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产业的“春天”似乎真的来了。不断发生的污染事件,促使政府加大了环境治理的力度。就在上个月,号称“史上最严”的环保法刚刚通过表决。在此背景下召开的第15届中国环博会自然备受瞩目。此前5月13日,环保部相关负责人向媒体通报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相关产业调查情况时表示,2011年,环境保护产品和环境保护服务营业收入占同期GDP比重不足1%,还远不足以被称为经济支柱。由此可见,要想成为支柱产业,环保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生意好了今年以来,河北德龙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雅琼明显感觉到水处理企业的日子比原来好

首页 > 评论 > 正文

环保产业:生意好起来了 许多领域仍然被政府把持

2014-05-26 13:27 来源: 华夏时报 

环保产业的“春天”似乎真的来了。

不断发生的污染事件,促使政府加大了环境治理的力度。就在上个月,号称“史上最严”的环保法刚刚通过表决。在此背景下召开的第15届中国环博会自然备受瞩目。

此前5月13日,环保部相关负责人向媒体通报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相关产业调查情况时表示,2011年,环境保护产品和环境保护服务营业收入占同期GDP比重不足1%,还远不足以被称为经济支柱。

由此可见,要想成为支柱产业,环保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生意好了

今年以来,河北德龙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雅琼明显感觉到水处理企业的日子比原来好过了。

“2007年,公司刚刚成立的时候只有5个人,生存很艰难。”李雅琼说,那个时候很多排污企业都没有安装污水处理设备,或者安装了也不运行。企业在污水处理方面的需求很小,他们公司几乎没有生意。

而最近两年,随着政府在环保方面的力度逐渐加大,开始有排污企业主动找上门来,企业订单越来越多。

此外,政府市政建设方面的订单也比以前多了。尤其是今年,李雅琼发现很多地方都开始上马河道治理项目,由于河道治理比污水处理的技术要求低,更加容易实现,同时政府方面又能提供较高的补贴,所以这一领域迅速成为该公司的利润增长点之一。

如今,他们公司的员工数量已经增长到272人,比成立之初增加了50多倍。

其实,不光是水处理企业,记者在环博会水展、固废展、大气展、场地修复展等多个展厅走访发现,无论是从事垃圾处理与回收利用,还是主营给水/排水与下水道,相关企业普遍都表示近两年来的生意比以前好了,同时竞争也比以前激烈了。

最明显的就是空气净化器行业,本报记者在“空气净化器(中国)行业联盟”展台看到,100平方米左右的面积里,集中了大约60家空气净化器企业,价格也从2000元以下到5000元以上不等。杭州盛大高科技机电有限公司区域经理羊勇向本报记者表示,空气净化器行业目前正处于“江湖混战”的阶段。

环保产业好转,接受采访的企业普遍认为这与国家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强有关。2013年,蔓延全国的雾霾迫使政府出台了“大气十条”。今年,各地频发的水污染事故和土壤污染事件又让“清洁水治理行动计划”和“土壤治理行动计划”出台的进度加快。

根据环保部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相关产业基本调查结果显示,与2004年相比,2011年我国环保相关产业的从业单位增加了104.9%,从业人数增加了100.3%,涨幅都达到一倍。另外两项数据,营业收入增加了572.6%,营业利润增加了605.0%,更是实现了5-6倍的增长。

资本市场的困惑

虽然目前环保产业很“热”,很多地方都声称要将环保产业打造成当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或支柱产业,但环保股却跌得很厉害,这种现象如何解释?5月20日,在2014年中国环博会高峰论坛上,主持人、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的这个问题一经抛出,立刻引发嘉宾的热烈讨论。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研究部执行总经理陈俊华表示,从年初至今,龙头环保股下跌了大约20%,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去年环保股“实在太火爆了”,涨幅大都在50%-100%左右,基金经理人追求落袋为安,将收益变现给环保股造成了很大的抛压;二是经济大环境不好,国家是否还能一如既往地支持环保和淘汰落后产能,大部分人认为政策不明朗,所以造成了市场冷淡的情况。

另外,基金经理们的一大困惑是,目前在资本市场上可选的环保股标的太少了,市值超过100亿元的公司不超过10只,能够报得上名字的公司,香港不超过5只,国内也不超过5只。基金经理们认为研究环保行业性价比不高,要花很大精力研究一个并不很大的公司,而且还存在风险。

海通开元投资公司执行总经理吕晓也表示,环保产业具有类似公用事业的属性,投资周期长,投资量大,回报却较为平稳,这肯定与基金经理的传统投资理念相冲突。而她接触过的大量环保企业,很多具有很好的技术,但是由于领域过于狭窄,推广起来很困难。

对此,陈俊华呼吁,环保企业一定要重视资本市场,无论是资金还是企业知名度方面,资本市场都是环保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支持力量。

对于来自资本市场的召唤,环保企业却保持着警惕。博天环境集团董事长赵笠钧表示,金融业是典型的“锦上添花”的行业,对于企业的融资,他的建议是:“看好自己的股权,不要被投资机构忽悠了。”他认为,一次发40%的股权给投资机构,再想融资就没有空间了。另外,还要管理好自己的应收账款,环保行业的应收账款普遍较大,基本占到当年收入的50%左右,如果把这一块管理好,债务性融资就能减少一些。

不过,也有环保企业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北京晓清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小清表示,从2010年开始,他们公司相继引进了两笔风投,现在他们正在积极谋求上市、借壳或者并购,通过多种融资手段来解决资金问题。他认为,今后10年对于环保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将是环保产业的黄金十年,如果把握不住,机会就没有了。

GDP占比不足1%

虽然各界一致看好环保产业的未来,但从现状来看,环保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仍然有限。

据5月初环保部发布的《2011年全国环境保护相关产业状况公报》显示,2011年,我国环保产品生产和环保服务的从业单位约1.3万家,营业收入3700亿元,从业单位的年平均营业收入仅为285万元。环境保护产品和环境保护服务营业收入占同期GDP比重不足1%,还远远不足以被称为经济支柱。

有的领域,企业想进还进不去。以前不久引发关注的杭州垃圾焚烧事件为例,杭州锦江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元珞表示,他们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垃圾焚烧的企业之一,又是杭州的本土企业。早在6年前,就向当地政府表达过希望帮助运营垃圾焚烧项目的意愿,但政府还是希望自己来投资。

还有的领域,由于政府的重视力度不足,目前企业连运营模式都没有找到。以土壤修复为例,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表示,该领域像早期的工业废水治理,没人重视、没人监督,也没有标准,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去做,因此这一领域目前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

文一波表示,目前整个中国的环保板块,其实都不存在技术问题,也不是资金的原因,最重要的还是机制问题。需要政府制定标准、加强监督,让法律真正落地,只有这样才能让市场成长起来。

20日,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司长熊跃辉曾在会上表示,环保部近期将出台关于加强环境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把污染物监测、企业环境监测、设施运营等更多领域交给市场。

 

原标题:环保产业:生意好起来了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