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中国水权交易所在长沙高新区颁发了全国首宗城市雨水水权交易鉴证书,这标志着我国雨水资源等非常规水资源实现生态价值市场化进入了实践阶段,开创了雨水资源集约化利用及生态价值市场化实现的新模式。这笔“新生意”能达成,长沙的海绵城市建设是前置条件。雨水如何收储,为什么能卖钱?和道哥

首页 > 水处理 > 海绵城市 > 评论 > 正文

雨水能卖钱?长沙“新生意”背后的海绵城市

2021-01-14 11:40 来源: 长沙道 作者: 周斌 吴梦珊

1月7日,中国水权交易所在长沙高新区颁发了全国首宗城市雨水水权交易鉴证书,这标志着我国雨水资源等非常规水资源实现生态价值市场化进入了实践阶段,开创了雨水资源集约化利用及生态价值市场化实现的新模式。

这笔“新生意”能达成,长沙的海绵城市建设是前置条件。雨水如何收储,为什么能卖钱?和道哥一起看个究竟。

高新首创,推进水权绿色金融发展

1月7日,中国首宗海绵城市雨水资源水权交易鉴证书颁发仪式在长沙高新区举行。

现场为湖南雨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雨创环保”)、湖南高新物业有限公司、长沙高新区市政园林环卫有限公司3家企业颁发了中国首宗雨水水权交易鉴证书。

此次由中国水权交易所颁发的这宗鉴证书分为两套。

第一套交易内容为:雨创环保以每立方米0.7元的价格,对湖南高新物业有限公司集蓄在“尖山印象”公租房地下的雨水(每年按4000立方米计)进行收储和简单处理。

第二套交易内容为:雨创环保将上述处理过的雨水资源,以每立方米3.85元(比当地自来水价低20%)的价格,转让给长沙高新区市政园林环卫有限公司,用于园林绿化、环卫清扫等作业用水,替代原来所用的自来水,交易期限5年。

“尖山印象”雨水收集大致过程是: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收集雨水,通过草皮、水生植被等植物吸水、渗水、蓄水,过滤到生态收集池再循环利用。

“我们在确保雨水收集设施正常运行的同时,也要对收集回来的雨水水质进行检测。”雨创环保董事长曾福安介绍,长沙高新区现有27处总容积约7700立方米的雨水地下收集工程,如果反复利用每年可收集雨水21万立方米左右,公司争取尽快将余下的26处也按目前的模式“拿下”。

“这样既可节约大量宝贵的自来水资源,又可使‘尖山印象’公租房的地下海绵随时保持吸水功能,推进水权绿色金融发展。”长沙市海绵城市产业联盟秘书长刘波说。

“在我国雨水资源等非常规水资源实现生态价值市场化打上了‘高新首创’的烙印,这是长沙高新区依靠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长沙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周庆年表示,此次全国首宗海绵城市雨水资源使用权交易顺利成交,是水资源交易开全国之先河的一大创新举措。

活动现场,第二批雨水资源意向交易单位签约,这些单位包括雨创环保、高新区雷锋二小、金桥小学、旺龙小学、东方红街道尖山湖社区,这5家单位将涉及每年2万立方米雨水资源交易。

“尖山印象”雨水收集大致过程是: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收集雨水,通过草皮、水生植被等植物吸水、渗水、蓄水,过滤到生态收集池再循环利用。

“我们在确保雨水收集设施正常运行的同时,也要对收集回来的雨水水质进行检测。”雨创环保董事长曾福安介绍,长沙高新区现有27处总容积约7700立方米的雨水地下收集工程,如果反复利用每年可收集雨水21万立方米左右,公司争取尽快将余下的26处也按目前的模式“拿下”。

“这样既可节约大量宝贵的自来水资源,又可使‘尖山印象’公租房的地下海绵随时保持吸水功能,推进水权绿色金融发展。”长沙市海绵城市产业联盟秘书长刘波说。

“在我国雨水资源等非常规水资源实现生态价值市场化打上了‘高新首创’的烙印,这是长沙高新区依靠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长沙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周庆年表示,此次全国首宗海绵城市雨水资源使用权交易顺利成交,是水资源交易开全国之先河的一大创新举措。

活动现场,第二批雨水资源意向交易单位签约,这些单位包括雨创环保、高新区雷锋二小、金桥小学、旺龙小学、东方红街道尖山湖社区,这5家单位将涉及每年2万立方米雨水资源交易。

“海绵城市”,用自然来调节城市生态系统

顾名思议,“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逐步改善并恢复城市的自然生态平衡。

国家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授俞孔坚认为,海绵城市是一种建立在生态基础设施之上的生态型城市建设模式。它以综合生态服务为导向,最终实现生态防洪、水质净化、地下水补给、生态修复、生物保护、气候调节和人居环境改善等综合目标。

海绵城市水的循环收集与释放示意图

2015年4月,全国首批共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名单正式公布,之后扩大到30个城市。

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提出要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意见》提出,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作为试点城市之一,长沙近年来大力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城区新建住宅小区必须配套雨水地下收集工程,目前全市已有雨水地下收集工程500多处,可蓄水7万立方米,每年可节约自来水70万立方米。

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收集起来的雨水?

有专家认为,长沙高新区海绵城市雨水资源资产化暨水权交易的顺利达成,为雨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提供了成功的案例,为全国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产,才能打开绿色发展的资本通道。”刘波建议,应尽快出台雨水中水利用的政策性文件,为雨水资产化提供政策保障;争取筹建区域性水权交易机构,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长沙高新区的做法值得借鉴。”湖南省水利厅水资源中心相关负责人评价。

而俞孔坚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海绵城市建设,从经济效益看,它带动了城市品质的提升;从社会效益看,百姓幸福指数提高;从生态效应看,城市雨水得到了有效利用。他同时认为,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需要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各方面进行“海绵化”,“将给中国城市带来巨大变化,美丽城市建设成为主流,以生态引导城市建设,我们的城市将更宜居,更体现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