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治污水、排涝水、防洪水、保饮水、抓节水,杭州市计划从2014年到2016年,全方位破解制约城市发展的水问题,2015年年底,杭州将基本消除城市河道黑臭现象。今年,杭州市梳理明确治水目标,强化监督考核,实现河道警长配备全覆盖,五水共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今年以来,杭州市在五水共治方面做了许多

首页 > 环境修复 > 流域治理 > 评论 > 正文

杭州制定考核评分细则 今年再完成84条黑臭河整治

2015-09-25 13:20 来源: 中国环境报 

围绕“治污水、排涝水、防洪水、保饮水、抓节水”,杭州市计划从2014年到2016年,全方位破解制约城市发展的水问题,2015年年底,杭州将基本消除城市河道黑臭现象。

今年,杭州市梳理明确治水目标,强化监督考核,实现河道警长配备全覆盖,“五水共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今年以来,杭州市在“五水共治”方面做了许多扎实有效的工作。日前,浙江省“五水共治”和环境保护“督查+执法”行动在杭州进行了为期3天的现场检查,对杭州市今年来所做的工作表示肯定。

分解目标任务,建立重点工程督查联络制度

今年初,杭州市梳理明确了年度治水目标任务,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召开会议进行全面部署,将各项工作计划分解落实到相关责任单位。

为消除城市河道黑臭现象,杭州市根据年内全面清除三河(黑河、臭河、垃圾河)这一重要目标,结合劣Ⅴ类水质断面消除计划,组织全市各地认真查漏补缺,进一步排查黑臭河,补充完善“清三河”任务。

同时,杭州市部署污水零直排行动,即污水全部经过处理后再排入河道。在拱墅区先行先试基础上,强势推进“截污纳管”工程,部署开展全市河道沿线污水零直排行动,力争今年年底前实现零直排第一阶段工作目标,基本消除全市已整治“三河”及劣Ⅴ类河道沿线的“晴天排污”现象。

杭州市对市级治水机构重新进行优化调整,将市治水办和市“河长办”两办合署,增设河长组和宣传组,同时充实工作人员力量。

加强督查考核,杭州市实行每月统计通报制度,加强联合专项督查和问题抄告督办,今年以来共发出督办单和抄告单34份。建立了133个重难点工程项目推进情况的督查联络工作制度。借力人大、政协,对重点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开展督查。制订了《2015年杭州市“五水共治”工作考核内容和评分细则》和《杭州市“河长制”工作考核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增强治水工作考核刚性和力度。

今年6月,全市各区、县(市)开展了“背靠背”式的“互查互学”活动,对所有设有镇街级以上河长的河道组织开展互查,对每条受检河道进行拍照、摄像,现场记录检查情况。

1845条乡镇级以上河道“河长制”全覆盖

为巩固治理成效,杭州市建立完善保障机制,防止污染反弹。固化延伸“回头看”制度。3月,市治水办会同市委、市政府15个专项督查组对去年193条已摘帽黑臭河进行全面督查和二次验收,对问题河道责令整改。同时,延伸这一制度,开展“三河”整治成效每季“回头看”。

构建全覆盖水质监测体系。全面推进全市各区、县(市)1845条乡镇级以上河道的监测全覆盖,同时布设51个入大江大河支流水质监测断面,确保每月开展一次监测。

探索建立“三色预警”机制。根据5月水质监测结果,杭州市治水办发出首次“红黄橙”预警:对18条水质波动较大的河道给予红色预警,对21条水质临近“黑臭”河道给予黄色预警,对14条氨氮超过Ⅴ类标准5倍河道给予橙色预警。被列入红色预警的,责令于一个月内完成整改,确保各项指标达到黑臭河摘帽标准。

全面推进“河长制”实施。杭州市制定年度“河长制”工作推进方案,完善日常巡查、督查指导、信息“五公开”、联席会议等各项配套工作制度。在市委书记担任总河长,其他三套班子主要领导任副总河长基础上,及时更新省、市、区、乡镇四级河长名单,实现全市1845条乡镇级以上河道“河长制”全覆盖,基本实现河道警长配备全覆盖。

杭州市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治水工作,推动第三方检测机构全面参与河道水质监测,鼓励第三方治理企业承包河道开展治水。率先创新试点建立河长制工作APP及管理平台,方便公众互动参与治水,6月5日首次发布以来下载量已逾3000人(次)。

出台深化“五水共治”工作意见,新增两亿元治水资金

杭州市认真实施浙江省《关于加强跨行政区域联合治水的指导意见》,在全市范围内加快建立以边界属地政府为主的上下游治水协调机制。加大部门协同力度,推进跨区域治水信息共享、机制对接、矛盾协调及整治联动。

对照省市年度目标,杭州市治水办会同相关部门对全市上半年“五水共治”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分析,对各项任务可达性进行系统评估并形成工作报告,为各地各部门下一步工作提供参考。

同时,杭州市制定出台《杭州市深化“五水共治”(治污水)工作意见》等,对全市治污水打好攻坚战提出切实可行和针对性的指导意见。根据指导意见,市治水办会同相关部门,对全市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建设、大市政与小市政配套、晴天排污口消除等重点和节点性工作进行专题部署,明确时间表、路线图、项目书和责任人,力保年度各项任务如期完成。

进一步加大对市区两级治水工作的资金保障力度,市级财政在原有基础上,新增预算两亿元资金用于治水工作。

今年,杭州市加大“五水共治”宣传力度,组织开展了2015世界环境日主题纪念活动、全市“爱水、治水、护水”板报展评、“五水共治美丽三江”摄影比赛等。组织“五水共治”专家技术服务团,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服务和治水科普工作。发挥媒体作用,调动公众参与监督各级治水工作。发挥舆论助推作用,利用杭州电视台等传播载体,为公众参与“五水共治”提供渠道。

今年以来,“五水共治” 各项任务进展顺利,取得了一定成效,年计划完成84条137公里黑臭河整治任务,截至7月底共完成114公里黑臭河整治,占84%。计划新增污水管网170公里,已完成162公里,占95%。计划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23座,其中15座计划本年完成的项目已完成投资额60%,8座计划本年开工的项目均已展开前期工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计划完成623个行政村,已有652个村开工。

最新水质监测结果显示,全市纳入监测的1334条河道中,Ⅰ类~Ⅲ类水质比例为54.95%,达到或优于Ⅴ类水质比例为72.34%,同比提高21.98%。

原标题:今年再完成84条黑臭河整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