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治理是城市搬迁遗留场地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近年来,国内已启动了大量的场地污染治理项目。国内污染场地治理技术选择时“重修复、轻管理”,将风险控制等同于污染修复,对风险管理技术不够重视。按照目前的场地治理模式,国内部分污染场地可能会过渡修复,同时由于修复成本较高,部分场地无法实施治理。从风险的角度来看,场地修复治理技术可采用污染物去除技术、风险管理技术(暴露途径阻隔和受体行为限制技术)。风险管理技术与污染物去除技术(修复技术)相比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势。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谢云峰老师在欧美发达国家污染场地风险管理技术应用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污染场地治理的特点,讲解了适宜国内采用的风险管理技术类型,明确了典型风险管理技术(监测自然衰减、封存阻隔、制度控制)的应用条件。接下来,谢老师分析了四个典型污染场地开展风险管理技术的应用案例,初步分析了风险管理技术在国内应用前景,提出了风险管理技术的应用建议。风险管理技术的研究成果对完善我国污染场地风险控制技术体系,规范污染场地风险管理行为都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2014污染场地治理修复研讨会于9月25日在杭州召开
原标题:谢云峰:风险管理技术在挥发及半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治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