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日前正式发布,方案的出台,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驶入快车道。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如何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尤其重要。四川省成都市积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探索环境保护新路,坚持用制度创新破解环境与发展难题。在生态文明建设中,

首页 > 环境修复 > 综合 > 报道 > 正文

生态治理见成效 探索生态文明的成都样本

2015-09-24 10:58 来源: 中国环境报 作者: 李凌翌 辜迅

编者按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日前正式发布,方案的出台,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驶入“快车道”。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如何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尤其重要。四川省成都市积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探索环境保护新路,坚持用制度创新破解环境与发展难题。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成都以此破题,夯实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面貌,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获得了更多的幸福感。

成都市深入开展燃煤锅炉、扬尘、机动车排气、餐饮油烟等专项污染治理,环境空气质量逐步改善。图为蓝天白云下的成都市区。

生态体制改革创新

317个乡镇实现环保机构全覆盖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在成都早已破题,乡镇环保机构的建设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笔。

2014年2月起,成都市启动了乡镇(街道)环保机构建设,在全市317个乡镇(街道)统一标准、整体推进环保机构设置,并延伸到村和社区。至此,成都建立起全市一体、标准一致的基层环保工作机制,按照新《环境保护法》要求,成都市进一步明确属地政府的责任,做到人员、职责、经费、场所、装备“五落实”, 在全域实现环境管理网格化、标准化、系统化、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日前,成都市环保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环境保护机构工作的意见》、《成都市乡镇(街道)环保机构工作考核指导细则》和《成都市乡镇环境保护现场巡查工作指南》等规范性文件和工作指南,进一步健全乡镇(街道)环保机构管理机制。

这只是成都市积极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环境管理体制的一个片段。

制度创新是环境污染治理的强大动力。2012年起,成都市开始实施的跨界断面水质超标资金扣缴制度,打开了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突破口。2015年以来,成都市已扣缴相关区(市、县)资金1825万元,这些资金将全部用于水环境治理。

同时,成都市不断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开展资源环境税费改革试点、碳排放权和林业碳汇交易试点,推动水权交易市场建设。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开展资源普查,对水流、森林、山岭、荒地、湿地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确权登记,进一步保护生态资源。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共建247座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达301.56万吨/日

如果说环境治理是一场“硬仗”,那么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则是一把不可或缺的“武器”。在成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全面夯实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生态路径中的亮点。

新建污水处理厂是成都市目前最大的污水处理厂,每天的处理量占到成都目前城区整个污水处理量的一半以上。在厂区内,通过七大工序让浑浊的城市污水变成达到或高于国家最高标准的清水,同时,处理后的再生水,回流到城市河流上游,供城市景观绿化用水。

据了解,截至2014年年底,成都共建有247座污水处理厂(站),污水处理能力达301.56万吨/日,实现了中心城区、郊区(市、县)城、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在空气质量监测上,目前,成都大气监测布网密度较高。不仅如此,成都还建成了大气复合污染综合观测站并投入运行,在200平方米的观测站中,配置了近30台国内外先进的大气监测仪器,监测项目除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6项指标(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PM10、PM2.5)外,还对大气中的PM1、黑碳物质、多种粒径气溶胶、气象参数、重金属物质、阴阳离子、挥发性有机物质和空间分布的气溶胶退偏比与消光系数等共近150项大气参数进行适时监测,为成都科学治气提供依据。

成都积极推行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建成大型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8座,焚烧发电厂3座,已建成投运市垃圾渗滤液处理厂二期工程、中心城区餐厨垃圾处理一期项目,基本建立起中心城区餐厨废弃物统一收运系统。加快建设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成投运成都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实现全市医疗废物统一收运和集中安全处置。同时,成都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建成投运。

铁腕治污

每年设立5亿元大气污染防治资金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都把环境质量改善作为重中之重。“成都地处盆地,四面环山,特殊的地理条件使污染物扩散条件更差,这也使得我们要花更大决心、更大力气去治理环境、改善环境。”一位多年从事环保工作的人士说。

成都一方面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近年来先后淘汰钢铁、火电、水泥、印染等企业664家,彻底关闭小水泥、小火电、小石灰窑和小煤矿等,整体退出烟花爆竹生产。这都彰显了成都“铁腕治污”的决心。

而另一方面,成都重拳出击大气和水环境治理,在大气治理方面,成都设立了每年5亿元的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深入开展了燃煤锅炉、扬尘、机动车排气、餐饮油烟等专项污染治理,环境空气质量逐步改善。2014年,成都市SO2、NO2、PM10、PM2.5年均浓度较2013年分别下降38.7%、6.3%、18%、20.6%。2015年上半年,SO2、NO2、PM10、PM2.5平均浓度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36.4%、17.5%、16.4%、23.7%,且没有严重污染天气。

而在水环境治理上,成都启动了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建设,打造了浣花溪公园、东湖市政公园、南湖公园等一批亲水景观和滨水空间,努力培育现代蜀水文化,促进人水和谐。

同时,成都市探索建立水污染治理跨市域联防联控机制,联合德阳深入实施沱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加强城市水网治理,先后开展锦江(府南河)、沙河综合整治工程,2013年又启动了中小河流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现已完成213条河渠治理。目前,在上游来水持续减少的情况下,成都流域水质保持稳定,部分指标明显改善。

成都人爱花,有赏花的习惯。现在,一年四季,成都都可以不间断地欣赏到盛开的花卉。漫步城中,到处都是高大的榕树;而从市中心向外无需走得太远,就可以接触到绿地、湖泊、湿地。

近年来,成都加快龙泉山、龙门山和邛崃山系生态屏障建设,配套实施“百湖”工程,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工程,努力实现“山山见绿、川川见水”的生态建设目标。实施环城生态区建设,打造“八十公里环城绿廊”,构建“六湖八湿地”的生态湖泊水系,着力形成以湖泊水系为特色的环城生态景观带。

同时,成都市在中心城区实施“三环六通道”绿化工程等重大民生绿化工程,建设社区绿地、街头绿地和邮票绿地,目前,城市绿地率达35.69%,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8.1%以上。

探访1:绘制镇域污染源地图

乡镇环保机构快速执法

成都市大邑县青霞镇镇政府的环保办公室近日正在绘制一张镇域污染源地图,这张地图上散布着用红圈标注的5个“重点污染源”和17个“一般污染源”。这22个污染源(动态数据)就是管理职能归属于青霞镇环保办公室的“C类污染源”。

去年年底,成都全市317个乡镇(街道)全部设立了环保机构,截至今年8月底,乡镇(街道)环保机构已经运行了大半年。

今年4月,青霞镇环保办关闭了分水社区的一家养鸭场。“群众举报养鸭场非法排污,弄得河沟里的水又浑又臭。”青霞镇环保办公室主任屈小虎说,接到举报后,环保办公室的3名工作人员带上由成都市环保部门统一配备的仪器设备到现场取证。

经查,养鸭场违法排污,已经对周围环境和河沟造成了严重污染。同时,屈小虎和同事查看镇域地图发现一个严重问题,养鸭场所处位置位于青霞镇的“禁养区”内,于是立即联系大邑县环境监察执法大队前来对其实施限期关闭。

“乡镇环保机构能有效解决环境监管盲点和处理及时性的问题。”大邑县环境监察执法大队大队长尹川介绍,大邑县有1000多平方公里,但执法大队外勤人员也就十几个人,光靠执法人员根本忙不过来。

据了解,经过大半年的运行,成都市环保部门确定了全市317个乡镇(街道)环保机构目前承担4项主要工作:摸清污染源情况,建立污染源档案;强化日常巡查,完善情况上报机制;处理突发环境事件,化解环境信访投诉;强化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境意识。

“这张镇域污染源地图将帮助我们做到日常巡查心中有数,有情况时快速定位、及时前往。”屈小虎表示。

几天前的一桩油烟扰民投诉,在龙泉驿区龙泉街道环保办公室的调解下顺利化解。

天生路上的住户投诉楼下一家餐饮店油烟扰民,“我们叫上社区书记一起去协调,熟人熟事的,大家有话好说,只花了十多分钟,店老板就同意把烟道加高。”龙泉街道环保办公室主任金力说。

成都市乡镇环保机构的工作人员,大多数由乡镇或街道原来的政府工作人员调剂而来,他们在日常环境纠纷调解中,更容易担当起矛盾“缓和剂”的角色。

龙泉驿区环保局机关党委书记陈伶对此有着直观感受。“随着城市发展,噪声、油烟扰民等日常环境矛盾纠纷越来越多。”陈伶分析,环境执法是刚性的,容易引起人的抵触心理,执法对象不配合取证的情况时有发生。“更重要的是针对这类小问题执法成本太高。”

成华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也有同感,2015年以来,成华区接到的环境类投诉中,每月关于餐馆的油烟及噪声扰民占到了总量的1/3。以处理油烟扰民投诉为例,如果执法人员协调不成功,处理一个案件,需要两到三人,花一天时间。

相关负责人认为,乡镇环保机构的“熟人熟脸”,大大缩减了执法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探访2:新建污水处理厂

污水处理坚持高标准

新建污水处理厂是成都市今年投入运行的污水处理厂,通过7道工序让浑浊的城市污水变成达到或高于国家最高标准的清水,而再生水将回流到城市河流上游,供城市景观绿化用水。

据了解,新建污水处理厂的主要任务是处理城市管网来的生活污水,服务面积约195平方公里,总处理规模一天达到了100万立方米。

城市管网的污水首先将到地处中和镇的一个厂外污水泵站, 这个泵站的提升能力是每天100万吨。“城市的生活污水将首先通过厂外污水泵站进行一次提升,然后进入污水处理厂的进水配水井。 我们要在配水井对每条线的污水进行分配。” 成都新建污水处理厂工艺主管颜黾说。

污水进行分配后将首先来到细格栅,新建污水处理厂采用的细格栅是内径流的孔板式细格栅,去除固体悬浮物的能力高于国内常用设备。

经过细格栅清除漂浮物,曝气沉砂池过滤细沙及初沉池进行泥水分离,净化污水才进入关键一步。

“去除泥沙之后的污水会进入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生物池。” 颜黾说,这里主要是通过活性污泥去除污水里面的COD、BOD、总磷、总氮等主要污染物。

去除以后的污水将来到二沉池,二沉池的主要作用是将生化处理后的混合液进行分离。二沉池上面的清水会排往下一个滤池进行下一步处理,而下层的泥通过下层输泥管道运往淤泥浓缩车间进行浓缩脱水。

记者了解到,在成都新建污水处理厂,污水要经过3级处理,最后还要进行紫外线消毒,把水里面的粪大肠菌群进行有效去除后,水才能出厂再利用。

笔者在新建污水处理厂的中央控制室看到,经过处理的污水,水质发生了明显变化,对比水质发现,进水的氨氮指标是30.32毫克/升,处理后出水的氨氮值是0.5毫克/升,而国家地表水一级A标准是出水氨氮值小于5毫克/升。

除了氨氮指标之外,COD的标准也高于国家标准。颜黾介绍说:“从水质监测结果来看,进水的CDO浓度是238.06毫克/升,而经过处理后出水的COD浓度降到了12.74毫克/升。而国家最高标准是要求出水COD浓度小于等于50毫克/升,我们的出水水质远远高于了国家一级A标准。”

原标题:探索生态文明的成都样本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