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医疗垃圾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污染等特征,其病毒,病菌的危害性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倍。如果处理不当,将造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也可能成为疫病流行的源头。目前,我国的医疗机构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医疗垃圾处置程序。
然而,不能忽略的是另一类医疗垃圾——宠物医疗垃圾。
在不少城市,宠物的数量不断增加,宠物诊疗机构随之出现,由此也产生了大量宠物医疗垃圾。根据业内专家的分析,宠物医疗垃圾若处置不当,将带来较大公共卫生安全风险。
作为城市公共卫生安全风险的源头之一,宠物医疗垃圾是否得到妥善处置?就此问题,《法制日报》记者展开了全面调查和深入采访。
一名身穿白大褂的男子从宠物医院里出来,手里拎着两个大号黑色垃圾袋,径直向与宠物医院一路之隔的生活小区走去。
在生活小区的垃圾桶前,这名男子停下脚步,随手将两个黑色垃圾袋扔了进去。
出自宠物医院的垃圾袋,其中是生活垃圾还是医疗废物?如此随意扔进生活垃圾桶,是否会有卫生安全风险?《法制日报》记者蹲守北京市多家宠物医院,试图寻找一个真相——宠物医院的医疗垃圾去哪儿了?
无人管的宠物医院垃圾袋
5月12日19时,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宠物医院门前,一只白色宠物狗凑近医院大门台阶下的两个大号黑色垃圾袋。见此情形,宠物狗的主人大声喝止。
3个半小时后,宠物医院内看不到灯光,工作人员关门下班。医院门前的两个大号黑色垃圾袋被移到人行道边的松树下。
记者粗略测量了垃圾袋的大小,宽约100厘米,高约120厘米。打开其中一个垃圾袋,里面有空的狗粮包装、蓝色注射器盒、“滴露威”药瓶、 5只使用后去掉针头的注射器管、500毫升规格氯化钠注射瓶(输液瓶)、大量药品包装、棉签、胶布和卫生纸,此外还有大量生活垃圾。
令记者吃惊的是,夹杂在这些垃圾中的,还有输液用针头和留置针,针头上赫然可见已经干涸的血迹。
这两个装着大量宠物医院医疗垃圾的垃圾袋将去向何处?是否会跟以前一样,被扔至附近的生活小区?
记者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两条墨绿色绝缘胶条,贴在垃圾袋底部不显眼的位置,以便第二天观察垃圾袋的去向。
5月13日4时40分许,天已见亮。记者再次来到这家宠物医院门前,两个大号黑色垃圾袋仍在原处。
与这家宠物医院隔街相对的,是居民小区,小区大门一侧是社区健身园,还有3个生活垃圾桶。这三个垃圾桶是为居民垃圾分类投放设置的,分别是可循环垃圾、不可循环垃圾和厨余垃圾。
记者在社区健身园找到一个位置,隔着小区栅栏,正好观察路对面的宠物医院及路边的两个黑色垃圾袋。
清晨的街面很安静,偶尔几辆车在马路上驶过。5时17分许,一名上年纪的男性拾荒者路过宠物医院,用脚踢了两下垃圾袋,随后离开。
5时30分,有居民来到社区健身园锻炼。一位大妈告诉记者,她们曾发现小区生活垃圾桶里有针头、注射器之类的物品,“不知道是谁扔的”。
“唰、唰……”一阵扫地声打破清晨的安静。6时左右,橘色着装的环卫工人开始清扫路面。一名清扫人行道的环卫工人打开宠物医院的垃圾袋,从中拿出纸制品和输液瓶,装进自己的袋子。
7时左右,小区变得热闹起来,上班、上学、健身、遛狗的人从记者身边走过。一名回收垃圾者骑着一辆银白色三轮车,在宠物医院门前停下,他将手伸进垃圾袋拨弄一番,或许是垃圾袋中可以变卖的纸箱、输液瓶已被取走,他回头骑车离开。
7时50分后,陆续有工作人员到宠物医院上班,一名女护士从宠物医院牵出狗一路遛着。此后,陆续有顾客进入宠物医院。
11时许,记者起身离开,直至此时,宠物医院的工作人员没有对两大袋垃圾做任何处理。
5月13日18时,记者来到宠物医院附近查看,两袋垃圾去向不明。在生活小区的垃圾桶里,记者也没有看到做过标记的垃圾袋。
生活垃圾中出现带血针头
5月13日23时,记者再次到这家宠物医院附近查看,此时医院已经关门。记者转身来到一路之隔的居民小区,只见社区健身园边“可回收”垃圾桶中堆着两个大号黑色垃圾袋,这两个黑色垃圾袋与宠物医院使用的垃圾袋非常相似。
记者打开其中一个垃圾袋,一股剩饭味儿“冲”出来。再往下翻,是宠物医院的处方签、一个印有猫脸图案的猫砂袋、醋酸氯乙定溶液盒,还有被揉在一起的一次性口罩、医用纱布以及棉签。
一个导管状物体从一堆垃圾中露出,记者用手一抻,一个用过的一次性引流袋被拉出来,里面留有约100毫升黄色浆状液体。
记者注意到这个居民小区是一个开放性老小区,出入不需要门禁卡,但小区大门设有门卫室,配有24小时保安。
记者询问值班保安,是否留意到谁向小区丢弃了黑色大垃圾袋。
“我们不管垃圾。”保安说。
记者问,宠物医院往小区扔垃圾,也不管吗?
“那应该管,但是我们没看见怎么管?从来没看见过。也可能是上一个班值班的时候扔的。”保安回复。
5月14日15时,记者看到这家宠物医院门外又有一个装满了的黑色大号垃圾袋。
走进宠物医院,记者向工作人员询问,医院外的垃圾袋里有没有医疗废物,此前是否曾向对面小区生活垃圾桶丢弃医疗废物?
“那里没有(医疗废物),扔进小区的是生活垃圾。医疗垃圾必须专门储存,我们医院有专门储存的地方。随便乱扔可不止是罚款那么简单。”工作人员说。
这家宠物医院工作人员的说法,与记者所观察到的情况不符。为更准确地了解情况,记者找到居民小区的保洁员。
在这个小区的垃圾转运站前,一名50岁左右的男性保洁员正逐个倾倒小区的生活垃圾桶。记者上前询问是否见过宠物医院的医疗废物。
这名保洁员告诉记者,小区对面的宠物医院经常把垃圾扔进小区垃圾桶,“里面什么都有,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扔的”。
宠物医疗垃圾流向垃圾转运站
宠物医院将医疗垃圾扔至居民小区,这种行为该由谁管?
记者随后到这个小区居委会了解情况。听完记者所说,值班的男性工作人员第一句话是,“他们又扔了”?
居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曾有居民反映过相同问题,“我们以前就跟他们说过这个问题,但对方态度不好,非常不配合。我们只能向他们的上级单位反映情况”。
“对于这种问题,小区居委会和物业都应该管,保安也应该管。”居委会工作人员说。
离这家宠物医院仅1.6公里,有一家连锁宠物医院,这家宠物医院开在临街商铺。
记者注意到,这家宠物医院里有两种颜色的垃圾桶,一种是普通的灰色垃圾桶,一种是黄色带有标志的医疗废物专用垃圾桶。这家宠物医院的医生告诉记者,“医疗垃圾有专门人收”。
与之前的居民小区不同,这家宠物医院旁边小区为封闭小区,进出需要门禁卡。这样的封闭小区是否能够拦截宠物医疗垃圾?
从宠物医院出来,记者随小区居民走进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宠物医院设有专门的垃圾桶,小区的物业公司专门雇人倾倒小区垃圾。包括宠物医院的垃圾在内,由专人一并送到小区边的垃圾转运站,不会进入小区。
“以前有住户去宠物医院捡输液的瓶子拿到附近的废品站卖。”垃圾转运站的工作人员说,这个住户将输液瓶堆放在楼道,引起了其他居民的不满。
“他在转运站门前,把瓶子里的液体往外甩。我家小孩才几岁,就在附近玩耍,我跟他说别在这弄,万一有传染病怎么办?”工作人员说。
垃圾转运站院里停放着一辆收购废旧物资的厢式货车,收购商站在车上,一边整理收来的纸箱,一边对记者说,曾有人向他打听是否收购从宠物医院垃圾里捡的输液瓶。“我告诉他们我可不敢收,万一传染给我什么病那就麻烦了”。
记者调查发现,在这样的封闭式小区,宠物医院医疗垃圾尽管进不了小区,但最终还是流向垃圾转运站,与生活垃圾一起被处理,并无专业的处置。
多家宠物医院未规范处置
宠物医院医疗垃圾无专业处置,是个别现象还是具有普遍性?《法制日报》记者选择凌晨零时至2时、清晨4时至6时两个时段,进行了更大范围的调查。
5月19日4时40分许,记者来到北京市东城区蒋台口某小区。这里有一家动物诊所。
动物诊所开在小区两栋楼之间的平房里,在小区里开设了后门。正对着诊所的后门,有小区的3个生活垃圾桶。垃圾桶旁,是倚着花坛堆放1米高的装修垃圾。
在这里,记者看到6个装满垃圾的黑色塑料袋,同时,记者闻到浓烈的酒精味儿和消毒水味儿。
打开最上面一个垃圾袋,记者不由得后退了一步,垃圾袋里满是输液管、输液瓶、棉球等医疗废物。与此前记者看到的不同,这个垃圾袋里几乎看不到生活垃圾。
5时30分许,记者来到东城区和平里某社区,社区南门口有一家动物医院。在动物医院门前,记者看到一个蓝色垃圾桶,垃圾桶的盖敞开着,桶底躺着一个黄色塑料袋,里面装有宠物用尿垫、注射器、纱布、医用橡胶手套和动物毛发。
从5月12日至5月19日,记者走访北京市8家宠物医院后发现,3家宠物医院附近能找到未按规定处理的医疗废物。
“医疗垃圾有专门人收。”在调查中,记者多次听到宠物医院工作人员这样回复。那么,正规渠道是否畅通?
记者随机选择北京市两家医疗废物清运公司,通过电话咨询处置宠物医疗废物相关事项。
一家公司负责市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公司下属的固废物流公司负责此类垃圾运输、处理。
记者了解到,医疗废物按照每公斤3元的标准收费,须先缴纳数千元的预付款,每月底按实际重量结算。具体的清运时间可上网预约。
“我们公司正在换名称,你过6月中旬再打电话吧,以后什么价格、什么规定现在不清楚,没法说。”在电话中,固废物流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可以向环保局咨询可以处理此类废物的其他公司。
记者在网上查找到另外一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电话。打通电话后,对方首先询问记者所在位置。
“朝阳区。”记者回答。
“我们车现在限行,去不了。你问问其他公司吧。”工作人员回复。
相关报道
宠物医疗垃圾成潜在公共卫生风险源
专家建议宠物诊疗行业立法监管待加强
在连续8天的调查中,记者发现,宠物医院医疗垃圾随意处置情况让人吃惊。由此产生一个问题,宠物医疗垃圾是否存在处置、监管空白?
记者在北京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网站上看到,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其中第七章专门规定了医疗废物处置,“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具备以下医疗废物处理及暂存设备条件,并参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包装、处理。”
有明文规定,但有些动物诊疗机构为何没有落到实处?
违规处置下存公共卫生风险
“污水处理设备、暂存病死动物、动物病理组织的专用设备;暂存废弃的医用针、手术刀、玻璃器皿等医用锐器的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容器……”
“暂存设备应当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和防渗漏、防鼠、防蚊蝇等安全措施,并定期消毒和清洁……”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或无害化处理设施运营单位签订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委托协议……”
《北京市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对宠物医疗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和应该具备的处置措施、流程都有涉及。
宠物医院未规范处置宠物医疗废物,会产生哪些风险?
公共卫生领域专家、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张徐军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医疗垃圾与普通垃圾有本质的区别,从生物安全角度讲, 医疗垃圾含有许多病原微生物,一般居民、环卫工人、处理一般生活垃圾的人没有专业知识,没有办法处理。此类垃圾要严格与生活垃圾分开,专人、专门处理。
张徐军告诉记者,宠物医院医疗废物可能含有人畜共患的疾病,例如布鲁氏杆菌、狂犬病菌,还有其他一些动物传染人的疾病。如果使用黄色有标识的专用袋,对公众而言比较醒目,起到警示作用,使用黑色普通垃圾袋就更危险了。如果对宠物医疗垃圾的防护、处理不恰当,居民、处理生活垃圾的人员就会暴露在风险中。
“比如被刺伤就是一种物理伤害,再遇到通过血液、体液传播的病原微生物,就是比较严重的伤害了。”张徐军说,除了比较直接的伤害,宠物医疗垃圾还有很多潜在的危害。
“接触这些医疗垃圾的人可能成为桥梁,使传染病扩散到更大的人群中。”张徐军说,国家规定专人专门处理医疗垃圾的原因就在于此。
中国政法大学医药法律专家刘鑫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动物诊疗机构的医疗垃圾,可能含有一些难以治愈的疾病。传染病的防控,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群体三个方面。宠物医疗垃圾没有处理好,相当于传染源没有控制好。接触传染源的人、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都有可能成为传播途径。
谁来监管宠物医疗垃圾处置
随意处置宠物医疗垃圾,存在诸多卫生安全风险。那么,谁来监管?
在调查中,有居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向宠物医院“上级单位反映”。“上级单位”是哪个单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卫生防疫部门。
记者向北京市卫生防疫热线12320反映宠物医院乱丢医疗垃圾相关情况,却得知,卫生防疫部门对此问题并没有相关管理职能。“凡是人看病的医院,归我们这边;和动物相关的,要向‘动物卫监’反映”。
记者拨打北京市动物卫监局电话,反映有宠物医院违法处置医疗垃圾,并咨询是否归口管理。
“他这样做是不对的,我给您记一下吧。”北京市动物卫监工作人员对记者说,“管宠物医院只管3个方面,我给你背一下。这个方面应该没涉及。”
北京市动物卫监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动物卫监部门对宠物医院的监管的3个方面分别是:有没有诊疗许可证、有没有医生资格证、是否存在超范围行医。“你反映的问题是宠物医院乱扔医疗废弃物”。
“我们不是宠物医院的行政执法主体,我们查宠物医院的时候只有3项委托执法职能。宠物医院乱扔医疗废弃物,不知道能不能查,我们只能试一下。”工作人员说。
记者又拨打了北京市政府便民热线12345,咨询此事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称,这里只是信息平台,相关问题会转主管部门处理。“我们看不到具体由谁负责,相关部门处理后会反馈给您处理结果”。
记者同时向工商部门12315热线询问是否有此类管理职能。工作人员称,没有接到相关通知。
记者上网搜索相关信息后发现,医疗垃圾处置环节归环保部门管理。随后,记者拨打北京市环保局12369热线反映情况。
“最近新出了一个文件,现在是归我们环保管。”朝阳区环保局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最终,线索被转给朝阳区环保局辐射科。
5月18日,环保局辐射科的工作人员与记者取得联系,并向记者索要了拍摄的照片。此后,辐射科工作人员打来电话告知,他们与记者所调查的宠物医院的“直管”部门——北京市朝阳区农业委员会取得联系,两部门将针对记者反映的问题进行联合执法。
作为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张徐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告知,对于此类问题,环保部门有管理职能。
“宠物医院近些年发展迅速,大多设立在住宅小区附近,且多为‘私立医院’,对宠物医院医疗垃圾的监管,执法部门必须要加强执法力度。”张徐军说。
“动物卫生监督的执法要求并不具体。”采访中,刘鑫对目前动物卫生监督部门的职能进行了分析,北京市动物卫生监督网上公布的动物卫生监督部门有11项职能,其中提及了对动物诊疗的监管,但对动物诊疗机构的监管没有太多涉及。
刘鑫分析,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主体是农业行政机构下直属的动物卫生监督所,宠物医疗垃圾未按规定处置,是一个中间环节,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很难察觉到。真正发现问题的是城市垃圾处理部门,也就是环卫部门,但其不是执法主体,这种问题就很难暴露出来。
刘鑫进一步分析说,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主体力量很薄弱,人员配置不足。动物卫生监督的领域很宽,更多的精力放在养殖、屠宰场所的监管上,针对宠物医疗机构的监管力量肯定跟不上。
法律法规是否有完善空间
记者注意到,《北京市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提及了相关上位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北京市动物防疫条例》和农业部《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同时,记者发现,《北京市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并未设置罚则。
刘鑫告诉记者,动物防疫法中第七十五条规定,违反医疗垃圾处理的规定,罚款最高为3000元。在动物防疫法立法时,宠物医院还没有现在这么多,也没有这么严重的问题,处罚只设置了数额不算太高的罚款。
相比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理不到位的处罚额度,刘鑫认为,目前动物诊疗机构违法成本不高,成为动物诊疗机构“敢于违法”的原因。
刘鑫认为,目前针对动物诊疗机构的监管立法较为落后。动物诊疗机构的监管立法,要与其他类似行业的监管立法相持平。就此,他进一步给出两条建议:在动物卫生监督主体方面,要解决宠物医疗垃圾处理监管力量薄弱的问题,动物卫生监督主体的职能和队伍都需要加强,必然需要在立法上进行改进;动物卫生监督方式较为落后,宠物医院必然产生医疗垃圾,应规定宠物诊疗机构必须与医疗垃圾处置单位签订协议。医疗垃圾的处理费用跟诊疗业务量挂钩核算,建立先期强制预付费,后期结算的机制。从机制上保证宠物诊疗结构不会违规处置医疗垃圾。
中国政法大学卫生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解志勇则认为,我国对于动物诊疗机构的认识和立法还处于对农村大型家畜、家禽的兽医范畴。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社会经济进步,宠物医疗也获得了快速发展,或可考虑对这个行业进行专门立法。
“立法法授权地级市以上人民政府、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立法,关于宠物医院及其医疗垃圾可以立法纳入管理,还可将宠物医院的销售、美容等服务内容一并立法管理。”解志勇说。(张昊)
问卷调查显示多数居民不知如何应对违规处置医疗垃圾
管理部门需普及医疗垃圾处置常识
宠物医院未按规定处理医疗垃圾,应该向谁举报?
《法制日报》记者向多个管理部门咨询后才得到“标准答案”——应向环保部门和农业委员会举报,卫生防疫部门下设的动物防疫部门给记者的答复是不确定。
那么,普通居民碰到类似情形时,是否能够作出正确处置?记者通过网络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截至5月19日12时,记者共收回来自全国17个省市的88份问卷,其中北京居民答卷42份。记者对这些问卷结果形成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您认为宠物医院医疗过程中产生的垃圾该怎么处理?”对于这一问题,85人选择“有专门标识,封闭,作为医疗垃圾专门处置”,两人选择“无需专门标识,需封闭,作为生活垃圾处理”,1人选择“无需专门标识,不需封闭,作为生活垃圾处理”。
记者将“什么物品属于医疗废物”设置为题目,从《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中选择了21种物品,分成10个选项。做对这道题的人数为53人,占比60.23%。
居民是否能正确识别出“医疗废物”标识?这是记者设置的第三题。记者将危险废物、辐射危险、医疗废物、不可回收垃圾、生物危险5个较为类似的标志,去掉中文标识,设置为选项。仅凭图案就能识别出医疗废物的人数为19人,占比21.59%;将“不可回收垃圾”标志误认为医疗废物标志的比例为 25%;将带有骷髅图案的“危险废物”标志误认为医疗废物标志的比例为23.86%。两个错误选项选择人数均高于选择正确答案的人数。
“您是否看到过宠物医院将医疗垃圾丢到生活垃圾处置地点?”24人回复曾经看到过,占比27.27%。
“遇到宠物医院将医疗垃圾丢到生活垃圾处置点,该向谁举报?”因不同省市可能有不同管理规定。记者仅针对来自北京居民的42个回复进行了数据分析:同时选择环保部门和农业部门的仅有1人,选项中包含环保部门的20人;选项中包含卫生防疫部门的人数为37人,比例占88.10%。
中国政法大学医药法律专家刘鑫认为,从调查结果来看,居民对医疗垃圾的认识不足,遇到此类垃圾违规处理不知如何应对。这种状态的出现,与相关管理部门宣传职责未到位有关。“相关管理部门应向普通居民普及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知识”。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徐军教授也认为,相关部门、媒体都应该加强此类法规和知识的宣传。
原标题:带血针头引流袋惊现居民小区 宠物医疗垃圾丢向社区生活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