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化学工业区位于上海市南翼杭州湾北岸,总规划面积29.4平方公里,园区以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发展以烯烃和芳烃为原料的中下游石油化工装置以及精细化工深加工系列。德国巴斯夫、德国拜耳、德国德固赛、美国亨斯迈、日本三菱瓦斯化学、日本三井等跨国公司以及苏伊士集团、荷兰孚宝、法国液化空气集

首页 > 水处理 > 工业废水 > 项目 > 正文

上海化学工业区:“化工污水”到“生态补水”的新标杆

2023-09-28 08:38 来源: 上海水务海洋 

上海化学工业区位于上海市南翼杭州湾北岸,总规划面积29.4平方公里,园区以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发展以烯烃和芳烃为原料的中下游石油化工装置以及精细化工深加工系列。德国巴斯夫、德国拜耳、德国德固赛、美国亨斯迈、日本三菱瓦斯化学、日本三井等跨国公司以及苏伊士集团、荷兰孚宝、法国液化空气集团、美国普莱克斯等世界著名公用工程公司均落户其中。

2022年,根据六部委开展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工作要求,上海市将该化学工业区列为全市唯一一家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区域,推动工业污水处理尾水回用补充到生态湿地的新标杆。

历时5年

实现工业处理达标与生物降解的新探索

上海化工区存在生活污水、有机废水、无机废水三套收集系统,集中收集后,中法水务污水厂负责处理,尾水排放到深海。生态湿地雏形占地33公顷,最初用于无机高含盐废水的生物吸附研究。

2018年,化工区基于处理规模的需求和生态湿地景观建设的初衷,改造面积约26.8公顷,将其提升改造为专业的人工表面流湿地,湿地进水从南侧汇入,南向北重力流至中间提升泵房,经过提升后,自东向西重力流至西侧出水溢流口,最终排入化工区目华路两端的景观绿地水池。2019年正式投入运行。

每天10000立方米园区处理达标的废水混合15000立方米园区中央河水后,流经湿地,通过植物的吸收、微生物降解、同化、基质的吸附、络合等共同作用得到净化,出水水质参考地表水Ⅳ类标准,最终回用作为水景和水道的清洁能源,实现了最末端尾水排放减量、水资源集约利用的目标。

到2022年,湿地主要指标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36.50%、18.45%,BOD去除率为4.26%,CODcr在春季的去除率最高,达到11.60%。同时,该湿地昆虫种类已超过60种,湿地鸟类种数从约20种提升至接近35种,生物多样性提高显著。

再投资1.23亿

做好景观效应与技术研究的新示范

2023年,结合绿色低碳零排放园区建设需求,上海市化工区计划新投资1.23亿,在一期基础上实施扩建工程。8月23日,该项目施工许可证已经颁发,正式开工建设。预计再生水利用率“十四五”期间可提升到28%。

建设面积约10.6公顷,其中潜流湿地建设面积约4.7公顷,蜿蜒河道建设面积约3.1公顷。水生植物池建设面积约2.8公顷,生态补水规模提升到30000立方米/日,新增洗水管和提升泵等设施。加强再生水利用生态补水关键技术推广应用,加大相关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示范。增加太阳能曝气机,提高水中溶解氧浓度。优化植物设计方案,提增强氧功能,抑制藻类生长。

湿地的设计结合水处理和景观美化,使其兼具高度生态和美观的特征,并考虑其科研教育和访问游览、市民开放度等作用。

数字+互联网

推进高质量发展与核心竞争力的新智慧

上海化工区作为全国首批智慧园区试点示范单位,在此次再生水利用推进过程中,将结合国家和本市“数字孪生”的要求,将数字化管理融入湿地设计中,建立一套针对流量、水质进行实时管控的数字化平台系统,通过对全范围各水务要素(包括湿地、泵站、闸门、监测站点等)的实时监测和全面管理、联控联调,借助外部气象预报数据等,达成智慧水务平台系统对于湿地的全域监控和前馈反馈控制,实现生态湿地的精细化、科学化、动态化管理,助力园区的数字化转型。

同时结合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以及海绵城市,将低碳、低影响开发和智能水环境监测整合到整个园区。

示范项目建设中,采用污水厂尾水深度净化,在削减工业尾水污染物、提升园区生物多样性、改善园区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在全国化工园区绿色发展中也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和经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