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3年底,全省县以上城市接收污泥进行处理处置的设施共114座,设计污泥处理规模6622吨/天(不含垃圾卫生填埋场、垃圾焚烧发电厂等设施总处置能力)。...污泥填埋设施运营企业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定期对污泥泥质进行检测,确保达标处理。三是强化政策指导。不断完善价费机制,加强项目开发储备,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重大项目储备库,争取国家支持。
禁止未经脱水处理达标的污泥在垃圾填埋场填埋。采用污泥协同处置方式的,在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的前提下,卫生填埋可作为协同处置设施故障或检修等情况时的应急处置措施。
禁止未经脱水达标处理的污泥在垃圾填埋场填埋。采用污泥协同处置方式的,在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的前提下,卫生填埋可作为协同处置设施故障或检修等情况时的应急处置措施。
文件指出,各部门要根据污泥产生量和泥质,综合本地自然条件、用地条件、环境承载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选择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进一步压减污泥填埋规模,禁止未经脱水处理达标的污泥在垃圾填埋场填埋。
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20年7月28日联合印发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发改环资〔2020〕1234号)中明确“限制未经脱水处理达标的污泥在垃圾填埋场填埋,东部地区地级及以上城市
日印染废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程项目、1.0万吨/日生活污水及处理工程、10万吨/日工业净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8万吨/日生态湿地工程,以及盛泽地区三期喷织污水收集和中水回用管网及配套设施工程、喷织废水管网改造及中水回用管道工程、污泥填埋场综合治理工程
ec),主要对污泥填埋和农用进行了严格限制。...基于环境安全和避免温室气体产生,欧盟制定了严格的《污泥管理条例》(86/278/ec)、《城市污水处理指令》(91/271/ec)、《垃圾填埋场指令》(99/31/ec)、《废物框架指令》(08/98/
污泥填埋占用土地,浪费资源,存在二次污染风险,并产生大量温室气体,因此发达国家已禁止脱水污泥进入填埋场。我国污泥处理处置起步较晚,部分地区仍以填埋为主要处置方式。
鼓励结合现有设施,采用厌氧消化/好氧发酵+土地利用、干化焚烧+建材利用、水泥窑协同利用等多元化组合方式处理处置污泥。禁止未经脱水处理达标的污泥在垃圾填埋场填埋。
暂不具备土地利用、焚烧处理和建材利用条件的地区,在污 泥满足含水率小于 60%的前提下,可采用卫生填埋处置。禁止未 经脱水处理达标的污泥在垃圾填埋场填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