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修复是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发达国家较多采用的是固化与稳定化、热脱附、生物修复、化学氧化还原等效率高、风险低、系统预测性高的异位修复方法。
欧美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土壤治理方式为物理、化学修复,修复技术主要采用挖掘填埋、客土法、固化/稳定化、土壤气提、化学萃取。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土壤治理方式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修复技术主要采用IMC(隔离、维护和控制)、淋洗、化学萃取、化学氧化还原、玻璃固化和热脱附。
第三阶段:21世纪以来,土壤治理方式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但已开始广泛关注高效低费的修复方法,研究重点为植物修复及自然转移和衰减。
美国以物理、化学修复技术为主。美国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进行了大量土壤修复工程。对美国1982-2005年间,977项土壤修复项目进行统计,原位修复技术462项,占项目总数的48%,异位修复技术515项,占总数的52%,由于原位修复技术具有无需挖运土壤、修复成本低、适宜对深层污染介质修复、对施工人员健康影响小等特点,2002-2005年原位修复比例提高到60%。在所有污染修复项目中,26%采用原位蒸发提取,18%采用异位固化/稳定化,5%采用原位固化/稳定化,11%采用异位离场焚烧,11%采用生物修复。
欧洲以生物修复技术为主。欧洲各国所采用的土壤修复技术存在较大差异。欧洲运用原位和异位热脱附、原位和异位生物处理、原位和异位物化处理技术修复污染场地的项目占所有统计项目的69.17%,其中原位热脱附、原位生物处理和原位物化处理修复技术占35%,异位热脱附、异位生物处理和异位物化处理修复技术占34.17%,其他修复技术占30.83%。在实际工程中,生物处理技术运用最多,达到35%,其中原位生物处理占18.33%,异位生物处理占16.67%。另外,将污染土壤作为废弃物而非可再生资源处理(包括挖掘处臵技术、污染场地管制等)的工程项目在欧洲仍然占有较大比重,达到37%。
我国土壤修复技术相对较少,修复技术有待丰富和提高。从行业发展来看,国内土壤修复的产业链将逐步进入有序化和细分化阶段,形成从土壤污染项目的检测到风险评估、再到修复工程的实施、进而还有相关修复设备药剂商的上中下游产业价值链。
原标题:欧美土壤修复技术发展阶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