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1日16时15分,成都市第六再生水厂一期分布式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发电。作为成都市中心城区首个“光伏+再生水厂”示范项目,通过“水上发电、水下治污”的立体化布局,实现空间资源集约利用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标志着成都环境集团在绿色低碳转型和环保产业创新领域迈出重要一步。为何投资“光伏

首页 > 水处理 > 市政污水 > 项目 > 正文

成都中心城区首个“光伏+再生水厂”项目成功并网发电

2025-04-27 09:47 来源:成都环境集团 

2025年4月21日16时15分,成都市第六再生水厂一期分布式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发电。作为成都市中心城区首个“光伏+再生水厂”示范项目,通过“水上发电、水下治污”的立体化布局,实现空间资源集约利用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标志着成都环境集团在绿色低碳转型和环保产业创新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为何投资“光伏+再生水厂”?

——绿色转型的首选模式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传统水务行业亟须探索清洁能源替代路径。成都环境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推进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施意见》,将“光伏+水务”作为节能降碳的首选模式,通过在水处理设施上方铺设光伏组件,形成“水上发电、水下治污”的立体化布局,将清洁能源利用与节能减排深度融合,使再生水厂变身“低碳粮仓”,有效破解传统水务行业高能耗、高排放的痛点,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

该项目是成都环境集团排水公司与新能源公司打造的集团内首个再生水厂分布式光伏示范项目,也是实现集团水务环保与绿色低碳产业协同发展的试点项目,在进一步优化再生水厂能耗结构的同时,为城市水环境治理注入强劲新动力。

为何选址第六再生水厂?

——空间复用与技术创新双突破

成都环境集团排水公司第六再生水厂一期凭借其空间优势成为理想点位。项目充分利用厂区屋顶、生化池顶部等空间敷设光伏组件,总敷设面积近9千平方米,相当于1.3个标准足球场,预计每年可输送清洁电力近140万千瓦时,满足14万户普通家庭一天的用电量。同时,电能就地转化,发电量实现完全“自发自用”。与燃煤火电站相比,每年可为国家节约标准煤 420吨,相应每年可减少多种有害气体和废气排放,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200吨。

项目创新采用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在不新增用地、不影响污水处理的前提下,治污发电两不误,形成了一个立体绿色生态系统。污水处理工艺采用“多段 A/O+高密度沉淀池+反硝化滤池”,出水严格符合《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排放标准》(DB51/2311-2016)中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限值要求,保障沱江流域水质,为“光伏+治污”协同运行奠定基础。

未来规划如何?

——从“试点”到“全覆盖”的绿色蓝图

项目由成都环境集团新能源公司投资建设,并与排水公司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联合运营,精细化施工管理与技术创新并行,在保障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的同时,高效完成光伏组件的敷设工作,为后续项目积累宝贵经验。

以该项目为起点,成都环境集团将按照“示范先行、梯次推进”思路,加速构建多形态“光伏+”合作体系,积极推进成都市域内集团水厂光伏全覆盖。锚定“双碳”目标,努力打造示范样板,加快形成向绿向新、低碳高产、多能互补的产业新格局,为助力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优化能源结构提供“绿电引擎”,为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贡献环境力量。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