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吉宁任职环保部长的第一年,也是“史上最严”环保法实施的一年。2015年,环保部公开约谈了15个市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掀起了新一轮环保风暴,一批突出环境问题得到解决。在全国两会上,陈吉宁说,约谈地方政府负责人是抓住了环境保护的“牛鼻子”。
环保部约谈15位市长,其来有自。新环保法之所以被誉为“史上最严”,不仅仅在于通过按日计罚、取消限期补办、严惩未批先建等一系列规定,加大了企业违法成本;更在于,对于地方行政官员提出了明确要求,其第6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在地方官员的政绩考评内容中,“GDP至上主义”已被压制,环保治污绩效则纳入其中。
环保部约谈15位市长,既有法理依据;也更有着现实动因。陈吉宁坦言,过去一年,即便拿着刚硬的新环保法,环保部门也还是有碰壁的时候。还有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及部门,地方保护主义的故态不改,不落实自身环保责任,导致环保压力层层递减,越到基层越不清楚,越不落实;从而,大量企业只管排污不重治污,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那该怎么办?一方面,即是通过开展综合督查,进行约谈,层层加压,推动地方政府落实环保责任。
而另一方面,则是通过管理机制的改革,绕开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譬如实行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的垂直管理,以增强其独立性,并为今后的统筹跨区域、跨流域环境监管提前布局。
此外,不得不说,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推进环保治污,尤需借重民意民力。譬如环保部约谈15市长,具体都约谈了谁?约谈效果如何?地方政府整改得怎么样?公众对这些都享有知情权;而且,对于环境污染及地方官员和环保系统官员治污不力,公众也享有监督、举报的权利。这也是“史上最严”环保法的赋权。新环保法还赋予了民间环保公益组织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权利。环保治污,提升公众参与度,对地方保护主义的打破,对地方官员环保责任的落实,会起到倒逼作用。
新环保法顺利实施,环保部依法发力,抓“牛鼻子”,约谈15位市长,这只是环保治污的第一步。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只要从部委,到地方政府,到民间,上下通力,形成合力,进行治理,假以时日,蓝天碧水成常态定然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