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嵊州市易腐垃圾收运处置22024.15吨,资源化利用率超过97%,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有效破解易腐垃圾处置难题。
引进“一种虫”技术,破解“处置难”
引进“机械预处理+黑水虻养殖”生态处理技术和模式,升级改造预处理设备,带动周边养殖和种植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市场运作模式。2024年转化产出黑水虻虫干530吨、虫粪有机肥1500吨,目前已与当地、江苏、马来西亚等地渔业企业、饲料企业达成合作,因养殖黑水虻产生附加经济净利润194万元。
“一体化”城乡收运,破解“收运难”
城区采取“直运”,以餐厨垃圾处理中心为起始点,建立收运专线11条,通过“定时定点”和“空桶置换”等方式进行“公交车式”收运;乡镇落实专线收集+“转运”,采用纯电三轮车上门收集,集中存放在乡镇中转站后通过密封罐装车统一运输至餐厨中心。目前,城区共配置全密闭罐装清运车6辆、纯电三轮收运车7轮、换桶式收运车1辆,单位食堂、居民小区、农贸市场等500多个点位已纳入“直运”网络。
打造“一张网”数智管理,破解“管理难”
引入数智化开发企业,投入打造易腐垃圾收运智慧平台,将易腐垃圾产生商户、村数据实时接入易腐垃圾收运智慧平台,规范商户及第三方公司的分类、收运数据,“一户一数据、一村一数据”实现全市易腐垃圾收运管控“一张网”。截至目前,智慧收运系统已经初步完成开发,其中厨余收运线已经在试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