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最新一期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387元/吨,再度刷新发布以来的最低纪录。更令煤炭从业者担忧的是,煤价下降趋势还在继续增强。
然而利用燃煤发电的企业,却更欢迎这股降价潮。“煤炭价格持续走低确实让发电成本大大下降,另外随着超低排放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燃煤电厂更加清洁,煤电优势也随之增强。”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张家口电厂技术运行负责人王洋告诉记者。
事情总有两面性,有人欣喜,有人质疑:燃煤发电看起来迎来了又一个“春天”,但在利用小时数下降的背景下,如果火力电厂的装机容量持续增长,这对于电力行业甚至燃煤发电行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

火电发展突飞猛进
“在煤价下跌的同时,火电成本也在下降,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同时拥有煤炭业务和火电业务的企业的损失,也刺激了更多火电项目落地投产。”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电力经济研究咨询中心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电力体制改革专家咨询组专家曾鸣向记者介绍说。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火电项目新投产2343万千瓦,同比增幅高达55%;除了已投产项目外,各地已获得路条的火电规模约为2亿千瓦。
8月中旬,在京津冀大气污染严重的形势下,河北华电裕华火电项目仍获得了路条,被列入河北省发展改革委2015年火电建设方案6个火电项目之一。
同一时间段,辽宁省发布了3个火电项目获批的消息,之前福建省晋江热电厂扩建项目取得路条。而湖北省则对鄂州、荆州和随州等地开展现场调研,协调解决三地火电项目建设中的难题,力争这3个火电项目均能在2017年6月底之前投产发电。山西省对火电路条的审批则更加密集,今年5、6两个月份,山西核准的火电路条多达14个。
相比政府大批路条,大型发电企业、煤炭企业的火电项目更是扩张神速。中国神华不久前披露,神华旗下的安庆发电项目、福建鸿山热电厂、重庆万州港电一体化项目,共计5000兆瓦已经顺利投运。
“相比煤炭业务,火电利润还是挺丰厚的。”王洋表示。大唐发电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大唐发电管理装机容量约4152万千瓦,其中火电为3437.08万千瓦,约占近83%。
“即便政策强力助推新能源,但火电一直提供了超过75%的电力能源,火电占据主导地位的格局一时也不会有太大改变。”王洋介绍。
想要止步不容易
如果参照《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要求,火电过剩的迹象已经凸显。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要达到这一目标,非化石能源发电量需比2015年新增8000亿千瓦时以上,留给火电的增长空间仅为9000亿千瓦时左右,而目前全国火电机组核准在建规模和已发路条,明显大于实际需求。
火电发展为何如此迅猛?这或许与火电项目审批权下放有关。
“此前,火电项目需发改委或能源局审批,审批时间较长,但去年底审批权下放到省级政府,火电项目的获批就简单多了。”曾有官员向媒体表示,经济下行压力下,地方也放松了对火电项目的审批。
而地方政府不遗余力地“批”路条,则是因为将GDP作为行动指挥棒。
“地方政府在作选择决策时,即使通盘考虑利弊,也难免受经济发展要求的制约,至于将会导致怎样的市场问题,则要留到以后再解决。”曾鸣说。
国家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也促使了火电企业的发展。曾明认为,特大型发电企业燃煤机组近零排放技术的应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电厂的污染问题,增加了火电的竞争优势。
“另外,煤价至今还维持在较低的价位,火电成本因此降了不少。此消彼长,拥有火电业务的煤炭企业很快弥补了煤炭业务下滑的损失。”曾鸣说。
“现有的火电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都有做大做强的心态,资产需要增加、市场需要占领,企业经营者或许也知道火电面临过剩的问题,但是落实到具体决策上,还是会有继续扩大规模的冲动。”
再有,即使政府、企业都意识到了火电过剩的前景,项目建设还有惯性作用,之前的路条需要执行、规划需要落实,火电要马上停下快速建设的脚步并不容易。
矛盾待化解
大规模布局火电与“行动计划”目标之间存在的矛盾逐渐显现,曾鸣认为造成现在这种状况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国家、地方政府、企业之间综合作用的结果。
“各方都有具体的利益诉求,如何解围目前的纠结局面,还需要国家采取有力的措施。”曾鸣认为,国家对经济发展、用电水平、节能减排目标等因素的侧重,都影响着矩阵政策的倾斜方向。
如何限制火电项目过度扩张?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信息部主任薛静告诉记者,应尽快完善特高压跨区域输电网络。“跨区域送电网络一旦完善,中西部地区电力消纳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东南沿海等用电集中地区的用电需求亦可得到满足。”
另一方面,还要尽快完成针对清洁能源的并网改造,避免中西部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的浪费,促进能源结构优化。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景春梅曾在研究报告中指出,若电改进展顺利,则将形成一个多买多卖的电力市场。各类投资主体可以进入售电侧、配电侧,电网投资配售电的投资问题也可以得到解决。另外,清洁能源比重也会提高,促进节能减排。
目前煤炭价格受市场影响不断下跌,但电力商品很大程度上仍受政府调控,电价并不能准确反映供需关系,这也是让各大发电集团愿意冒着过剩的风险,加速火电布局的一个重要因素。景春梅指出,理想状态是电力的商品属性得到还原,未来传统能源电价与新能源电价可以互相竞争,用市场来调控能源结构转型。
“希望通过改革调整价格机制,提高中国电力效率,为中国提供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和廉价的电力。”景春梅表示。
原标题:燃煤发电的虚幻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