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中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山本部(原新疆烧碱厂)自2012年6月停产搬离乌鲁木齐主城区后,其遗留的2万多平方米厂区一直在进行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
8月22日,当记者来到这一项目工地现场,原先的建筑物都已被夷为平地,数台挖掘机正在对厂区的土壤进行挖掘。这些土壤被运到指定堆土场,接受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检测人员的检测,检测人员在工作的时候都带着口罩,并拿着筛子对土壤进行筛选。最引人注目的是厂区有一个巨大的白色充气大棚,充气大棚占地3200平方米,最高处有18米,这个充气大棚就是污染土壤的修复车间,重度污染的土壤都被运到这里进行密闭处理。记者提出要进去拍照时,被工作人员以不安全为由婉拒。
新疆烧碱厂成立于1958年,2012年以前一直是中泰集团重要的生产基地,当时生产规模为年产17万吨聚氯乙烯树脂、12万吨离子膜烧碱。2012年6月,该厂进行停产整体搬迁到阜康工业园。原厂区土地将用于房地产开发,解决中泰集团职工住房问题。
西山生产区虽已停产,但历史积累的污染物在厂区形成了局部地区土壤污染,对该区域居民的健康构成了环境安全隐患。据自治区固体废弃物管理中心主任李卫东介绍,这主要是由于新疆烧碱厂当年采用了高汞触媒作为生产聚氯乙烯和烧碱的催化剂,从而使厂区土壤中含有剧毒的汞。为保障人体健康,2013年,在自治区环保厅指导下,新疆中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委托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对停产后的西山厂区进行了场地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价,根据风险评价,西山生产区确认含汞污染土壤主要在距地表7米内土层中,需修复的最大面积为2.27万平方米,总方量为78877.5万立方米。其中汞含量超过500毫克/千克土壤为重度污染土,汞含量在10~500毫克/千克的轻度污染土壤,汞含量低于10毫克/千克的为非污染土壤。
经过两年的筹备和规划,2014年,中泰集团启动了西山本部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程项目,委托了在土壤修复行业有较好业绩的博天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西山生产区的污染场地进行修复治理。这是全疆第一家场地污染土壤修复项目。
据博天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公司营销部经理梁信介绍,该公司依据西山生产区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方案,选用了污染土壤剥离、固化稳定化最终安全填埋技术。对确认污染区域的土壤进行剥离并分类治理,重度污染土壤需要进行固化稳定化修复后进入新疆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危险废物填埋场安全填埋,轻度污染土壤直接进入危险废物填埋场安全填埋,非污染土壤可进入垃圾填埋场。
梁信说,这一项目经自治区环保厅批准于2014年6月20日开工,他们根据调查报告中划定的污染范围,将污染土清挖至临时堆场,非污染土运至垃圾填埋场填埋。实际开挖面积为7612平方米,开挖总方量为47000立方米,其中非污染土总方量为23455立方米,7月8日,污染土清挖阶段工程全部完成,并完成清挖场地阶段的环保验收工作,验收组认为污染场地清挖后土壤样品检测结果和地下水样品检测结果均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博天环境公司新建了临时堆土场和土壤密闭修复车间,目前正在对土壤进行分拣工作,预计整体修复工程将在10月竣工。
梁信说,汞是唯一在常温下呈液态并易流动的金属,它在0℃时就可以蒸发,气温愈高,蒸发愈快愈多;每增加10℃蒸发速度约增加1.2~1.5倍,空气流动时蒸发更多,给周边造成危害。含汞超标的重度污染土壤就会被送入充气大棚中,加入特制的催化剂,经过一周左右使其固态化并稳定下来,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新疆中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环保部部长韩巍说,截至到目前中泰集团已为西山本部厂区土壤修复花费了4000万元。西山本部是中泰集团的老厂,过去受技术、资金的限制,采用了高汞触媒技术来生产聚氯乙烯和烧碱,现在,中泰集团新上马的工厂正在全面采用低汞触媒技术,并实现全封闭和循环利用,最大限度降低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中泰集团还在国内外科研机构密切合作,开发无汞触媒生产聚氯乙烯和烧碱,以彻底解决汞污染问题。
据自治区固体废弃物管理中心主任李卫东介绍,近年来,“镉大米”“癌症村”“砷中毒”“毒生姜”等土地污染带来的问题一次次冲击着公众心理防线,也引起国家高度重视,全国上下都在加强对重金属污染治理和防控。
原标题:探访新疆首家场地污染土壤修复项目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