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是一本厚厚的相册,那些属于一群人、一座城、一个时代的难忘故事,总会在其中留下来自记忆的经典照片。而这一张,无疑亦是其中之一。
由粤海水务负责运营管理的东江-深圳供水工程(以下简称“东深供水工程”),是党中央为解决香港饮水困难而兴建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60年前的今天,该工程正式动工建设。上万建设者在石马河畔喊出“要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的豪迈口号,开启了“水向高处流”的传奇故事序章。他们团结一心、攻坚克难,仅用一年时间便实现工程通水。此后近60年间,东深供水工程始终保持安全稳定不间断供水,为香港繁荣稳定和深、莞经济腾飞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香港供水生命线”。
一年攻坚
东江之水越山来!
“东方之珠”香港,三面环海、淡水缺乏。1962年至1963年,香港遭遇了罕见的严重干旱,连续9个月滴雨未降。最艰难时,港英当局规定每4天供水一次、每次4小时,300多万香港同胞全家老小齐上阵、人与水桶排成长龙,也成为许多香港市民难以忘却的时代记忆。
香港同胞遭遇严重水荒,深深牵动着党中央和祖国人民的心。为引东江水解香港同胞之“渴”,经中央批准,东深供水工程于1964年2月20日正式动工建设。
建设者们肩挑背扛、全力攻坚(历史资料图)
根据工程建设规划,要从东莞桥头镇引东江水,利用石马河道注入深圳水库,再通过管道送水到香港。沿途要翻越6座高山,关键难点在于要将水位逐级提高。工程建设之初,施工缺乏机械设备,缺少先进技术支撑,主要靠人力完成,要实现“水向高处流”难度可想而知。面对艰巨任务,万人建设大军胸怀壮志、义无反顾——缺乏机械设备,就一锹一筐、肩挑背扛,用人力开山劈岭、修堤筑坝;缺少计算、绘图等设备,就靠三角板、绘图仪一点点计算,“施工图画一张就往工地送一张”;为赶工期,常常天刚亮就起床,简单吃个早饭便投入工作,有时几天几夜都没怎么睡觉……就这样,工程建设者仅用一年时间便建成6座拦河坝、8级抽水泵站、17座大型闸门,将东江水从海拔2米提升至46米,在南粤大地上唱响了荡气回肠的治水之歌。1965年3月1日,满载祖国深情厚谊的东江水,沿着83公里新建成的东深供水工程,越山而来、奔腾入港,从此结束了香港严重缺水的历史。截至2024年1月底,该工程已安全优质不间断对港供水292亿立方米,跨越半个多世纪的使命传承,仍在延续。
使命传承
“智慧护航”工程高质量运营
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历史资料图)
东深供水工程建成后,为了满足港、深、莞各地持续增大的供水需求,曾先后实施三次扩建和一次全面改造,供水系统由天然河道改为封闭专用管道输水,年供水规模由0.68亿立方米提升至24.23亿立方米,实现了供水质与量的“双重飞跃”,被《人民日报》誉为“大型工程建设的一面旗帜”。
近年来,粤海水务赓续“时代楷模”精神,始终坚持“一流工程、一流技术、一流管理”,综合运用BIM+GIS技术、数字孪生、北斗导航、5G通讯、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聚力打造“全要素”透彻感知、全面互联、信息共享的“智慧水务”运管系统,推动东深供水工程数字化、智慧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可自动巡航供水线的无人机
在东深供水工程沿线,粤海水务建立了覆盖“天、地、水”的多模态、多维度感知体系,全时全域为工程“保驾护航”——在空中,已实现工程全线覆盖、最大巡航能力达15公里的无人机自动巡查系统,大大提升了供水和水生态安全监控能力;在地面,工程泵站应用“厂站智能巡检系统”,通过设备智能化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巡检效率与精度均明显提升;在水面,多功能采样监测无人船每周开展两次藻类采样、全库监测和水质巡查,先进的无人除藻船可快速应急处置小面积蓝藻水华,同步确保供水水质安全。
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接纳社会各界人士参观
同时,粤海水务赓续爱国主义传统,厚植企业文化底蕴,积极发挥东深供水工程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功能作用,每年接待粤港澳青少年、各地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参观者达数千人次,面向社会各界讲好“饮水思源、粤港情深”故事,用心用情打造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
在粤海水务的高质量运营管理下,东深供水工程近几年也屡获殊荣:2021年,工程建设者群体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该工程也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23年,工程获国家水利部标准化管理调水工程首批认定,荣膺水利部“人民治水·百年功绩”治水工程,并入选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调研基地和首批广东省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
四龙引水
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东深供水工程深圳水库
2021年,广东省从全面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出发,提出构建覆盖全省16个地级以上城市、惠泽逾7600万人民的“五纵五横”水网主骨架。其中,东深供水工程与同由粤海水务承担建管运营重任的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和韩江榕江练江水系连通后续优化工程组成“四横”,以“四龙引水、润泽湾区”之势,共同承载护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保障沿线千万百姓饮水安全的重要作用。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
2024年1月30日,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正式通水。据悉,该工程总投资约354亿元,输水线路全长113.2公里,年供水量17.08亿立方米。由于工程输水线路穿越珠三角核心城市群,粤海建设者传承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时代楷模”精神,全线采用深埋盾构管道方式,在纵深40至60米的地下空间建造输水管道,践行了“把方便留给他人、把资源留给后代、把困难留给自己”的建设理念。下步,该工程将通过西江、东江水源互补、丰枯调剂,有效解决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生活生产缺水问题,并为香港等地提供应急备用水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一脉清波出东江,穿山越岭到港九,一步一阶龙行不休,改写了水的春秋……”一曲《水向高处流》,唱不尽东深供水工程和建设者们一甲子传承坚守、润泽粤港的动人故事与深情厚谊。
以东深供水工程动工建设60周年为契机,粤海水务将在粤海集团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学习贯彻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锚定“从优秀到卓越”发展目标,始终坚守安全稳定优质对港供水光荣使命,聚焦做强做精主责主业,助力广东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