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用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当土壤酸碱度(pH值)小于5.5时,每亩应施用100~150公斤的生石灰以调节酸碱度,使土壤pH值在5.5~6.5之间,提高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2.增施有机肥料,改善土壤通透性土壤有机质含量小于1.5%的地块,亩施腐熟有机肥1500~2000公斤,秸秆还田300~500公斤,不但可以改善土壤理化

首页 > 环境修复 > 土壤修复 > 评论 > 正文

土地整治后土壤改良的主要技术措施

2016-03-07 09:25 来源: 吉林省土壤肥料信息网 

1.施用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

当土壤酸碱度(pH值)小于5.5时,每亩应施用100~150公斤的生石灰以调节酸碱度,使土壤pH值在5.5~6.5之间,提高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2.增施有机肥料,改善土壤通透性

土壤有机质含量小于1.5%的地块,亩施腐熟有机肥1500~2000公斤,秸秆还田300~500公斤,不但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作物早生快发,而且有利于养分的归还与平衡。

3.实施水旱轮作,平衡土壤养分

通过水旱轮作,土壤导水性增强、质地降低,有利于土壤的通气透水,平衡土壤养分。

4.客土改良,增强耕性

土地整治后,加入砂质土、腐殖土或塘泥土,可以有效地增强土壤耕性,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5.种植绿肥,提高肥力

绿肥根系发达,可穿透较紧实的中下层土壤,起到增加耕层、疏松土壤的作用。而且绿肥的生长量大,植株碳氮比(C/N)高,翻耕后可提升土壤碳氮比,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土壤供肥能力。

原标题:土地整治后土壤改良的主要技术措施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