改造、能效提升行动,不断降低单位发电煤耗,减少粉煤灰、脱硫石膏产生量;支持煤矿、石灰石矿等矿山开采企业采取科学的开采方法和选矿工艺,从源头减少尾矿产生。鼓励产废企业渣场和开发区公共渣场开展工业固体废物分类分级排放堆存试点,推行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
第四节 加快综合利用绿色化发展
持续提升综合利用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加大小散乱污企业整治力度。深入推进 “生态绿都”建设行动,强化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全流程管理,严格落实全过程环境污染防治责任。推行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绿色运输,鼓励使用专用运输设备和车辆,加强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运输过程管理。鼓励综合利用企业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完善环境保护措施,防止二次污染。持续提升综合利用企业生产规模,依法依规、科学有序,消纳大宗工业固体废物。鼓励综合利用企业开展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推动重点综合利用行业实行规范管理,积极创建国家级及省级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和绿色工业园区,促进综合利用产业规范化、绿色化、规模化发展。加快建立和完善绿色建材产品认证机制,鼓励综合利用建材产品开展绿色标识认证。依托贵州省绿色建材采购供应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建设,将六盘水市综合利用产品及时入库,纳入政府采供清单,促进综合利用产品在绿色建筑工程中的推广应用。
第五节 加快综合利用高值化发展
支持盘州市、水城区加快煤矸石高值化利用技术与工艺研发、开展经济性评价,立足全市丰富的煤炭资源和煤矸石原材料,延长煤炭产业链,建设煤矸石高值化综合加工利用项目,有效提取铝硅铁钛镁等有价元素,制备二氧化硅气凝胶保温材料、氧化铝制阿利特-硫铝酸盐水泥等建筑材料。鼓励钟山区依托钟山产业园区,在大湾片区及汪家寨片区布局建设煤矸石高值化利用项目,重点推进煤矸石制备二氧化硅气凝胶保温材料、煤矸石造纸、煤矸石制陶泥、煤矸石生产有机生物肥料、煤矸石生产微米级陶瓷空心微珠、煤矸石煅烧生产高岭土、煤矸石制造无机纤维、煤矸石制造铝硅铁合金等项目建设。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鼓励在盘州市、水城区、六枝特区开展深入推动农业领域粉煤灰应用和有价组分提取,加强大掺量和高附加值产品应用推广。支持钟山区、水城区依托锌渣综合利用产业基础,壮大现有企业发展规模,积极培育或引入氧化锌锭下游产业企业,延长锌产业链条,做强做大锌及锌合金压铸产品,推进产业集群化、产品高端化发展进程,加快建设锌产业终端产品产业聚集群。鼓励本地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建立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研发中心、研究基地、中试生产线等,重点支持推进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高值化技术研发。
第六节 加快建立协同化利用机制
鼓励多产业协同利用,推进全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与上游煤电、钢铁、现代煤化工等产业协同发展,与下游建材、建筑、农业、市政、交通、环境治理等产品应用领域深度融合,打通部门间、行业间堵点和痛点。推动跨区域协同利用,建立跨区域、跨部门联动协调机制,推动毕水兴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协同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水泥及烧结墙体材料行业和企业开展工业炉(窑)协同处置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支持全市各级政府、产废企业、利废企业与中央及省属国有企业或者科研机构合作研究探索利用煤矸石、选矿尾泥大宗固废进行生态复垦的新路径,推动煤炭行业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应用于矿山修复和生态复垦标准的制定,建立六盘水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协同化利用机制。
第七节 加快综合利用信息化建设
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和综合利用企业、市(区、特区)和各工业园区建立“互联网+六盘水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信息管理平台,对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贮存、运输和综合利用等进行全过程数字化管理,提高六盘水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信息化管理水平。可依托信息管理平台等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开展全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交易信息服务,为产废企业和综合利用企业提供及时信息服务,分品种及时发布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单位、产生量、品质及利用情况等信息,提高整体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全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效率的整体提高。加快开发建设六盘水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堆场监测与削减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完善全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堆场监测溯源体系。
第八节 加强综合利用系统化服务
加强全市各级政府、工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和新增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利用产业集群窗口服务平台建设,探索建立服务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的“市级公共服务平台”和覆盖全市各区域的“窗口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平台网络服务能力。引导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加强资源共享和能力协同,推动市级服务资源向省级集聚、向县级下沉,加大市级以上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培育支持力度,建立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考核评估和动态管理机制。引导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公共服务平台不断提高集聚服务资源的能力、完善服务功能,推动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加快5G、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全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信息化系统,支持建立煤矸石、粉煤灰等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服务大数据平台,实现政务数据集成共享、服务数据和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产废企业、利废企业运行数据动态监测,推动服务资源的精准高效匹配。加快培育一批新型六盘水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市场化服务机构,建立完善相关行业协会,健全全市利废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政策专家、行业发展专家、科技创新专家、法律专家、优秀企业家、企业高管、园区高级管理人员、高校及科研院所学者等各类人员参与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服务工作,组建高水平的综合利用志愿服务团队,定期为综合利用企业提供政策、技术、管理、金融、法律、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咨询指导和个性化解决方案。
第九节 营造综合利用最优化环境
政务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促进投资创业便利化为导向,深入推进“宽进严管”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改进政务服务,对民间资本投资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项目,除国家和省规定须由地市级办理的核准、备案手续外,一律下放到市(特区、区)办理。市场环境。支持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招投标等方面,赋予利废企业平等市场主体地位,破除不合理门槛和限制,实现利废企业和各种所有制经济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加快政府引导,坚持市场主导,依托妥乐论坛、展销会、工业产品产销对接会等渠道,积极开展全市利废产品推广活动。规范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信用信息采集、公示查询和信用监管,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整合政务数据及金融机构服务数据,搭建利废企业信用信息库,运用大数据手段开展利废企业信用评级,建立企业“白名单”。法治环境。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健全利废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升企业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能力,推进知识产权便利化服务,让专利收费减缓、专利优先审查绿色通道、专利审查高速路等政策更多惠及利废企业。融资环境。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支持建立利废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提供贷款贴息和奖励,推动落实利废企业融资担保业务降费奖补政策。完善利废企业直接融资支持制度,引导创业投资基金、天使投资基金等加快发展,加大利废企业挂牌、上市融资奖补力度。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强化市县两级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利用企业主管部门职能职责,建立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加强资源统筹和信息共享。市县两级人民政府建立促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利用企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利用产业发展政策制定、指导服务、整合资源,统筹处理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共同研究制定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利用企业发展措施、项目建设等重要事项。成立六盘水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利用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并压实各个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体责任,完善沟通联络、分级化解、问责追究和专项督查机制,形成各负其责、逐层逐级抓落实的推进机制。
完善决策保障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全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利用领域行业协会、商会、联盟和专业智库的专家资源,共同成立六盘水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开展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领域跟踪研究,为利废企业相关政策制定出台提供决策支撑。建立政策出台前征求利废企业、产废企业与专家意见制度,完善利废企业政策发布、解读和舆情引导机制,提高涉企政策的精准度和满意度。
建立规划实施推进机制。合理设定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阶段性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加强相关政策衔接和工作协调。定期开展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和跟踪分析,及时总结推广各地促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与企业发展的创新政策和工作举措,密切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市场变化,及时研究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调整和优化规划实施方案,做好中期评估和修订工作。
第二节 强化政策落实
加强政策宣传。汇总整理支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企业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组织编制《六盘水市扶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行业发展优惠政策汇编》,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新闻媒体及“两微一端”等新兴媒体资源,基于六盘水市级以上枢纽平台开发线上政策申报和智能诊断小工具,探索运用直播公开课、短视频等新型政策宣传工具,扩大政策宣传覆盖面和政策服务受惠面。
推动政策落地。深入实施政策落实、金融服务、降本减负、扩大民间投资、营商环境整治、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等六大专项行动,推动减税降费、融资支持、人才培训、公共服务、简政放权等系列惠企政策落实,切实降低利废企业经营成本,提高利废企业政策的获得感。引入第三方机构定期开展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政策贯彻落实及实施成效评估工作,将评估结果纳入各市(特区、区)、市直有关工作部门、各工业园区管委会相关部门工作考核体系,督促全市各级各部门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发现问题、优化完善政策体系、更好推动政策落实。
加强用地保障。落实《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加快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发改体改〔2020〕1566号)文件精神,允许全市中小民营利废企业联合参与工业用地招拍挂,可按规定进行宗地分割。鼓励利废企业利用自有工业用地发展工业固废新产业并进行研发创新,根据相关规划及有关规定允许增加容积率的,不增收土地价款等费用,优化土地市场营商环境,保障利废企业依法平等取得工业用地权利。
第三节 加强人才保障
盘活人才存量。用足用好全市各项利废企业人才使用管理规定,用好利废企业现有人才,激发现有利废企业人才潜能,充分发挥现有利废企业人才的作用,盘活利废企业人才存量;创造各种条件,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大力引进各类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人才,扩大企业人才总量;做好各项保障工作,全力培养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人才,挖掘人才潜力,提高人才素质,提高人才质量。充分发挥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人才在经济社会建设和规划实施中的作用,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加快平台建设。深入研究全市利废企业人才发展最新动态,中央、省、市人才政策最新导向,人才流动最新特点,结合六盘水市利废企业人才需求方向,形成人才实践创新成果。依托市内高职高校及培训机构,开发创新创业课程,加强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创新创业指导专家队伍建设。引导鼓励全市利废企业充分利用或积极兴建培训基地,组织开展各类人才培训。深入推进利废企业与市内外高职高校校企战略合作,大力促进产学研政有机结合。
提高人才技能。充分认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实施“凉都矿工”“凉都技工”等重点工程和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大力创新全市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巩固发展技工教育,积极开展利废企业职工培训工作,集中力量办好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利用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切实帮助解决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利用行业高技能人才需求的预测分析,统筹协调培训资源,做好技术支持服务工作,推进高技能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认真组织开展全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利用行业高技能人才的评选表彰工作,落实有关政策待遇,确保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第四节 强化资金保障
争取国家及省级资金(基金)支持。在目前政府财力有限、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相关企业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认真研究和梳理国家及省级资金(基金)支持政策及申报流程,加强全市利废企业项目谋划和储备,做好向上争取资金各项准备工作,下大力气争取各级各类专项资金和转移支付资金支持投入六盘水市利废企业发展。
发挥财政资金引领和杠杆作用。设立政府利废企业发展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企业,建立利废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对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利用企业不良贷款高出一定比例的金融机构给予风险补偿,或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按照一定比例撬动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支持利废企业,转变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建立完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完善金融支持利废企业发展体系,探索完善社会化还贷周转金制度,帮助部分生产经营正常、市场前景好的利废企业缓解续贷压力。引导金融机构落实无还本续贷等监管政策,在风险总体可控前提下,加大对六盘水市利废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推动绿色利废企业项目库建设,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增加绿色金融供给,助力六盘水市利废企业绿色转型升级。支持和引导优质高效、发展潜力好的利废企业上市融资。
完善利废企业减负机制。强化利废企业用地、用房、用工、用电、用水、用气、物流、税费、融资等资源要素向园区倾斜,引导利废企业向园区集聚,切实降低利废企业的要素成本。全面清理取消各项涉利废企业不合理收费事项,对确需保留的收费事项实行清单公示。提升水电气服务效率,进一步压减报装、安装费用。大力支持企业通过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减少电费支出。探索降低利废企业公路通行成本可行方案,清理规范利废企业货运环节不合理收费,降低收费标准。开展降低融资收费专项清理行动,清理规范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行业融资时强制要求办理的担保、保险、评估、公证等事项,减少企业融资过程中的附加费用。
第五节 加强运行监测
建立健全规划管理机制。加强对本规划实施的跟踪、监测和预警。规划实施期间,六盘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职能部门要运用科学分析方法,定期跟踪分析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行业、企业发展运行情况,对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重大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利废企业发展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采取相应对策措施。规划实施期间由于特殊原因确需调整时,由六盘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提出说明和建议,按法定程序报请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审查批准。
建立健全规划评估机制。在规划实施期间,邀请有关专家及部门对规划执行期间规划内容实施情况进行客观分析与评价,对规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报六盘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研究同意后报请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审定。同时,加大规划的宣传力度,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广泛宣传六盘水市“十四五”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规划及重点项目建设进展,让全市人民和各行各业了解全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行业发展态势。
建立健全统计监测体系。加强重点企业经营监测和跟踪服务,强化行业信息统计和信息发布,逐步建立全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行业市场监测、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探索运用大数据等手段搭建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行业、企业发展监测平台,对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行业、企业运行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开展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利废企业面临的困难与存在的问题,预判发展趋势。
生态环境专篇
一、概 况
“十四五”时期,随着六盘水市新型工业化、工业倍增行动、工业低碳绿色发展等重大工业发展战略以及《六盘水市“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的深入实施,全市工业经济规模将持续扩大,煤炭、火电、钢铁冶炼等优势产业产生的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冶炼废渣、燃煤炉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总量也必将增加,对全市生态环境将形成严峻挑战。
开展六盘水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是推动全市工业生产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治理和安全隐患整治的重要手段,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具体方略,是落实《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国家十部委《关于“十四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国家十八部门《“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六盘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具体行动,是加快六盘水市循环经济发展、实现全市“双碳目标”、推动全市工业经济绿色和低碳发展的具体举措。
“十四五”时期,六盘水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主要途径是作为再生资源用于建材、矿井充填、化学原料、土地整治、复耕复绿、环境修复等行业和领域。因此,应按照相关行业和领域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体系、政策规范等要求,确保废气、噪声、废水、废渣等污染物达标排放,避免二次污染;并严格实施建设项目环境评价和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持续提升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项目和运营企业的技术装备和环境保护水平,促进六盘水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规范协同、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二、生态保护依据的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三、规划实施过程产生的环境影响
(一)大气环境影响:主要是工业炉(窑)烟气、烟尘、臭气、生产扬尘等对大气环境影响;
(二)水环境影响:主要是生产废水;
(三)声环境影响:主要是设备噪声与交通运输噪声;
(四)固体废物影响:主要是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
四、预防或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措施
(一) 合理布局减少区域生态环境影响
《规划》根据六盘水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类别及特点,围绕产废企业产业链延伸布局、工业园区产业链协同布局,加快综合利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根据六盘水市人民政府“三线一单”管控要求,在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六盘水市水源地等生态环境敏感区禁止工业类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和实施。《规划》根据生态保护要求,在全市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集中区等重点管控单元进行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布局,创建国家级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国家级、省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规划》提出的合理空间布局有利于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并促进六盘水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集群化和规模化发展。
(二)过程控制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规划》提出,推进六盘水市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低碳绿色发展,依法依规、科学有序消纳全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积极开展清洁生产,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区域总量控制目标,完善环境保护措施,加强监测和管理;通过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等综合措施保护环境,促进全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科学、规范、健康、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规划》强化了生产过程控制,促进了六盘水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的全流程管理,有利于落实全过程环境污染防治责任,提高全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主要措施有:
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加大现有六盘水市利废企业技术改造的力度,依法依规淘汰效率低下的工业炉(窑)以及其他装备、设备等,建设完善相关大气污染防治设施,推行企业清洁生产,提升企业大气污染防治能力,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积极推进天然气、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改变燃料结构,提高炉(窑)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烟气、烟尘排放。
2.水污染防治措施。以六盘水市饮用水源保护为重点,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禁止设立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项目,已经存在的企业要及时迁出。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项目或企业要同步规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严格按照相关环保标准要求,经处理后达标排放。
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六盘水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项目或企业坚持使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安排布局,加强全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项目或企业隔声、降噪等环保工程建设,按照要求及时淘汰高噪声设备。
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规划》的实施有助于缓解与消除六盘水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拟通过水泥、预拌混凝土、墙体材料等建材行业,大量消纳粉煤灰、脱硫石膏、燃煤炉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通过发电、有价金属提取、井下充填、筑路、土地复垦等方式对煤矸石进行综合利用,通过建材、有价金属提取等途径对冶炼废渣进行综合利用。对于六盘水市利废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半成品、不合格品等固体废物,利废企业应全部回收利用,做到不外排。
(三)其它环保措施
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积极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装备,减少利废环节污染物排放。严禁建设国家明令禁止的项目,严禁采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落后工艺和设备,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在六盘水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消纳量大的预拌混凝土、砂石、墙体材料行业分别按照《贵州省预拌混凝土行业规范条件》《贵州省机制砂石行业规范条件》《贵州省墙体材料行业规范条件》进行项目备案、建设和生产运行管理,确保行业规范、有序、可持续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市(特区、区)、工业园区和企业工业炉(窑)实施“煤改气”,减少烟尘和温室气体排放。积极推进六盘水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绿色运输,鼓励粉体固废使用密闭、专用运输设备和车辆,加大全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运输全过程管理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