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地下水管理条例》及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切实提升土壤地下水环境风险防控能力,2025年土壤与地下水风险防控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定于2025年7月23-25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开元名都大酒店开展。
01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北京市国际生态经济协会
联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吉林大学、云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南通大学、兰州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兰州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理工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新西兰皇家林业研究所、
合作单位:爱默里(河北)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华瑞中嘉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爱博才思分析仪器贸易有限公司
02会议时间地点
时间地点
会议时间:2025年7月23日-25日(23日9:00起全天报到)
会议地点:内蒙古开元名都大酒店(地址:呼和浩特赛罕区呼伦贝尔南路119号)
会议不安排接站,请参会人员按上述地址自行前往。
会议内容
7月24日上午 开幕式暨特邀主旨报告
7月24日下午-25日 平行分会场、研究生专场等专题活动
7月24日-25日 墙报交流、科技成果转化交流会
大会安排了21个平行分会场,将由约200位知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围绕“土壤与地下水风险防控与生态修复技术创
新、科研进展和行业发展”这一重要领域进行交流和研讨。同时大会安排了科技成果转化交流会参与企业通过现场设立展台或在专题会场发表演讲等多元化方式与行业专家、学者及相关企业深入交流,开拓合作机遇
03开幕式专家简介
陈永清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土壤修复专业委员会会长,曾任环境保护部污防司副巡视员,水司副巡视员,生态环境部土壤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等,长期从事国家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参与或组织编制相关领域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规划、标准、技术规范、监督管理文件等。
高吉喜
理学博士、研究员,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首席科学家。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长期从事区域生态保护工作,在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空间与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性、创新性工作,为我国生态保护、管理、决策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于云江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生态环境部环境污染健康风险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环 境 风 险 专 业 委 员 会 主 任 委 员 、 Hygiene andEnvironmental Health Advances 主编;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首届会士和南粤百杰。获全国创新争先奖、杰出工程师奖和12 项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
张发旺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主持工作)。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科技委特聘专家。任国家重点科技研发计划项目、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助理,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生态环境部“一壶清水入黄河”专项负责人等。是科技部、自然资源部、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专家,是国家重点科技研发计划跟踪专家,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秘书长等。
获得国家制图最高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一等奖、国土资源部二等奖、河北省一等奖等15项奖励,发表论文200篇左右,发表专著16部,专利12项。
刘国
二级教授,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第十五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三批国家生态环境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发表论文130余篇,申报发明专利30项,出版专著和教材各1部,获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 项。
毕银丽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导,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精细勘探与智能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西安科技大学西部富油煤绿色低碳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天山实验室副主任。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三八红旗奖等荣誉20余项。长期从事煤矿区地质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10余项。授权知识产权56项,团标14项,专著6部,发表论文200余篇。
熊燕娜
博士,教授级高工,生态环境部土壤中心地下水部室主任,从事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源头预防等。主持参与国家重大专项、生态环境部科研10余项,负责或参与《土壤污染防治法》《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试行)》等20余项国家法规标准制定。获生态环境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发明专利10余个,发表SCI、核心文章30余篇。
04对话环节安排
1、嘉宾对话环节
2、观众互动环节
3、闭幕展望并总结
大会对话嘉宾简介:
于云江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生态环境部环境污染健康风险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环 境 风 险 专 业 委 员 会 主 任 委 员 、 Hygiene andEnvironmental Health Advances 主编;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首届会士和南粤百杰。获全国创新争先奖、杰出工程师奖和12 项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
张发旺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主持工作)。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科技委特聘专家。任国家重点科技研发计划项目、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助理,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生态环境部“一壶清水入黄河”专项负责人等。是科技部、自然资源部、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专家,是国家重点科技研发计划跟踪专家,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秘书长等。
获得国家制图最高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一等奖、国土资源部二等奖、河北省一等奖等15项奖励,发表论文200篇左右,发表专著16部,专利12项。
彭应登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原总工、生态环境部工业废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研究员,兼任中央环保强化督察与应急处置专家组成员、中央碳达峰碳中和领导小组咨询专家、国家发改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认定评审组组长、工信部重大技术装备目录环保评审专家组组长,生态环境部无废城市适用技术评审组组长、中华环保联合会专家委员会总召集人、北京市环保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主任、中国工业环保促进会绿色低碳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聘委员、清华大学大气污染控制国家工程中心学术委员会成员、同济大学客座教授、工信部冶金文化研究院副院长。
夏星辉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流域水环境研究,重点研究水-沙-污染物/碳氮等营养元素的相互作用、温室气体的产生与排放以及流域降碳减污协同调控。担任Watershed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主编以及多个国际刊物副主编。在Science, Nature Geoscience, Nature Sustainability, PNAS, Global Change Biolo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40余篇。 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1),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6项省部级一等奖等奖项;同时获 “中国青年科技奖”等奖项。
05住宿安排
住宿酒店参考
注:参会代表可提前与酒店联系预定,住宿费用自理。因房间及房型有限,现场报道的参会代表以报道的先后顺序予以安排,建议代表提前缴纳预定金保留房间,预订成功后,若行程有变请致电会务组。
酒店预定二维码
住宿咨询
联系人:王彤 18637195737(同微信)
06报名及注册
会议报名方式
方法一:北京市国际生态经济协会官网主页点击“2025年土壤与地下水风险防控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大会”图片报名
方法二:通过电子宣传(H5)微信在线报名,也可以通组委会工作人员电话、微信报名。
方法三:关注微信“国际生态经济协会”公众号-点击会议会展-会议报名-进行注册缴费
缴费方式
1、大会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缴费:
(1)微信二维码支付,支付请备注“姓名+单位+电话”。
微信缴费二维码
(2)银行汇款:
单位名称:北京市国际生态经济协会
开 户 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建国支行
账 号:11050176360000000010
注:汇款请在转账备注栏填写土壤地下水大会+姓名+电话,并将汇款凭证发送至报名邮箱bj_jingjishengtai@163.com。
(3)现场缴费:报到现场可刷银联卡(POS机)、微信、支付宝缴费。
#发票#
会议提供电子发票,发票内容为:会议费。请参会代表将准确填写发票信息及发票接收邮箱和电话提交给组委会,以便及时开具电子版发票。
07在线报名
提交表单
08联系方式
1.组委会联系人:付老师 杨老师
电话:16619781058(付老师);17810776590(杨老师)
传真:010-65181169
会议报名邮箱:bj_jingjishengtai@163.com
2.会议监督管理电话:010-64029177,19220276685(葛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