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成立水、气、土三司,就土壤污染问题立法防治3月份以来,接二连三与生态环境有关的动作,都与土有关。尤其是昨天,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袁驷透露,土壤污染防治法建议稿初定年内初审,明年提交给全国人大常委会。土壤是地球的皮肤,立法遏制污染已刻不容缓。对此,全国政协常委、中科院南京

首页 > 环境修复 > 土壤修复 > 评论 > 正文

菜篮子米袋子水缸子 都要靠一个“土”字

2016-03-11 10:00 来源: 现代快报 作者: 郑春平 安莹

环保部成立水、气、土三司,就土壤污染问题立法防治……3月份以来,接二连三与生态环境有关的动作,都与“土”有关。尤其是昨天,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袁驷透露,土壤污染防治法建议稿初定年内初审,明年提交给全国人大常委会。“土壤是地球的皮肤,立法遏制污染已刻不容缓。”对此,全国政协常委、中科院南京分院院长周健民接受现代快报采访时说,没有安全优质的土壤,哪有放心的“菜篮子”“米袋子”“水缸子”?

好生态应该“水气土”共治“雾霾天”能看得见,“水污染”也能看得见,唯独土壤污染看不见。也正因为此,土壤污染容易被忽视,“但它影响过程漫长,危害性最大!”周健民委员感叹,在生态环境的治理环节中,大气、水和土壤,这三者缺一不可,必须把打好这“三大战役”放到同等重视的位置上来。

同时,大气、水和土壤这三者是相互影响的,水污染容易影响到土壤安全,而土壤一旦受到污染,颗粒浮尘又会影响到空气质量。另外,土壤污染不但影响农产品安全,还会影响到生物多样性,最后影响到整个生态产业链。“难就难在土壤是否安全,不像空气和水一样看得见、摸得着,必须通过监测手段才能知道。”周健民委员说。

记者了解到,环保部即将颁布“土十条”,今后土壤治理的主体是控制风险,调用途,开展新的污染修复。目前,江苏的土壤环境质量实现总体稳定,已经开始对土壤进行“诊断”和“医治”,比如,逐步对化工企业搬迁后的土壤进行治理、对工业用地进行复垦、对受污染的耕地进行修复等。而本月初,环保部已确认将成立专门的大气、水、土壤管理司。社会各界普遍认为,这将更加有利于统领环境治理。环保部对水、大气、土壤的管理会更细,管理也更专业。

应立即启动第三次土壤普查

那么,我国现行土壤安全状况如何?有没有全面的调查?周健民委员摇摇头,“目前全国还没有一个权威的数据,进行土壤普查迫在眉睫。”他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曾进行过两次土壤普查。第一次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规模及采集的数据都非常有限,资料也不完整;第二次是八十年代初,规模宏大,涵盖了全国所有耕地土壤,资料齐全,其数据获得广泛应用。由于历史的原因,当时对土壤质量还没有完整的认识,普查只关注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肥力指标,没有包括土壤的环境和健康指标。

“现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已过去了三十多年,三十多年的剧烈变化,对土壤质量产生了深刻影响。”周健民委员表示,原有的土壤普查数据已不能代表今天的土壤质量现状,迫切需要了解土壤质量的变化情况,以便为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可靠依据。他介绍,眼下土壤污染的现象时有出现,“但是总体上大量的土壤是安全的,大家也没必要恐慌。”

我国80%以上的土壤仍是清洁土壤

对于土壤污染防治即将立法的消息,周健民委员建议,关键在于突出立法重点,提高土壤立法质量和可操作性。他认为,《土壤污染防治法》应突出以下原则:首先,应坚持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理念。“我国80%以上的土壤目前还是清洁土壤,保护清洁土壤不受污染,是土壤污染防治最基本的内容。”应尽快开展重点区域土壤污染状况加密调查,摸清污染状况家底;积极建设良好土壤示范区,示范区内要开展土壤生态补偿,试点土地轮作与休耕;对已污染的土壤,应加强风险防控和治理修复,集中建立“污染土壤档案制度”和“污染土壤管制区和整治区”。

其次,应以保障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为目标,健全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制度,重点解决污染土壤风险诊断评估、治理和修复问题,并延伸到污染责任追究制度、基金制度和污染事故应急等内容,实现土壤环境的系统管理。

第三,一部法律实效如何,关键看可操作性。周健民委员建议,改进目前分散立法的薄弱环节,科学设计土壤保护的法律规范,“能具体就具体,能明确就明确。”

原标题:菜篮子米袋子水缸子 都要靠一个“土”字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