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惠州市旅游局局长黄细花表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客观全面的掌握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的真实数据,才可能综合施策,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的各项举措落在实处、取得实效。
黄细花说,土壤污染防治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三大环境污染问题之一。尽管目前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土壤的综合治理已经全面展开,但仍然存在不少急待解决问题。主要表现在:
首先,对全国土壤污染情况家底不清,不能为土壤污染防治规划计划和污染治理修复提供科学依据。2003年到2013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采样点太少。农业用地是8 km×8 km平方公里采一个点,森林和草地是16 km×16 km平方公里采一个点。也就是说,64平方公里才采一个农用地的样品,256平方公里才采一个森林和草地的样品,这种结果根本无法准确的反应出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的状况。
其次,农用地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还没有在较大范围实施。通过多年来的科技投入,我国的科研机构研发了一些农业土壤修复的技术,但是由于资金投入不够,这些技术还没有在较大范围的田间应用。因此,急需在我国代表性的典型地区设置综合治理的示范区,以期今后在更大范围的地区推广。
此外,对农用地的土壤污染修复和治理投入不够。其中,2014年中央安排的土壤污染治理的资金仅6.8亿元,支持土壤污染治理修复项目41个。
为此,黄细花代表建议:
(一)尽快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的加密调查。主要调查对象是农用地、蔬菜基地和矿山周边地区的耕地,建议由环保部牵头,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参与。调查的密度可在第一次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污染状况分别布设,具体采样密度应请专家充分论证。
(二)在全国设定若干个有典型意义代表性强的典型地区开展土壤污染综合治理的试点,摸索方法累积经验,为逐步向全国推进土壤污染的修复和治理打下基础。
原标题: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尽快开展土壤环境质量加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