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长江的一级支流,流经湖南省8市67县,流域占据全省40%的面积、60%的人口、80%的经济总额。然而,作为湖南省境内最大的河流,上游山区重金属富集、沿江工矿企业无序排放,导致了湘江多年来沉疴难愈。湘江之疾,主症在重。治理重金属污染,成为了当务之急。2013年以来,湖南省把湘江保护与治理列为

首页 > 环境修复 > 流域治理 > 评论 > 正文

“一号工程”治理湘江污染 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2016-04-26 14:12 来源: 光明网 作者: 李政葳

湘江,长江的一级支流,流经湖南省8市67县,流域占据全省40%的面积、60%的人口、80%的经济总额。然而,作为湖南省境内最大的河流,上游山区重金属富集、沿江工矿企业无序排放,导致了湘江多年来沉疴难愈。

湘江之疾,主症在“重”。治理重金属污染,成为了当务之急。2013年以来,湖南省把湘江保护与治理列为省政府的“一号重点工程”,计划用9年时间,再现一江清水。近日,记者沿江走访,近距离感受了湘江治污之变。

让湘江重现昔日万顷碧波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昔日,毛泽东主席在此挥毫泼墨,春秋笔法写下名篇《沁园春˙长沙》,慷慨激昂的文字绘就了一幅“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的优美画卷。

然而,因为湖南省是著名的金属和非金属之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涉及重金属污染排放的行业有10多个,其中主要排放行业为有色金属矿产采选、有色冶炼及压延加工、化学原料以及化学制品。有权威数据统计,早在2008年,湘江全流域涉重金属企业1635家,其中,有色采选757家、有色冶炼493家、化工242家,但流域内有色深加工比重仅占22%,年产值过亿元企业仅154家,不到全部企业的10%。

因为重金属污染物的排放量大、排放比重高、排放行业和地区集中等特点,湘江流域逐渐形成了郴州三十六湾、衡阳水口山、株洲清水塘、娄底锡矿山、湘潭竹埠港、长沙七宝山、岳阳桃林铅锌矿等7大重点片区,流域水体环境情况堪忧,也曾多次发生过重金属污染事件,历史遗留污染问题突出,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严峻,河道底泥安全隐患大。

为此,2011年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环保部批复《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案》,湘江成为了全国唯一一条不跨省域的重金属污染治理河流,推进湘江水质稳定达标,改善湘江流域环境质量,力争让湘江重现昔日的万顷碧波。

保护湘江是政府“一号工程”

2013年9月,湖南省政府将湘江保护和治理列为“一号重点工程”,并决定从2013年到2021年,通过连续实施三个“三年行动计划”,以“堵源头”“堵源头调结构并举”“巩固提升”为三个阶段目标,来确保湘江水质,实现江水清、两岸绿、城乡美的美好愿景。三年来,有关部门先后投入资金350多亿元,实施整治项目1740多个,圆满完成了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

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曾多次深入湘江流域重点区域调研,就湘江保护和治理作出了重要指示;湖南省政府也成立了以省长杜家毫为主任、分管副省长为副主任,相关省直部门和流域8市政府负责人为成员的湘江保护和治理委员会。省政府还与沿江各省市签订目标责任状,将“一号重点工程”纳入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在湘江具体治理过程中,主管部门还根据不同污染成因和治理重点,逐步探索建立重点区域污染治理的多方协同机制。湖南省环保厅方面介绍,由当地政府负责,发改、环保、水利、国土等省直部门牵头,分别指导株洲清水塘、衡阳水口山、湘潭竹埠港、郴州三十六湾、娄底锡矿山等五大重点区域整治,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探索生态补偿机制,省财政厅、环保厅联合制定出台《湘江流域生态补偿(水质水量奖罚)暂行办法》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实施方案》,推动覆盖湘江流域县市区分别纳入国家和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统筹,在湘江上游东湖流域的资兴、汝城、桂阳、宜章四县启动划定生态红线试点;突出引入市场机制,推进阶梯水价、排污权有偿使用交易、绿色信贷、环境责任保险、政府绿色采购、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等改革。

湘江治污克难攻坚再出发

如今,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已基本堵住了湘江污染源头,并初步构建了污染防治的长效机制,有力保障了湘江流域的水资源、水生态与水安全。期间,一份份治污捷报相继传来:

——流域产业转型升级明显加快。近三年来,湘江流域共关闭淘汰涉重金属企业1013家,涉重企业“散、小、乱、差”局面得到了有效改善;同时,通过堵疏结合,积极引导支持优化企业入工业园区转型升级,不仅原有的重化工业得到了改造提升,还腾出空间发展引进了大批科技含量高、环境影响小的产业,尤其通过污染治理带动了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近年全省环保产业连续保持25%左右的增长速度。

——污染减排效益有效释放。通过系列治理举措,2015年,湘江流域八市的COD排放总量比2012年减少3.63万吨,氨氮减少0.75万吨;在流域内废水废气中,共削减重金属排放322吨,削减了37%。

——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近三年来,湘江干流18个省控断水质连续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其中,重金属镉、铅、六价铬、汞、砷的平均浓度逐年下降,2015年各因子较2012年分别下降54.6%、52.8%、36.8%、15.1%、4.4%;流域内环境风险和环境污染信访投诉也逐年大幅下降。

经过三年的攻坚克难,既加快了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衡阳水口山、郴州三十六湾、娄底冷水江等老工业区的转型步伐,又促进了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然而,湖南省环保厅方面表示,湘江保护与治理的任务依然艰巨: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饮用水污染、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工业园区、建制镇污水处理设置建设滞后,污水直排现象突出;保护与治理的体制机制有待加快完善,资金瓶颈日益凸显等。

2015年12月,湖南省又布置了湘江治理的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整体思路: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进一步强化源头控制,水陆统筹,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两手并重,“治”“调”并举……任重道远的湘江治污再度“出发”。

原标题:“一号工程”治理湘江污染:祛多年沉疴,还一江碧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