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是全国 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中,唯一还在实行当街转运垃圾的城市。今年武汉市“两会”期间,政协委员赵群曾提出这一问题,引起高度关注。
武汉市长唐良智亲自走访武汉剧院后面、京汉大道汇通路口的垃圾转运站,并点名批评露天作业的垃圾站脏乱差,要求限期全部改为“隐形”转运站(封闭式或地埋式)。
然而,近日记者走访发现,汇通路垃圾转运站依然存在。江岸区城管委表示,建地埋式垃圾转运站选址太难。除非垃圾转运站建成在先,滞后建设一般都会遇到选址的用地困局。
回访
垃圾当街转运点仍在作业
年初武汉市“两会”,市长唐良智在与政协委员座谈时,政协委员赵群反映,武汉中心城区大部分生活垃圾当街转运,不仅脏臭,还造成交通拥堵,建议设计地埋式或封闭式的垃圾转运站,以免当街转运影响市容。她说:“在武汉剧院后面的京汉大道汇通路口就有一个垃圾转运站,请市长有空去看一看。”
这一提议被唐良智记在心上。1月9日,两会一结束,唐良智没打招呼,直接从武汉剧院来到汇通路口垃圾转运站,眼前景象让他印象极为深刻,“臭气熏天,污水横流,到夏天肯定苍蝇满天飞”。
唐良智说,当街转运垃圾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武汉环境卫生的瓶颈问题,严重影响城市形象。他要求限期全部改为地埋式垃圾转运站。
8个月后,9月9日,记者回访发现,汇通路转运站依然存在,垃圾仍在当街转运。道路左边停着一辆垃圾小车,右边停着一辆白色垃圾大车和一个垃圾箱,垃圾箱内装满了废沙发、旧凳等。不过,路面没有堆放的垃圾,比以前稍干净,路口交通也不见拥堵。“垃圾少了,没那么吵了,也没那么臭了,基本上一天只运一次,垃圾来了就即刻清扫干净了。”附近商户邹师傅说。
开垃圾小车的朱师傅说:“现在,我每天晚上七八点来运一次,运完就走。不像以前,从每天凌晨5点运到早上9点,差不多要跑20多趟。”
邹师傅表示,作为附近居民当然希望彻底解决问题,“但我也知道蛮难,没有地方建新的垃圾站”。
江岸区城管委有关人士介绍,汇通路片靠近夜市,每日垃圾量多达65吨。目前已采取分流措施,增加劳动力,将垃圾分流到江滩转运站和西马转运站,如今汇通路转运点的垃圾量仅10吨左右,多是晚上打烊后的垃圾,且定时定点及时清理。
困局
“谁都不希望垃圾转运站建在自家附近”
“我们比谁都希望多建几个地下转运站,但确实有些力不从心。”江岸区城管委有关人士介绍,汇通路垃圾转运点彻底取消,前提是要有替代的转运点。
据武汉市城管委介绍,长期以来,垃圾转运站面临资金缺乏、选址难等问题。“一个地埋式垃圾转运点,初步预算是100万,全市规划建120个,预计要花1.2亿元。”
资金问题在近期得到了有效解决。根据武汉市财政局的意见,今年市财政将给中心城区的地埋式垃圾转运站给予30%的补贴,不过前提是手续齐全,立项、环评、招投标、审计一关都不能少。“现在,最难的就是选址。市民都盼望当街转运垃圾问题得到解决,但是又不希望垃圾转运站建在自己家附近。”武汉市城管局相关人士表示,建设垃圾转运站,有着与建设公厕类似的尴尬。去年武汉市计划投资9800万元兴建菱角湖垃圾转运站,消息刚一公布,就遭到附近居民反对。而事实上,这个垃圾转运站建在地下,仅环保投入就达近千万元,建成后,地面仍恢复为公园景观区。由于反对声音太大,目前,这一工程面临停工。
小型地埋式垃圾站的建设同样如此,该人士介绍,目前,7个中心城区计划建84座“隐形”垃圾站,然而,在寸土寸金的江汉区,实在找不到点来建地埋式垃圾站,只好在旧站上改造;而江岸区本来选了5个点,其中有2个还未上报就“夭折”了,最后只报了3个,分别是澳门路球场路交会路口、田田广场、青少年宫。
记者从江岸区城管委了解到,上报的3个点中,仅澳门路球场路交会路口的店,正在顺利招标、采购设备,预计近期可开工。而其他两个点,均因土地权属部门不同意而搁置。“规划滞后是导致如今公厕、垃圾转运站选址难的根本原因。”江岸区城管人士建议,今后,规划局应特别规划环卫用地,如新建小区必须配建地埋式垃圾转运点、公厕等,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建议
“共建共享”模式可破解用地难
那么,现如今,垃圾转运站选址难题究竟有没有办法破解?政协委员赵群表示,洪山区探索的“共建共享”模式可借鉴。
9月12日,洪山区街道口珞狮南路未来城停车场一角,隐藏在简易工棚内的地埋式垃圾转运站内,垃圾车正在作业。工人一按电钮,垃圾房内30平米的地板上,两块盖板缓缓分开,出现一个一米见方的方洞,垃圾车将箱内的垃圾一股脑倒进去,盖板合上,一阵马达声,里面的垃圾已经完成压缩过程。
再按一个按钮,在视线看不到的地方,对垃圾喷洒杀虫除臭药水,将污水排入下水道等过程自动完成。站内还有4个老鼠诱捕装置及两部灭蝇灯。“这里原来是个垃圾房,垃圾满地、苍蝇乱飞、臭气熏天,来未来城消费的客人往往在路口就开始捂住鼻子,简直看不得。”运垃圾的罗师傅介绍,如今,从外观上,已看不出这是一个垃圾转运站。该站目前每天能消化20吨垃圾,珞狮路附近的一所学院、未来城卖场以及周边楼盘的生活垃圾,都能搞定。
洪山区城管委负责人介绍,未来城地埋式垃圾转运点没有扩大任何占地,投资50万元直接在垃圾房上改造而成,“我们和土地权属单位——未来城多次协商,他们也认为露天转运垃圾太影响客流量,所以双方达成一致,由我们来投资建设,他们享受公共服务”。
据了解,洪山区已于去年建设了6座地埋式转运站,分别位于卓刀泉公园、张黄新村、书城路、青菱桥、江宏花园和未来城,均采取“共建共享”模式。今年内,还将建设16座,其中武汉理工大学内就有2座。“洪山区比其他中心城区的面积大许多,其经验或许不可照搬,但其他中心城区可学习此模式,在一些大型小区建地埋式转运站,或在已建的转运点进行升级改造。”相关人士如是建议。
原标题:武汉仍存在垃圾当街转运 建地下转运站陷用地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