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畜产品总产量大幅提升,畜禽产品结构逐步优化,畜牧饲养模式已由低生产力的农户散养模式向高生产力的集约化养殖模式转变,形成了区域化的畜禽生产布局。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起步晚,起点低,管理基础薄弱,与规模化畜禽养殖的快速发展严重脱节。自

首页 > 水处理 > 工业废水 > 评论 > 正文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6-04-12 15:12 来源:中国畜牧杂志微信 作者: 盛瑜 等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畜产品总产量大幅提升,畜禽产品结构逐步优化,畜牧饲养模式已由低生产力的农户散养模式向高生产力的集约化养殖模式转变,形成了区域化的畜禽生产布局。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起步晚,起点低,管理基础薄弱,与规模化畜禽养殖的快速发展严重脱节。自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发生以来,水危机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畜牧业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畜禽养殖污染成为农业面源污染以及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内容。

目前,畜禽养殖的规模参差不齐,小规模及散养养殖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造成污染治理的难度加大。同时区域之间畜禽养殖量差异性极大,现有土地的载畜量极其不平衡。如太湖流域单位耕地面积标准生猪载畜量为0.036头/hm2,养殖总量总体合理,但区域养殖量不平衡,部分地区单位耕地面积载畜量已远远超出标准,造成局部畜禽污染严重。

1畜禽污染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畜禽养殖结构不合理

在畜禽养殖业中,生猪污染量大,且生猪养殖量大、场/户数量较多;另外,我国畜禽规模化比重较低,小规模及分散养殖场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一部分外地流动生猪养殖户仍采用泔水饲养。这类群体本身环保意识较差,同时争取不到粪污治理有关的项目,部分还不具备农牧利用条件,因此粪污治理成为难点。

1.2畜禽养殖布局无规划

畜牧业的发展存在历史遗留共性,即布局不合理,缺乏规划。从目前的畜禽养殖布局情况来看,养殖点的建设呈随意、散在分布,且早期发展起来的畜禽养殖场还多建于禁养区或限养区,早期因片面考虑畜牧业发展,很多养殖场的新建、改建、扩建不受任何条件的约束和限制,没有考虑到畜禽养殖规划、动物防疫条件、污染治理以畜禽养殖业规模设计等问题,因此造成污染治理成本高、难度大等一系列问题。

1.3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积极性不高

一是近几年畜禽养殖成本(饲料、人力)逐年升高,受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和疫病冲击影响很大,畜禽养殖已成微利行业;二是很多小规模畜禽养殖场实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差,在价格低迷时甚至面临生存危机,因此仅靠养殖场很难顾及或承担起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三是治污设施投入大且运行成本高。很多养殖场存在投不起、或投得起运行不起的尴尬局面;四是受政府财力制约,污染防治的专项资金又很难以做到“普惠制”,养殖场仍需自筹资金建设或长期配套粪污设施运行费用。

1.4畜禽养殖污染监管难度大

畜禽养殖污染具有面广量大(多分布于农村)、瞬时性强(持续动态过程)、构成复杂(种类多、规模不一)等特点,仅仅依赖于目前的监管队伍很难达到治理效果。加上畜禽养殖行业已成微利行业,且从事人员多为农民弱势群体,即使环保部门做出处罚和整改要求,很多养殖场仍无力或不愿意投资建设污染防治设施。因此,仅仅依靠行政强制手段,难以实现对养殖污染的有效监管和控制。

1.5畜禽污染防治技术或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

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方面,由环保部牵头出台了许多标准和规范性文本,如《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97-2009)》等,明确了畜禽养殖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以及养殖场粪污处理技术工艺等,但仍然缺乏实用性强、运行成本低、处理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或模式。

而根据各级粪污治理项目来看,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多以沼气工程、三分离一净化、发酵床为主要内容,但都存在局限性,不能彻底解决粪污问题。如沼气工程缺乏后处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沼液和改善土壤的沼渣若利用不当会严重污染农田和土壤,且大多养殖场重建轻管,设施运行易发故障;净化设备需24h运行,耗电大,运行成本高;发酵床占地面积大,不适宜土地紧张的苏南地区等。同时,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成本让多数养殖场无力承担,“达标排放”模式不但很难解决畜牧业环境污染问题,还会对畜禽粪便资源造成浪费。

1.6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带来的其他问题

随着各级政府对畜禽污染治理的日益重视,各地政府均出台了相应的畜禽养殖综合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大规模、大范围的拆除、撤出政策造成全市畜禽大幅度减少,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全市畜禽产品自给率的下降。据不完全统计,有很多地区畜禽产品的自给率已远远低于30%目标红线。畜禽产品自给率过低导致消费者依赖外来购入,进口量增加,小则致使本地区动物防疫工作及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更加困难,大则冲击国内畜产品价格市场,影响畜牧业稳定发展。

畜牧业虽然在农业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历来畜禽养殖就是以家庭式的散养起步,慢慢发展至规模化。因此其历史局限性从根本上制约了畜牧业发展的弊端,最终造成了污染。如从业者的素质较低、法律制约性不强,观念根深蒂固、治理意识较差等。

2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对策分析

2014年国务院颁发《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这是国务院制定实施的第一部农业农村环境保护行政法规。2015年国务院又出台《水污染防治行动方案》,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全国水环境污染防治计划。国家重要法律法规的颁发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提上新的高度,使得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职责清晰、分工明确、有法可依。但是畜禽养殖污染面临诸多现实问题,防治形势仍然严峻。

2.1强化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体系建设

从畜牧业产业规划布局、环境准入、饲养过程和粪便贮存利用等环节预防畜禽养殖污染的发生,通过政策、技术等措施因地制宜开展污染防治,建立环保、农林、发改、财政等多部门联动的污染防治机制,探索建立污染风险预警系统,构建高效的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体系。

科学布局,因地制宜

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要充分考虑区域环境承载能力,根据不同地区畜牧业污染防治的特点,统筹考虑畜禽养殖生产布局,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科学调控辖区内畜禽养殖的规模和数量,使畜禽养殖数量与地表植物及土壤自净能力相适应。同时针对畜禽养殖场的规模及所处的自然环境,采取分类防治策略。如点源污染的畜禽养殖场,规范设置养殖场排污口,纳入日常环境监管,面源污染类型的畜禽养殖场,逐步建立科学的监测、普查和评估体系。

严格畜禽养殖环境准入,加大执法监督检查力度

新建、改(扩)建的养殖场要综合评估养殖场周边人口密度、环境敏感度、土壤肥力、作物需肥量等环境对畜禽养殖规模的承载能力,并配套相应的环保处理设施,严格履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实行养殖场建场审批制度,从源头上控制畜牧业环境污染。同时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大畜禽养殖场日常执法检查力度,提高执法效率。

建立联动机制,强化畜牧业环境污染全过程管理

建立各级政府、环保、畜牧、发改、财政、统计等多部门联动的污染防治机制,从制度上分解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对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的责任,并从监管方式、监管频次、监管重点、治理要求等内容上,增加基层环境监察机构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和专用仪器设备,提高基层环境污染监测能力,进一步细化基层环境监察机构日常监管内容,并把畜牧业环境污染监管纳入乡镇一级政府绩效考核,确保日常监管责任的有效落实。

2.2强化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体系建设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健全经济激励机制

畜禽粪便与一般的工业污染物不同,是宝贵的有机质资源,可以用来还田、生产商品有机肥、生产沼气和发电等方式变废为宝,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因此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应突出畜禽粪便的资源属性,并充分考虑畜牧业的特殊性,加大对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的政策扶持力度,健全经济激励机制,推动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加大对污染防治设施的财政投入

设立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在原有项目支持的基础上,加大对养殖场配套建设污染防治设施的财政支持,并对通过贷款融资用于污染防治设施建设的养殖场给予贷款贴息支持,以减轻养殖场治污的经济负担,提高养殖者开展污染防治的积极性。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污染防治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运用市场机制和财税支持等政策,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实现社会化、专业化的污染防治运营服务。

完善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的经济激励政策

完善财税、信贷等经济激励政策,对开展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的养殖场给予财政补贴,扶持养殖场建设沼气发酵工程、有机肥生产线等设施,并对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的终端产品予以补贴,鼓励养殖场利用畜禽粪便开展有机肥加工等生产经营活动,提高养殖场业主开展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的积极性。

鼓励畜禽养殖场流转土地、种养结合,开展农牧一体化经营

通过财税、信贷等经济激励手段,引导畜禽养殖场流转土地,利用周边耕地、林地、草地、园地等消纳粪污,并发挥畜禽养殖场的平台作用,整合土地、资本、劳动力、金融等资源,实施畜禽粪便还田利用,种养结合发展循环农业,开展农牧一体化经营,以改善畜禽饲养环境,提升畜禽产品品质,并利用畜禽粪便有机肥资源,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实现畜禽养殖场生产方式生态化转型,促进农牧生态平衡,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

2.3加强畜禽污染防治技术研发、示范和推广

以源头削减和综合利用为重点,鼓励开展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实用技术的研发。以污染防治技术的经济适用性为重点,根据各地污染治理的实践,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筛选和评估,总结适于辖区范围内或某养殖场的污染防治的技术模式。选取建设成本低、运行费用低和易于管理维护的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技术模式。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建设一批技术示范点,逐步摸索出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为技术推广提供经验。建立相应的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定期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污染防治科技下乡活动,指导畜禽养殖场采用适宜技术开展污染防治。

2.4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宣传教育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畜禽养殖多分布于广大农村地区,开展环境普法教育和环境警示教育十分重要。一方面,要让畜禽养殖者知晓畜牧业环境污染形势的严峻性和养殖造成污染的违法性,提高养殖场开展污染防治的自觉性;另一方面,要加大新闻媒体环境宣传和社会舆论监督力度,增强公众尤其是农民的环境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督促畜禽养殖业主展污染防治。

原标题: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