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美国田纳西大学在《LOW IMPACT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FOR THE PlanET REGION》手册中总结了常见的13种雨水基础设施原理及通用构造,给大家分享一下:
1、RAIN GARDEN雨水花园

2、RESIDENTIAL RAINWATER HARVESTING住宅集雨设施

3、PERMEABLE PAVING透水广场路面

4、VEGETATED ROOF绿色屋顶

5、TREE BOX集雨树箱

6、BIORETENTION CELL街道生态调节池

7、COMMERCIAL RAINWATER HARVESTING雨水收集利用

8、INFILTRATION STRUCTURE地下渗透储水结构

9、VEGETATED DETENTION BASIN植被集雨盆地

10、WET POND湿地、池塘

11、CONSTRUCTED WETLAND人工湿地

12、VEGETATED SWALE生态调节沟

13、SAND FILTER砂滤装置(过滤重点污染源)
