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5日,环保部发布第14号《关于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公告》,要求在2014年7月1日前,烟尘排放浓度达到20mg/m3以下,二氧化硫排放浓度达到50mg/m3以下,氮氧化物排放浓度达到100mg/m3以下。此番公告,对承担着西安市城西地区、高新开发区、沣东新区、大兴新区集中供热任务的陕西西安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无疑遇到了一个无法回避的两难选择—要么实现改造,要么关停。关停,区域集中供热眼下就戛然止步。改造,则要在保证发电供热连续生产的同时,插入项目建设。任务交织,时间紧迫,资金紧缺,困难真不是说说而已。西安热电,这个曾经

首页 > 环境监察 > 报道 > 正文

从环保先锋到排放大户再到减排明星

2014-10-16 08:42 来源: 西安日报 

2013年3月25日,环保部发布第14号《关于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公告》,要求在2014年7月1日前,烟尘排放浓度达到20mg/m3以下,二氧化硫排放浓度达到50mg/m3以下,氮氧化物排放浓度达到100mg/m3以下。此番公告,对承担着西安市城西地区、高新开发区、沣东新区、大兴新区集中供热任务的陕西西安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无疑遇到了一个无法回避的两难选择—要么实现改造,要么关停。

关停,区域集中供热眼下就戛然止步。

改造,则要在保证发电供热连续生产的同时,插入项目建设。任务交织,时间紧迫,资金紧缺,困难真不是说说而已。

西安热电,这个曾经因环保而生,曾经为连片拔除城西区林立的小烟囱,发挥过不可替代作用的热电联产企业,曾经的区域环境友好新型工业化发展标志,在国家限排公告之后,何去何从,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抉择。

治污减霾在西安的各项工作中,始终排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魏民洲曾在治污减霾动员大会上说,治污减霾、优化生态环境是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是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内在要求,顺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不仅是重大的民生、民心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各级各部门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努力使西安大气质量取得根本好转。

但是,在治污减霾的道路上,西安的状况并不乐观。作为省会城市,西安人口众多,污染物排放量大,扩散条件不利,易产生污染物累积效应。

要改善空气质量,要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竞争力,西安需要一场突围战。

西安市委、市政府将首场突围战锁定能源结构调整,限制煤炭使用,并使民用燃料由燃煤向燃气转化。这也成为西安治污减霾的重要手段。

在这场突围战中,距离市区最近的燃煤热电联产企业—西安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进入视野。作为一个排放大户,到底是关停还是治理?需要决策者的慎重决定。

最终,西安市政府没有搞“一刀切”,而是想尽办法让企业实现改造治理,甩掉排放大户的帽子,成为省内第一家达到特别限排标准的热电企业。

对市政府来说,这只是万千决策中的一项,但对西安热电的千余职工和西郊70余万百姓来说,却是关乎生存和生活质量的大事。正如一位环保人员所说,治理大气污染就是让民众生活的环境更好。但空气质量的好转,不能以民众生活退步为代价。

曾经的城市发展为

今天的生态建设留下沉重课题

上世纪70年代,西安市工业重镇格局就已形成,南郊是以电子和航天工业研究生产为主的电子城和航天城;北郊和阎良形成了以飞机生产制造为主的飞机城;东郊成为纺织城,同时以韩森寨工业区为中心形成了以兵器工业为主的兵器工业制造区;西郊则是以化工、钢铁和设备制造为主的重工业区。几乎所有企业,都有自行解决生产生活热源的锅炉房,方圆几十里,大小高低粗细各异的烟囱林立,黑灰黄白各色烟气冲天,这曾是人们引以为自豪的、生机勃勃的工业化景象—烟囱越高大,企业规模越大;产能越大,参加工作的工人也越多。同时,长期生活在西安的人们,还有一幕熟悉的景象,那就是,30年前许多居民区中,家家户户屋外窗前都有个小煤棚,人们每天都能遇到走街串巷卖煤的踏板车,尤其是到了冬天,居民采暖完全靠小煤炉,每户人家一冬天的储煤就达上千斤。那时,行走在西安的大街小巷,扑面而来的烟火气是古城人民的一种记忆。现在想想,曾经的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发展水平,为今天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留下了沉重的课题。

为了治理城西区大气环境,还西安历史文化古城碧水蓝天,上世纪80年代末,市政府决定在西郊筹建集中供热项目。西安热电由此诞生。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是一种节能环保的能源生产方式,它把发电的“乏汽”用于供热,比纯凝火力发电的热效率大大提高。在城西区建设集中供热项目,是为了替代辖区内分散的小锅炉,为区内提供清洁高效的工业和民用热源。与机组设计配套的电除尘装置的除尘效率可达97%,按照当时的设计标准和排放标准,电除尘装置可有效提高城西区的减排水平,大大降低区域内烟尘排放总量。

1999年,西安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城区建设无燃煤区和改煤区,以此奏响了燃煤锅炉拆除改造攻坚战的号角。当时,曾有一个立“军令状”的现场会,时任陕西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的栗战书同志在现场会上强调,“拔不掉烟囱摘乌纱,拆不掉炉子搬位子”。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西郊集中供热二期项目工程开工建设了。在西安市政府的推动下,西安热电两期项目开始在地区发挥重要作用,地处西安城西区的西安高新开发区以及西安西电集团、远东集团、庆安公司、西安钢厂、利君制药厂等3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先后接入西安热电的热力管网。历经20余年,城西区往昔烟囱林立、烟气遮日的景象已不复存在,西安热电在配合政府连片拔除小锅炉的举措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限排令”让曾经的环保企业

面临“关停”与“存续”的抉择

目前,西安热电为西安城西区、高新开发区、沣东新区、大兴新区众多事业单位、居民提供清洁高效的生产生活用热。热用户237家,民用采暖面积超过1810万平方米,惠及20余万户居民,约70多万人口。建成投运以来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2135吨/年,减少大气悬浮微粒6532吨/年,减少氮氧化合物14.98吨/年。

然而,随着国家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治理标准越来越高,属上世纪末设计水平的现役机组,其减排能力已远不能达到国家现行的限排标准。2013年3月25日,环保部发布第14号《关于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公告》,要求在2014年7月1日前,烟尘排放浓度达到20mg/m3以下,二氧化硫排放浓度达到50mg/m3以下,氮氧化物排放浓度达到100mg/m3以下。这个严苛的排放限值公告,对老标准下的曾经的环保先锋企业来说,成了一道迈不过去的槛。正是在这一年,西安热电面对了前所未有的、最为严厉的环保问责。

2013年2月,西安市环保局下发《关于西安市部分企业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情况的函》,对西安热电公司等企业烟尘排放超标问题提出通报。此后的一年间,西安市环保局对西安热电相继下达环境保护限期治理通知及行政处罚决定书11份。

4月1日,省环保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我省当年首批省级挂牌督办环境违法问题,要求限期整改。其中,对西安热电二氧化硫、烟尘超过特别排放限值环境违法进行挂牌督办,要求2014年7月1日前达标排放。如不能达到排放治理要求,企业将关停。

面对严厉的环保问责和紧迫的治理要求,企业没有消极等待。2013年3月,西安热电制定了《2013年脱硫工程实施方案》,全面安排部署实施减排工作。克服资金困难,在年度综合计划中,列支环保技措资金2千万元,用于内部环境和设施的治理改造。

从2013年4月起,西安热电陆续实施了电除尘改造,固硫设施检修,灰库、煤场防风抑尘墙和喷淋装置安装,修建煤车洗车台,购置道路清扫车辆等一系列治理措施,企业排放参数和环境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尽管如此,这些“小手术”依旧无法让企业达标排放。2013年7月13日,环保部总量司司长刘炳江现场检查企业排放状况,对污染物排放总量以及烟气在线监测运行情况进行核查。针对西安热电减排设施落后、排放超标的现状提出严厉批评,要求限期整改。

之后,省、市、区三级环保部门层层下发治理通知、驻厂监督检查。9月,国家环保部对西安热电的环保设施改造挂牌督办,限期完成。西安热电在不断升级的环保重压下开始了“关停”与“存续”的抉择。

一个始终肩负使命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企业,一下子从荣誉的巅峰跌落到排放大户的“负面典型”,甚至到了关停的地步,压力可想而知。如果要实现设备的更新改造,可能需要数千万甚至上亿的资金,这对于一直微利生存,甚至一度亏损的西安热电来说,是个可望不可及的梦想。如果企业关停,且不说千余名职工如何安置,城西区集中供热热源一时间无从替代,其中,冬季70万人的民用采暖向哪里要热源,这成了一个拿起来沉重,放下更沉重的问题。

“没有政府的扶持

企业过不了这一关”

“企业如果被关停,我们怎么办。”就在员工心忧干部心急的时候,传说中的‘车到山前必有路’竟然成真了。铺就这条救命路的是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者们。这是如今热电公司干部职工难以忘怀的深切记忆。

自2013年2月起,董军市长多次到西安热电调研,对项目改造提出具体要求。

8月13日,董军市长召开市政府第207次专题会议,研究西安热电公司大气污染治理有关问题。在会议上,董军强调,西安热电曾经为本地区的环境治理发挥过作用、做出过贡献,今天我们还应该推动它为治污减霾发挥新的作用,要把促成西安热电实现环保改造提高到民生的政治高度来对待。会议决定立即启动公司二期3台燃煤电站锅炉的除尘、脱硫、脱硝改造工作,要求2014年10月底前完成。其中,2014年7月底前完成2台的改造。项目资金由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财政局、市建委和企业共同筹集。

9月23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江泽林,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岳华峰等一行,调研环保改造项目以及建立全省低气价区等问题。

这期间,黄海清副市长多次带领市发改委、市国资委、市环保局、市政局等部门,现场协调解决西安热电环保综合治理项目落实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在各级政府、各部门的努力下,项目得到迅速推进。2013年11月12日,环保综合治理项目EPC工程总承包招标、监理招标;12月9日,西安热电公司与中标单位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签订工程总承包合同;12月底工程正式动工开建。

科学的决策,使西安热电这个在区域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基础设施企业渡过了因环保设施落实带来的生存困境,使西郊区域内58平方公里的生产和居民生活供热得到了保障,实现了环保治理与保障民生的双赢。这是笔者在企业干部中听到的共识。

西安热电成为我省

首家实现天然气集中供热的企业

西安热电二期锅炉环保综合治理项目得以顺利实施,有效解决了区域环境污染的老大难问题,缓解了企业经营面临的环保压力。但因一期关停而带来的供热缺口问题仍悬而未决。

冬季供暖是事关人民群众生活、关乎社会和谐的大事。西安热电二期改造项目启动后,一期2台燃煤锅炉在2014年7月1日关停,区域排放绝对值毋庸置疑的大幅降低,但与此同时,西安热电对外热能力减少230—250吨/小时,影响供热面积450万平方米。

2013年11月7日,市长董军再次做出批示,就城西区供热缺口问题,由市发改委、市国资委组织企业等部门研究,尽快提出实施意见。

之后,市发改委组织有关部门多次到热电公司进行专题调研,并于2014年元月,形成《关于落实城西集中供热初步建议的意见》,上报省政府。《意见》根据西安市集中供热现状以及燃气供应现状,提出城西区集中供热分步实施方案。第一步对西安热电二期3台220吨/小时电站锅炉实施脱硫脱硝和除尘达标排放改造,第二步新建4×70兆瓦燃气供热锅炉,替代一期机组供热能力。同时,建议继续争取实现三期燃气或燃煤热电联产项目建设。《意见》还提出了实施城西集中供热改造需省、市政府研究解决的问题,如气源、气价保障以及燃气供热补贴政策等。

2014年2月7日,是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刚刚上班市政府即召开城西区集中供热专题会议,研究替代西郊集中供热一期供热能力方案,并要求市发改委进一步研究《意见》有关事项,积极寻求三期项目投资合作伙伴。

4月13日,陕西省省长娄勤俭主持召开省政府第35次专题会议,研究西安城西供热设施燃煤改造有关问题。会议决定:同意西安市关停西安热电一期2台燃煤锅炉,按计划、按标准完成二期3台锅炉脱硫脱硝和除尘改造,同时建设4台70兆瓦燃气热水锅炉替代一期供热能力;要求省发改委按年1亿立方米供应量保证西安热电燃气锅炉用气,为最大限度惠及市民,并确保企业能正常经营,会议决定按民生气价供应燃气。

省政府会议的第二天,常务副市长岳华峰即就城西集中供热有关事宜主持召开了市政府专项问题会议。决定:原则同意西安城投集团对西安热电公司进行整体接收;由西安城投集团投资,西安热电公司组织实施,立即启动4台70兆瓦燃气锅炉建设项目;由市环保局负责,下达关停西安热电一期2台220吨/小时燃煤锅炉的通知。

从4月17日至4月25日,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燃气锅炉项目能评、环评、土地审批、可研审查等多项前期工作迅速推进。5月5日,市政府将西安热电燃气供热项目列为政府应急工程。西安城投集团接收西安热电公司后,按市政府要求,在资金上给予全力支持,在项目的督促协调等方面,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14年6月12日,西安热电燃气供热项目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开工仪式。计划于2014年采暖季投入运行。相较于燃煤供热,燃气供热的排放大大降低。西安热电建设4台70兆瓦燃气锅炉替代一期供热能力,将成为省内首家实现天然气集中供热的企业。

6月、9月,董军市长先后两次来到西安热电公司,实地调研燃气锅炉建设和环保综合改造进展,现场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企业心怀感恩。为了确保治理项目按期完成,公司项目管理人员节假日不休息,24小时现场施工不停顿,干部职工“五加二”、“白加黑”加班加点赶工期,抓紧上半年采暖季结束到下半年采暖季开始这段有限的时间,全力以赴推进施工进度。已完的二期3#、4#锅炉脱硫脱销除尘改造,一次通过环保验收,5#锅炉也于9月底完成改造。这是目前该项目施工的最短工期。

7月1日,西安热电一期2台燃煤锅炉在运行了近22年后光荣退役。省市环保部门挂牌督办的西安热电环保治理工作得以顺利实现。

“我们能够在两个采暖季之间的7个半月时间里同时投入3台电站锅炉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和4台燃气供热锅炉建设,得益于市长的关心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强力推动。董军市长多次实地调研、开现场办公会解决具体问题,让我们对工作十分有信心。与此同时,市发改委、市国资委始终关注项目进展,帮助企业有效推动项目实施。市环保局领导也是多次带队莅临热电公司,检查项目进展情况。城投集团领导从项目立项到建设,给予了我们全方位的指导和支持。”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韩晓琦同志说。

西安热电一期关停和二期

改造减少排放3万余吨

西安热电二期环保治理的成功实施和燃气锅炉的顺利开工建设,将有效减少本地区飞灰、废渣、烟尘排放量,给城市带来可观的环保效益。据测算,西安热电一期关停和二期改造后,年总计可减少烟尘排放868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6436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5404.9吨,约占西安市总排放量的四分之一。

改造后的硫排放低于50mg/m3,氮氧化物排放低于100 mg/m3,烟尘排放低于20 mg/m3,达到国家限排标准。新建4×70兆瓦燃气供热锅炉项目已于6月10开工建设,计划今年采暖季投运,替代一期供热能力。届时,西安热电公司将成为省内第一家执行特别排放限值标准的发电企业。成为减少燃煤消耗幅度最大的企业,一期关停后,年减少原煤消耗约40万吨。成为大气污染物减排幅度最明显的企业。同时也成为省内首家实现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集中供热企业。

环保部核查组对

西安热电环保治理高度认可

至此,西安热电环保治理和区域集中供热发展问题有了一个明晰的结果。7月8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艾力更˙依明巴海带队,来到西安热电,对西安市政府大力推进环保治理,实施环保改造给予了充分肯定。7月8日下午,环保部总量司司长刘炳江任组长的国家污染减排21核查组,来陕核查污染物减排情况,对西安热电一年来的环保综合治理工作成效给予了高度的认可。

随着二期3台锅炉的全部改造完成和燃气锅炉的建成投运,西安热电公司将再次成为城市治污减霾的生力军,在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中发挥更大作用。

“企业成功转型得益于

市委、市政府对民生的高度关注”

推进治污减霾是重要手段,优化产业生态是终极目标。西安热电环保治理的成功实施,不仅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带来了良好的契机,同时也为进一步深化城市治污减霾开启了良好的开端。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打好“生态牌”以适应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要求,如何兼顾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生态提升,如何切实做到最大限度的保障民生。西安热电通过自己的成功转型,找到了一条科学的发展途径。

从西安热电公司的环保治理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省市政府主动担当的责任意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炽热的为民情怀。企业治污减排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西安市委、市政府对地方能源企业的关心与帮扶,得益于西安市委、市政府对民生的高度关注,得益于环保部门强力的治理推动。

通过西安热电的环保改造历程,我们感受到一届积极回应群众期盼、主动化解民生难题的有责任担当的政府的积极作为。我们亲历着西安市委、市政府作为治污减霾的主导力量所承担的有力监督和科学决策,必定会赢得这场特殊战役的最终胜利。

原标题:从环保先锋到排放大户再到减排明星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